基于“岗课赛证”视角的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刘永帅
大连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数字化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企业对具备大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的会计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使命。“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强调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将课程教学、技能竞赛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有机结合,能够让高职院校更好地贴合市场动态变化,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从而有效提升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以及企业的人才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一、“岗课赛证”的内涵
“岗课赛证”是一种以岗位需求为核心,将课程教学、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岗”指就业岗位,通过对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课”是课程体系,根据岗位需求构建涵盖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课程内容;“赛”为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竞争意识;“证”即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凭证。
二、基于“岗课赛证”的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路径
(一)深入调研岗位需求,优化课程体系
首先,为准确把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岗位需求,高职院校应开展广泛的企业调研,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分析大数据与会计相关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以此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在调研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成课程建设委员会,对大数据与会计相关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详细分析。根据岗位需求分析结果,要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同时,要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的流程和要求设置课程,确保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紧密结合。
其次,高职院校要整合传统会计课程与大数据课程,打破学科界限,设置“大数据分析基础”“Python 财务应用”“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审计实务”等核心课程,形成模块化课程结构,每个模块对应不同的岗位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大数据与会计融合知识与技能。一方面,在课程整合过程中,要将传统会计课程中的基础知识与大数据课程中的前沿技术有机结合。例如,在“大数据分析基础”课程中,不仅要讲授数据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还要结合会计领域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解决会计问题。另一方面,要构建模块化课程结构,将课程分为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和拓展模块。基础模块主要包括会计基础、经济学基础、统计学基础等课程,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专业核心模块围绕大数据与会计的核心技能设置,培养学生在大数据环境下从事会计工作的专业能力;拓展模块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方向,设置部分个性化的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二)强化实践教学,推进产教融合
“岗课赛证”视角下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还要强化实践教学,推进产教融合。
1. 构建“校内实训- 企业实习- 顶岗实习”三级实践教学体系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支撑。校内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室、财务共享中心实训室、大数据会计实训平台等,模拟企业真实工作场景,让学生在实训中熟悉大数据与会计业务流程,掌握相关软件和工具的操作。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和案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可以与企业合作,将企业的财务数据提供给学校作为实训素材,让学生根据这些数据进行财务分析、预算编制等实际操作,使实训内容更加贴近企业实际需求。
2. 加强与企业深度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实习实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应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产教融合,让学生具有学生和企业学徒的双重身份,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培养学生的责任,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打造复合型师资队伍
第一,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参加大数据技术培训、企业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大数据应用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大数据技术培训课程,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授课,介绍大数据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应用案例。同时,支持教师到知名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的大数据部门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开发和运营管理,将所学带回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第二,高职院校应引进具有大数据与会计双重背景的企业高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承担部分核心课程教学、实践指导和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将企业的实际案例和项目引入课堂教学,为学生传授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实践技能。
(四)以赛促教,赛教融合
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将技能竞赛内容融入日常教学,按照竞赛标准和要求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在会计实务课程中引入财务数字化技能竞赛项目,培养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下的账务处理、财务分析和决策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小组协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竞赛项目的训练和实践,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建立常态化的校内竞赛机制,举办大数据与会计技能竞赛月活动,为学生提供参与竞赛的平台,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同时,学校应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并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展示教学成果,提升学校知名度。
(五)课证融通,提升证书获取率
“岗课赛证”视角下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还应该深入研究大数据与会计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和内容,将其与专业课程教学相衔接,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使课程教学既能满足学生知识技能培养,又能助力学生顺利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例如,将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内容融入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考试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学校可以开展职业资格证书考前辅导培训,针对学生在学习和备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和指导,由此提高证书获取率。
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岗课赛证”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应通过深入调研岗位需求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推进产教融合等措施,为大数据与会计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 秦娟 . 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岗课赛证”融合路径研究 [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25,28(06):97-99.
[2] 王正昕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财务大数据分析”课程为例 [J]. 老字号品牌营销,2025,(10):238-240.
[3] 马瑞真 .“岗课赛证”融通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 [J]. 科教导刊,2025,(9):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