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究高职院校财务档案管理常见问题及措施

作者

卢依迪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 300350

引言

当前,财务档案管理在数据防护、制度适配及技术应用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制约院校财务治理效能提升。但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深化与教育信息化进程加速,对高职院校财务档案管理的规范性、时效性及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本文将聚焦财务档案管理的共性痛点,系统探究问题成因与解决路径,以支撑院校科学决策与高质量发展。

1 高职院校财务档案管理常见问题

1.1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存在隐患

高职院校在财务档案管理数字化进程中,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暴露出显著隐患。一方面,将档案存储于本地服务器或云平台时,未能建立足够坚固的防护体系,面临黑客攻击与数据泄露的高风险,其根源在于缺乏有效的加密措施和完善的数据备份策略,使得关键财务信息处于脆弱状态。另一方面,由于涉及大量敏感信息,在档案的日常操作与共享流转过程中,权限管理机制混乱不清,人员接触敏感数据的边界模糊,该管理上的疏漏直接导致了隐私信息在内部环节被不当访问或泄露的可能性大增。

1.2 档案管理与新财务制度衔接不畅

在适应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等新财务规则时,高职院校财务档案管理暴露出显著的衔接不畅问题。核心困境在于,虽然财务核算与报告方式已按新要求调整,但档案管理环节未能同步更新归档标准和作业流程,导致新旧制度下形成的凭证、报表等关键档案在分类、存储和调用上难以有效整合,形成管理断层。更深层的问题则体现在,面对预算一体化、业财融合等管理精细化诉求,现有档案管理因未建立与业务数据的实质性关联,使得财务档案孤立于具体业务场景之外,无法追溯完整的经济活动链条,制约了档案信息对管理决策的支撑价值。

1.3 移动办公与远程管理适配不足

高职院校在多校区办学与远程办公日益普及的现实背景下,跨校区协作和异地处理需求迫切,但现有档案管理系统普遍缺乏对移动终端高效查阅、在线审批等关键功能的支持,导致教职工无法便捷地实现跨地域档案访问与业务处理。此外,面对突发情况强制远程办公时,系统因缺乏有效的异地协同管理机制与安全保障,致使档案调阅、流转和审核效率严重滞后,影响了财务工作的响应能力与连续性。上述问题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档案管理体系技术架构陈旧且未能及时引入云服务、安全认证等必要支撑手段,导致其无法灵活适应空间分散、时间弹性的现代办公模式。

2 高职院校财务档案管理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构建多维数据安全防护体系

为切实解决数据安全防护的挑战,在财务档案管理实践中,高职院校必须构建一个涵盖多个层面的综合性防护体系。核心措施是选用符合国密要求的强加密算法对核心财务档案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从数据本身源头筑牢安全防线。同时,为防范物理灾难或意外损毁,建立并严格执行财务数据的异地多副本备份机制,确保关键信息的持久可用性。此外,定期组织数据安全应急演练,并主动进行系统漏洞扫描与修复,旨在提升整体防御的实战能力和持续加固系统基础。在访问控制层面,关键在于精细化权限分配,必须严格依据人员的具体岗位职责设定清晰、明确的分级访问权限,杜绝权限泛化。该过程,应综合应用数字水印标识、防篡改技术,以及详尽的操作日志记录,实现从数据生成、访问、修改到流转的全过程可追溯与行为可审计,从而全方位保障财务档案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2.2 建立动态化档案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要有效应对财务环境变化与档案管理需求升级的挑战,关键在于建立一套能够与时俱进、灵活响应的动态化财务档案管理制度。为此,首要任务是依据国家最新颁布的财务规章制度及相关政策精神,对院校内部原有的档案管理规范进行系统性的修订和完善,特别需要清晰界定在收支审核、资产验收、项目结算等不同业务场景下的具体归档范围、时效要求和规范操作流程,并同步设计稳妥的新旧档案分类、转换与衔接机制,确保制度更新过程中的档案连续性与管理平稳过渡。在夯实制度基础的前提下,进一步建设集成化的业财数据融合平台,打破财务系统与教学、科研、后勤等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关键数据的自动汇聚与高效整合。利用该平台内置的智能分析工具,对汇聚的档案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关联分析,将静态的档案信息转化为具有决策价值的动态信息流,从而为学校科学编制年度预算、精准实施绩效评价、优化资源配置等核心管理活动提供坚实、及时且高度相关的事实依据与数据支撑,最终驱动财务档案管理从被动保管向主动服务、赋能决策的战略性角色转变。

2.3 推进档案管理移动化与协同化

针对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财务档案获取不便、跨校区流转效率低下,以及远程协作能力不足等现实瓶颈,切实推进档案管理的移动化与协同化转型是提升整体管理效能的关键路径。为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应着力开发并应用专为移动环境优化的财务档案管理应用平台,使教职员工能够借助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安全地进行财务档案的在线查阅与关键流程的审批处理,显著提升业务处理的灵活性与响应速度。同时,充分利用高速移动网络技术,特别是 5G网络的低时延与高带宽特性,有效解决地理阻隔问题,确保处于不同校区或异地办公的人员能够快速、稳定地调取和访问所需的财务档案信息,为多校区协同运作扫清障碍。过程中,高职院校应部署基于云计算架构的协同式档案管理系统,允许多位授权人员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段内,基于同一份档案资料进行安全的在线协作编辑、共同审核与版本控制,实现审批流程的无缝流转与高效协同,以减少因时空限制导致的效率损耗,并提升院校在预算执行跟踪、项目报销审核、财务数据核对等关键环节的远程处理能力与整体协同管理水平。

结语

优化高职院校财务档案管理,需以问题为导向,兼顾安全防护、制度适配与技术升级三重维度。积极构建加密备份与权限控制结合的安全体系,建立动态化归档标准与业财融合机制,部署移动化与云端协同平台。未来,院校需持续关注智能技术应用与制度迭代,推动档案管理向主动服务、智慧决策转型,为教育现代化治理提供坚实的财务信息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琴. 高职院校财务档案精细化管理探索[J]. 文化产业,2021(34)

[2] 陈敏 . 数字环境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J]. 营销界 ,2021(35)

[3] 范才红 . 浅谈高职院校财务档案管理常见问题及措施 [J]. 活力 ,2023(16)

[4] 郭燕 . 新时期高职院校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 [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1(20)

[5] 刘晓聪 .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J]. 大众投资指南 ,20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