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策略研究
李扬
攀枝花市花城外国语学校
引言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当下,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它不仅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运动兴趣、运动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问题较为突出。小学体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基本运动能力,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形式多样;中学体育教学则更强调技能提升和体能训练,教学内容难度增加、专业性增强。这种差异导致学生在从小学升入中学后,往往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出现运动技能学习断层、运动兴趣减退等问题。
一、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缺乏连贯性
小学跳远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内容较为基础、零散,多以简单的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孤立动作练习为主,未系统融入跳远技术动作。中学则直接提升难度,开展负重深蹲跳、单腿硬拉结合跳远起跳动作等复杂训练。这种跳跃式的内容安排,使学生难以将小学所学核心力量知识与中学训练有效衔接,无法理解不同阶段训练与跳远成绩提升的内在联系,阻碍了跳远技能的连贯发展。
(二)教学方法衔接不当
小学教师多采用游戏化、趣味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如“核心力量大比拼”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锻炼。中学教师则侧重专业讲解与示范,强调动作规范和训练强度。教学方法的突然转变,让学生难以适应。例如,小学时习惯游戏化训练的学生,进入中学后面对严谨的教学方式,易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核心力量训练效果,进而影响跳远教学衔接。
(三)教学评价标准脱节
小学跳远核心力量训练评价标准侧重于学生参与度和动作完成度,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且动作大致正确就能获得较好评价。中学则更注重核心力量提升对跳远成绩的实际贡献,如起跳高度、腾空时间等量化指标。评价标准的巨大差异,使学生无法清晰了解自身在不同学段的核心力量发展情况,不利于其根据评价反馈调整训练方向,阻碍了中小学跳远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的有效衔接。
二、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策略
(一)目标分层衔接
在跳远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领域,目标分层衔接是确保教学连贯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小学阶段的学生身体协调性、力量基础相对薄弱,且注意力较难长时间集中,此时教学目标应着重于培养学生对跳远运动的兴趣,并初步建立核心力量与跳远动作之间的关联。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基础核心力量训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核心发力。例如,在仰卧起坐训练中,教师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腹部发力上,同时讲解核心力量对跳远起跳时身体稳定性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初步体会核心发力对跳远起跳动作的影响。中学阶段,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有了显著提升,教学目标则应提升为强化核心力量,直接服务于跳远成绩的提高。教师可以开展负重深蹲跳、单腿硬拉结合跳远起跳动作等训练,要求学生在增强核心力量的同时,提升跳远的起跳高度和腾空时间。通过这样的分层目标,不同学段的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得到切实提升,实现教学目标的连贯性和递进性。
(二)内容梯度衔接
教学内容的梯度衔接对于学生在跳远核心力量训练中的顺利过渡至关重要。教学内容应严格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小学阶段,先从简单的核心力量训练动作入手,如仰卧屈膝收腹、侧平板支撑等。仰卧屈膝收腹能锻炼学生的腹部肌肉,侧平板支撑则有助于增强侧腰和腹部的稳定性,这些动作相对简单,能让学生快速适应核心力量训练的强度和方式。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逐渐增加难度,引入动态的核心力量训练,如仰卧抬腿转体、俯卧撑收腹跳等。仰卧抬腿转体不仅能锻炼腹部肌肉,还能提高身体的协调性;俯卧撑收腹跳则能增强上肢和核心力量的结合。中学阶段,在巩固小学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训练内容。例如,开展弹力带辅助的跳远核心力量训练,让学生在模拟跳远动作的过程中,增强核心力量和下肢爆发力。
(三)教法创新衔接
教学方法应结合学段特点进行创新。小学阶段,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如“核心力量大比拼”游戏,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核心力量训练的比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中学阶段,则注重专业讲解与示范,强调动作规范和训练强度。例如,教师通过详细讲解跳远核心力量训练的动作要领,并进行标准示范,让学生直观了解正确的训练方法。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播放专业运动员的跳远核心力量训练视频,让学生学习先进的训练技巧。
(四)评价多元衔接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小学阶段,评价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如是否积极参与核心力量训练,是否在训练中表现出努力和坚持。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中学阶段,评价则更加注重学生的核心力量提升情况和跳远成绩的进步。如通过定期进行核心力量测试和跳远测试,对比学生的测试成绩,评估学生的训练效果。同时,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的训练提供方向。
结语
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是促进学生体育素养与运动能力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以跳远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为例,我们深刻认识到当前衔接工作存在的不足以及优化策略的必要性。通过目标分层衔接,让不同学段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在兴趣培养与能力提升间找到平衡;内容梯度衔接确保训练难度循序渐进,使学生能平稳适应学习进阶;教法创新衔接以多样化手段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满足各阶段学习需求;评价多元衔接则全面考量学生表现,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谢汝雪, 徐大成, 谷丽, 等. 小学体育教师教育信念缺失的表现、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5,33(02):122- 127.
[2] 万家乐 , 郭文慧 , 张华江 , 等 . 襄阳市幼小体育衔接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J].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23(06):131-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