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初中英语课堂的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探索
宋清兰
盐边县渔门镇初级中学校 四川攀枝花 617100
在初中英语教学不断革新的背景下,探索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技术 更好地实现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将深入探讨教学困境与 AI 融合的契机等方面内容。
一、教学困境与 AI 融合的契机
传统英语课堂常面临两大矛盾:其一,教材内容多聚焦西方文化,与新课标“增强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的要求存在差距;其 二,学生虽对“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兴趣浓厚,但缺乏地道的语言 表达支持与文化素材积累。
在参与三届“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实践活动后,我深刻认识到 AI 技术的应用潜力。例如,Miss Zheng 借助 AI 生成的虚拟人物“李白 ”,引导学生在英语对话中探讨其追求自由、理想与真我的精神,同时担任“北部文旅推介官”;Miss Li 利用 AI 辅助影评写作,帮助学 生用英语解构《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传统文化内涵。这些案例表明,AI 不仅能提升课堂趣味性,更能将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
二、AI 技术赋能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实践路径
(一)词汇教学:搭建“中国文化符号—英语表达”桥梁 教学案例:“传统手工艺”主题课
在词汇教学中,我们借鉴 AI 个性化学习路径构建方法,设计如 下活动:
1. 课前任务:学生拍摄家中剪纸、陶瓷等手工艺品,上传至搭载 AI 图像识别技术的学习平台 ,系统自动生成对应英文词汇(如 “paper-cutting”“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及 BC 关于中国手工艺的 英文报道片段。
2. 课堂互动:通过智能语音对话系统,学生用英语描述手工艺品 的制作工艺,AI 实时纠正语法错误,并补充文化要点(如“剪纸常以 花鸟为主题,象征吉祥”的英文表达)。
3. 情感升华:播放 AI 生成的“ 中国手工艺人海外展演 ”短视频,引导学生讨论“为何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至关重要”,自然渗透文化 自信教育。
(二)阅读教学:整合中国主题英语素材
教学案例:“中国科技成就”主题阅读依据 AI 优化教学资源的策略,我们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1. 素 材 筛 选 : 利 用 Deep Seek 文 本 生 成 功 能 , 输 入“ChinaAI development 2025” 等关键词 ,筛选《 中 国 日报 》英文 网 中关于DeepSeek-V3 参数突破(6710 亿参数)、应用下载量全球领先的报道,并生成精简版文本。
2. 分层任务:AI 根据学生阅读能力推送差异化材料,基础薄弱学 生阅读“Deep Seek Helps Students Learn English”,侧重日常应用;能 力较强学生分析“China’s AI Models Challenge Global Leaders”,探讨科 技竞争力。
3. 批判性思考:设置问题“Why do you think Deep Seek’s low-costtraining strategy is a breakthrough?”,要求学生结合“557.6 万美元训练 成本”等数据,用英语阐述对“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理解。
(三)写作教学:构建“中国故事”表达体系
教学案例:“My Hometown in English”写作课借助 AI 智能批改与内容生成功能,实施以下教学环节:
1. 提纲辅助:学生输入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胜古迹等关键词,AI 基于大数据与语言模型,快速生成逻辑清晰的写作框架。同时, 提供诸 如“Traditional Lisu Costume - Making Craft, which is listed as a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known for its unique design elements and exquisite craftsmanship...”等专业且地道的英语表达,帮 助学生搭建文 章骨架,降低写作难度,提升写作效率。
2. 文 化 细 节 优 化 :当 学 生 写 出“My hometown has an IntangibleCultural Heritage ”这类较为宽泛的表述时,AI 利用其丰富的文化知
识储备,精准识别并提示学生补充傈僳族服饰制作技艺的详细过程,比如从选材(当地特有的麻、棉等天然材料)、染色(运用天然植物 染料)到裁剪、缝制等步骤;同时阐述其文化价值,如服饰图案中蕴 含的图腾崇拜与家族传承意义等,强化语言的准确性与文化深度,使 文章内容更加充实、生动。
3. 跨文化对比:AI 自动添加对比任务“Compare your hometown’sTraditional Lisu Costume - Making Craft with Western clothes”,引导学 生从多个维度思考“傈僳族服饰制作技艺”与“西方服饰”的文化差异。例如,在设计理念上,傈僳族服饰注重文化传承与象征意义,图案多 反映自然崇拜和生活场景;而西方服饰更强调时尚潮流与个性化设 计。在制作工艺上,傈僳族服饰多为手工制作,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 智慧;西方服饰则结合了工业化生产与手工定制等多种方式。通过对 比,学生可以提炼出“Culturalheritage reflects the unique values and lifestyles of differentregions, and both traditional and modern fashion have their owncharm and significance”(文化遗产反映了不同地区独特 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传统与现代时尚都有其自身的魅力和意义)等 结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综合实践:模拟国际场景强化民族认同教学案例:“模拟联合国—中国科技政策”辩论会结合 AI 互动教学与项目式学习理念,设计实践活动:
1. 场景搭建:利用VR 技术模拟联合国会场,学生扮演“中国代表”,需用英语阐述“中国 AI 技术发展对全球的贡献”(如 DeepSeek 的开源策略促进技术共享)。
2. 实时支持:AI 提供“open-source model”“technological equality”等专业术语库,并推送“中国 AI 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等数据图表,增强论证说服力。
3. 辩论引导:当“他国代表”提出质疑时,AI 提示回应角度(如“Chinauses AI to create new jobs in tech education”),帮助学生理性展 现大国担当。
三、教学反思与优化建议
1. 技术与育人的平衡:避免过度追求技术互动而忽视文化深度,每 15 分钟技术活动后需设置“文化思考环节”,如讨论“如何用英语解 释‘民以食为天’的内涵”。
2. 人机协同的必要性:AI 虽能批改语法,但教师需在情感引导 中发挥关键作用。例如,在阅读“中国航天”材料时,教师可追问“航 天员精神体现了哪些中国智慧”,深化价值引领。
3. 校本资源库建设:建立“中国文化英语教学资源库”,整合学生 优秀习作、本土企业英文报道等素材,使 AI 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
四、结语
从 Deep Seek 的技术突破到初中英语课堂的实践探索,我们发现 AI 技术不仅是教学工具,更是连接语言学习与家国情怀的纽带。当 学生能用英语自信讲述中国故事、阐释中国方案时,英语课堂便真正 成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公民”的育人阵地。未来,我们将继续 探索 AI 与学科育人的深度融合,让技术为教育赋能,让文化自信在语言学习中扎根。
参考文献:
[1] 人人文库. (2025). 人工智能时代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与实践路径.
[2] 中国期刊网 . (2021). 人工智能视域下初中英语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
[3] 教育部 .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