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图案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甘俊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学院 湖北省 武汉市 430000
一、中国传统图案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一)凝练文化精神,培育设计认同
中国传统图案蕴含大量文化象征和精神意蕴,比如天人合一、礼乐教化、阴阳协调等。将这些图案应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学生能在训练设计语言的同时接触到传统文化中的形制逻辑和象征体系,建立对本土文化的感情纽带。以“回”字纹为例,它的折叠回转的构成方式既体现出装饰美,又蕴含着吉祥、团圆、生命连绵不绝的意味。学生学习时能把握图案的形式特点和文化含义,提升自己的文化感知和设计表现能力。专业课程里将传统图案与项目设计、材料工艺、色彩构成等融合,促使学生从这些内容中提取视觉元素并重新构建语言体系,有利于他们塑造具有民族辨识度的设计思维模式。在教学中重视图案的图式生成逻辑以及图底关系,运用传统图案中的繁简对比、虚实相生等技法进行练习,能提升学生的构图水平和对形式美感的评判标准,使他们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中精准把握本土设计语言的精神核心。
(二)丰富表现语汇,激发创意潜能
将中国传统图案融入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持续不断的新鲜视觉素材。传统图案利用线性结构、重复排列、对称构图、象征元素等方式塑造自身的视觉系统,在平面设计、服饰图案、产品造型、环境装饰等诸多领域都有应用基础。教学时引领学生探究云纹、夔龙纹、缠枝莲等典型图案的造型规律,能助力他们把握节奏感、肌理感以及韵律结构的表达方法,提升设计图面的组织水平。传统图案大多来自自然物象的抽象变形,这样的意象提炼过程有益于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转译能力,促使他们从自然观察走向形式建构。在创新表达的课题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融合数字媒介、当代表现技法,对传统图案进行视觉重构并扩展语义,冲破时空束缚,扩充设计表现的空间,为艺术设计教育增添源源不断的创意活力和文化内涵。
(三)融合学科视角,推动课程革新
传统图案蕴含着工艺史、装饰美学、符号学、文化人类学等学术脉络,教师可以依据课程目的安排跨学科的研究作业,学生在解读图案时,理解其历史背景、地域差异和工艺特点。例如,青铜器纹饰、陶瓷绘纹、织绣图案等,在技法发展和社会功能上展现出多样化现象。这种知识系统的引入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研究视角和表现范围。在工作坊、专题研修、项目制教学等模式下引导学生将传统图案元素融入当代设计语境,既能锻炼材料工艺的运用能力,又能提升设计策展、叙事表达、用户体验等方面的素养,促使设计课程从技能训练转向综合创意能力培养。而且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加入图案创新能力与文化解读能力的考核标准,有助于塑造更完备的课程反馈机制,改良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结构和育人目标。
二、中国传统图案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融入教学体系,强化课程结构
中国传统图案系统融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要从课程结构方面入手,创建包含基础理论、表现技法、项目操作三者结合的课程体系。在基础层次上安排传统图案造型规则、视觉语言分析之类的通识课程,助力学生学会图案是如何构成的以及蕴含哪些文化含义。在中阶课程里引导学生围绕典型图案展开视觉转译、材料实验、符号演绎等活动,训练他们的图形构成与语义生成技能。在高阶层面执行综合设计项目,把传统图案应用到产品设计、交互界面、空间营造等多种场景中,推动学生在多种文化背景之下探寻图案新的表现途径。课程设置方面要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注重图案元素的形式美感以及文化识读能力。构建可评判、可追寻的课程评价体系,确保教学成果的系统性和前瞻性,使传统图案成为培养设计语言深度和文化意识的关键手段。
(二)对接实践平台,激发设计能动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对传统图案的应用,需摆脱封闭的教学环境,利用校内外实践平台实现内容外延与功能拓展,将图案知识融入实际作业,以增强学生自主探索与创作的能力。学校可以与文化创意企业、博物馆机构、非遗工坊等主体形成合作关系,举办以传统图案为主题的作坊、比赛、驻留项目和产品共创计划,促使学生走出教室,直接面对工艺材料、用户需求以及市场机制,从实际问题入手,去思考传统图案的当代表达途径。在校内实践中构建传统图案资源库、样本数据库以及数字化图案设计平台,为学生提供方便的研究素材和实验工具。利用 AR/VR、AI 生成等技术手段来拓展图案的展示空间,保证图案可以在数字媒体上重新呈现。应结合项目式教学推进学科之间的融合,促使学生在传承和重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设计语言,提升图案在实际设计当中转化为实际产品时的文化内涵。
(三)整合教学资源,完善师资体系
中国传统图案的教学不能拘泥于单一的专业视角里,要促使艺术设计类、传统工艺类、文化研究类的教师同台授课,做到资源整合并内容融合。高校要设立专门的传统视觉文化教学教研组,吸纳有着传统艺术造诣、当下设计经验以及文化研究背景的教师加入课程构建中,推动教学内容向着更深处发展。在师资培育方面,支持教师参加传统工艺的实践活动、图案田野调查及跨文化视觉研究等,不断充实自身的教学手段与探究角度,提升对图案的形制、工艺材料和文化意义等方面的总体把控能力。要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创建图案专题数据库、数字化素材库、校际共享平台,为教师提供稳定的教学支撑,要加大教学成果展示和交流力度,构建专业论坛、课程展演、研究年报等反馈体系,营造可持续改进的教育生态,提升传统图案教学的系统性和辐射范围。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图案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实践意义,其图形语言蕴含着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民族精神,可以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创作资源和文化启示。将传统图案有效融入教学体系,既能加强课程的本土化程度,又利于培育具有文化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在当前设计教育转型的大环境中,传统图案的教学应用需持续深化内容,拓展方式,整合资源,以推动艺术设计教育向多元、融合、前瞻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鹤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思政建设及案例研究——以形态构成设计课为例 [J]. 上海包装 , 2024, (07): 228- 231.
[2] 李忱. 中国传统图案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J].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 2024, (01): 48- 52.
[3] 刘晓毅 . 《民族传统图案》课程中意识形态教育的融入研究 [J].艺术研究 , 2020, (05): 89- 91.
[4] 刘堃 . 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高职《现代基础图案》教学改革初探 [J]. 艺术研究 , 2019, (05): 89- 91.
作者简介:甘俊,出生年月 :1972- 05- 18,男,汉族,籍贯:湖北省武汉市,所在院校: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职称:讲师 学历 :研究生 学位: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