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路径研究
冯茹梦 宋丽洁 魏思婕 刘雅辉 孔珊珊
河北北方学院 河北张家口 075000
本土文化是传统文化乃至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生活在特定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信仰 [1]。将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顺应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 试行 )》总则部分明确提出的:“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的要求[2]。依托本土文化优势打造具有特色的幼儿园课程,既有助于深入挖掘和展现本土文化教育的核心内涵,又能够激发幼儿学习本土文化的热情和信心,感受到本土文化魅力,增强对本土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一、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价值
(一)奠定幼儿成长的文化根基
本土文化作为幼儿所在地区独特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将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不仅可以深化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培养地方和民族认同感,为他们的乡土情怀和归属感打下良好基础,还能丰富课程内容,满足幼儿个性化需求,促进他们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种融合本土文化的教育模式,对于幼儿的身心成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
(二)丰富幼儿园课程资源
本土文化不仅包含了地域特色的历史、艺术、民俗等,还蕴含着当地人民的生活智慧和精神风貌。这些独特的元素能够为幼儿园课程增添更多元、更生动的内容,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深度。将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不仅能丰富课程内容,还可以完善并优化课程结构,使课程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将适宜的文化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为幼儿园课程建设注入新活力,推动课程回归于生命本真,提高课程的文化适宜性。
(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本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与民族精神,是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亦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将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中,不仅能让幼儿亲身体验感知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文化认同感和传承意识,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奠定坚实基础。
二、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路径
本研究为助力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构建了“师资培育 - 资源整合 - 环境浸润- 课程优化- 家园社协同”的立体化实施路径。
(一)完善教师培训,理解本土文化
幼儿教师培训是教师不断获得专业化发展的动力之源,对教师开展本土文化课程专项培训是促进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关键所在。当前阶段,由于大部分本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本土文化应用程度不高。教师对于本土文化了解程度有限,间接导致教师个人卷入感不强,虽然幼儿园会组织各种形式的园内培训,但是培训方式不规范,培训内容也较为简单,培训体系不够系统全面。因此,建立本土文化课程专项培训机制,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幼儿教育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必由之路。
(二)挖掘文化资源,构建主题网络
本土文化是各地方独特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不仅是当地人民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应当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积极挖掘当地本土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幼儿园课程中[4]。幼儿园应对当地本土文化资源进行细致的梳理与整合,通过分析本土文化的特点和内涵,构建出具有系统性的文化主题网络。这些主题网络可以围绕不同文化元素展开,形成一个个既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教学单元。通过将这些文化主题融入幼儿园课程之中,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还能激发幼儿对本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创设文化环境,促进多元学习
文化的传递只有在与幼儿真正的对话中才会发生,创设丰富的本土文化环境亦可以拓展幼儿的多种学习路径 [5],在环境创设、主题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游戏、亲子活动、研学活动及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开展本土文化的学习与渗透。
同时鼓励幼儿通过简笔画、贴图、拍照、录像、打卡等形式记录自己在课程实施中发生的故事,并邀请教师、家长帮助孩子进行简单的文字记录。运用绘画集、影集、录像、调查表、学习日志等多种方式呈现自己的主题探究过程,以便今后可以随时进行直观感受、分享回顾主题探究的经历。
(四)强化课程建设,规范管理评价
在推进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过程中,构建一个健全且高效的课程评价体系与管理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幼儿园在本土文化课程的评价与管理层面,存在着系统性、科学性和全面性方面的短板,这些不足直接制约了课程实施的效果,影响了课程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强化本土文化课程的评价体系建设,通过优化评价流程、增强管理科学性、确保评价全面性等措施,为本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深度融合与有效实施提供坚实保障[6]
(五)深化家园社合作,共促文化之传承
本土文化的融入幼儿园课程,是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的整合过程,它超越了单一园内资源的范畴,亟需深入挖掘并整合家庭与社会的丰富资源。为了确保文化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及本土文化课程的顺畅实施,建立家、园、社三方的紧密合作机制显得尤为关键。幼儿园应积极与家庭、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7]。
结语
本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血脉与地域智慧的结晶,其融入幼儿园课程不仅是传承文明的责任担当,更是教育创新的时代命题。本研究提出通过系统化的教师本土文化素养提升机制、主题式资源整合网络的建构、沉浸式文化体验环境的创设、过程性课程评价体系的完善及多方协同的文化传承共同体的建立,希望能够破解当前课程融入过程中存在的困境,推动本土文化从“静态知识”向“动态育人要素”的转化,为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李国梁 . 本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D]. 陕西理工大学 ,2023.DOI:10.27733/d.cnki.gsxlg.2023.00013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 试行 )[M]. 北京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顾娟 , 张冬梅 , 张世妹 , 宋梅华 . 山东省地域文化与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融合路径研究 [J]. 教育进展 ,2023,13(1):267-272
[4]蔡琼 , 叶琪 . 实践以文化人培养良好习惯——幼儿园本土文化主题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J]. 江苏教育研究 ,2019,(Z5):50-52.DOI:10.13696/j.cnki.jer1673-9094.2019.z5.015.
[5]霍力岩 , 龙正渝 , 高宏钰 , 等 . 幼儿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成效、现实挑战与对策建议 [J]. 中国教育学刊 ,2022,(05):74-79.
[6]王洪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策略研究[J]. 河南教育( 教师教育 ),2022,(06):79-80.DOI:10.16586/j.cnki.41-1033/g4.2022.06.018.
[7] 赵文心 , 陈亚萍 , 刘珊 . 基于地域文化的幼儿园艺术领域特色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以水族剪纸为例 [J]. 科教导刊 - 电子版(下旬),2021(3):113-116.
冯茹梦(2000 年12 月-),女,汉族,河北省廊坊市,学前教育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儿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