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太阳能-生物质能耦合供热系统的运行特性及经济性研究

作者

哈斯额力毕格

鄂托克前旗住房保障综合服务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016200

摘要:本文围绕太阳能 - 生物质能耦合供热系统,系统研究其运行特性与经济性。通过剖析系统原理与构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不同条件下的运行表现,运用成本效益等方法评估经济可行性。研究表明该系统具备能源互补优势,但在成本与稳定性上存在挑战,提出针对性策略以推动其推广应用。

关键词:太阳能;生物质能;耦合供热系统;运行特性;经济性

引言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进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化石能源供热方式因高碳排放和资源枯竭问题,亟需被清洁可再生能源供热技术所替代。太阳能与生物质能作为分布广泛、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单独应用时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太阳能受昼夜、阴晴等气象条件影响显著,生物质能则在资源收集与利用效率上存在瓶颈。而太阳能 - 生物质能耦合供热系统通过将两种能源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为建筑供热领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深入探究该系统的运行特性与经济性,对优化能源利用、推动可再生能源供热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太阳能 - 生物质能耦合供热系统的原理与构成

(一)系统原理

太阳能 - 生物质能耦合供热系统基于两种能源的特性,构建协同供热机制。太阳能利用集热器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热能,通过传热介质输送至热用户或储热装置。生物质能则依靠生物质锅炉,将秸秆、木屑等生物质原料燃烧释放热能。系统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太阳能辐照强度、供热负荷需求及储热状态,动态调整太阳能与生物质能的供热比例,实现稳定、高效供热。在太阳能充足时,优先利用太阳能满足供热需求,多余热量存储于蓄热装置;当太阳能不足或供热负荷增加时,启动生物质锅炉补充热量,确保供热不间断。

(二)系统构成

该系统主要由太阳能集热子系统、生物质供热子系统、蓄热子系统和智能控制子系统四部分组成。太阳能集热子系统包含平板式或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循环泵、管道等设备,负责太阳能的收集与热量传输。生物质供热子系统由生物质锅炉、燃料输送装置、尾气处理设备构成,实现生物质燃料的燃烧供热及污染物净化。蓄热子系统采用相变材料或水蓄热装置,用于储存多余热量,平衡能源供需。智能控制子系统通过温度、压力、流量等传感器采集系统运行数据,结合预设控制策略,自动调节各子系统设备运行状态,保障系统稳定高效运行。

二、太阳能 - 生物质能耦合供热系统的运行特性

(一)季节运行特性

在不同季节,系统呈现出明显的运行差异。夏季,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太阳能集热子系统高效运行,可满足绝大部分供热需求,生物质锅炉仅在极端情况下短时间运行,系统以太阳能供热为主,能源利用效率高。冬季,日照时间缩短、辐射强度减弱,太阳能供热能力下降,生物质锅炉需持续运行补充热量,与太阳能协同保障室内温度稳定。春秋季为过渡季节,太阳能与生物质能供热比例根据天气变化灵活调整,系统运行较为平稳。

(二)日运行特性

日间,随着太阳升起,太阳能集热子系统逐渐启动,在太阳辐射最强时段达到最大集热效率,产生的热量优先供应热用户,多余热量存入蓄热装置。傍晚太阳辐射减弱后,系统依靠蓄热装置供热,当蓄热不足时,生物质锅炉自动启动。夜间无太阳辐射,若蓄热无法满足供热需求,生物质锅炉持续运行,维持供热温度稳定。整个运行过程中,智能控制系统根据实时供热需求和能源供应情况,精准调控各子系统运行,确保供热不间断。

(三)负荷响应特性

面对供热负荷的变化,太阳能 - 生物质能耦合供热系统具备良好的响应能力。当供热负荷突然增加时,智能控制系统迅速加大太阳能集热循环力度,同时启动生物质锅炉提升供热功率,快速补充热量;当负荷降低时,系统自动减少能源输入,降低运行能耗。蓄热子系统在负荷波动过程中起到缓冲调节作用,避免能源浪费,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三、太阳能 - 生物质能耦合供热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一)成本构成

系统的成本主要包括初始投资成本、运行维护成本和燃料成本。初始投资涵盖太阳能集热器、生物质锅炉、蓄热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硬件设施的采购与安装费用,这部分成本占比较大。运行维护成本包括设备定期检修、零部件更换、系统清洗以及人员管理等费用。燃料成本主要是生物质燃料的采购支出,相较于化石燃料,生物质燃料价格相对稳定且较低。

(二)效益分析

从经济效益来看,系统长期运行可显著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燃料费用支出。同时,在国家及地方政府对可再生能源供热项目的补贴政策支持下,可进一步提升项目的收益。环境效益方面,该系统替代化石能源供热,能够大幅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助力实现碳减排目标,改善生态环境。此外,系统的应用还能促进农村地区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三)经济性评价指标

采用投资回收期、净现值(NPV)、内部收益率(IRR)等经济评价指标对系统进行分析。以某实际应用项目为例,该项目初始投资为 120 万元,年运行维护成本和燃料成本合计较传统供热系统节省 15 万元,在政府补贴政策下,经测算投资回收期约为 8 年,净现值为正值,内部收益率达到 10% 左右,表明该系统在经济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四、太阳能 - 生物质能耦合供热系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存在问题

系统的初始投资成本较高,对于部分资金有限的用户和地区,难以承受前期投入,限制了系统的推广应用。生物质锅炉在燃烧过程中,若尾气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颗粒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此外,太阳能与生物质能的供应均受自然条件和资源分布的制约,如连续阴雨天气会导致太阳能供应不足,生物质资源的季节性和区域性分布差异也会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

(二)解决对策

政府应加大对太阳能 - 生物质能耦合供热系统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降低用户的投资成本,提高项目的经济吸引力。加强生物质锅炉尾气净化技术研发与应用,优化燃烧工艺,安装高效的除尘、脱硫、脱硝设备,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完善生物质资源收集、运输和储存体系,保障生物质燃料的稳定供应。在系统设计方面,进一步优化储能装置配置,增加备用能源设备,提高系统应对能源供应波动的能力,确保供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结论

太阳能 - 生物质能耦合供热系统通过整合太阳能与生物质能的优势,在运行特性上展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能够有效满足不同工况下的供热需求。在经济性方面,尽管初始投资较高,但长期运行可带来显著的成本节约和环境效益,在政策支持下具备一定的经济可行性。然而,该系统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仍面临成本、环保和能源稳定性等方面的挑战。通过政府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和系统优化等措施,可进一步提升其综合性能,推动太阳能 - 生物质能耦合供热系统在供热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和 “双碳” 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殷传智.严寒地区村镇多能互补供热系统性能优化分析[D].沈阳建筑大学,2024.

[2]张诗文.太阳能耦合供热形式在办公建筑中应用适宜性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22.

[3]张丛光.分布式生光耦合供热系统构建与综合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