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连堂课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卓越课堂新路径
潘以华
重庆市北碚区王朴中学校 400717
摘要: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要求,各学科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如何实现这一要求?本文将从连堂课与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内涵、实施策略、案例分析以及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等方面展开,分享我在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以连堂课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经验与思考。
关键字:连堂课 跨学科 卓越课堂
一、连堂课与跨学科主题活动的内涵
(一)连堂课的定义与价值
连堂课是指将两节或两节以上的课程在时间上连续安排,形成一个较长的教学单元。本文说的连堂课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同一种课的连堂,如将两节综合实践课调到一起上,更有不同课连在一起上完成某个主题任务。这种安排方式为教师提供了更充裕的时间来开展教学活动,避免了传统单节课教学中频繁切换教学内容导致的碎片化问题。连堂课能够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专注于一个主题或项目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力和专注力。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连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完成一个需要超过一节课才能完成的任务。例如制作一个小型的模型,涉及到器材的搬运组装及讲解。分成几节课就会增加准备的工作量,打乱学习的连续性,相反,用连堂课可使作品一气呵成,完成度高,对原理理解深入,能灵活运用。
(二)跨学科主题活动的内涵
跨学科主题活动则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起,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或问题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活动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例如,以“环保”为主题开展跨学科活动,学生可以从科学的角度了解环境污染的成因和危害,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环保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从信息科技的角度学习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从创新的角度设计保护环境的方法与工具,从语文的角度撰写环保宣传文案,从美术的角度设计环保海报等。通过跨学科主题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1]。这种活动,能够让学生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组织知识与能力,对学生终身有益。
二、实施策略
(一)连堂课的来源
1.临时连堂课:根据活动主题将要上课的两节课或多节课调到一起。这种方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进行调整。例如,在“家乡生物资源调查及多样性保护”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进度,将两节科学课和一节语文课临时调整为连堂课,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地考察和报告撰写。
2.连堂排课:整个学期或者学年,这两节课或多节课都是在一起。这种方式适用于一些长期的、系统性的综合实践活动。例如,在“家乡的传统文化研究”主题活动中,整个学期的美术课和语文课可以安排为连堂课,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资料收集、艺术创作和报告撰写。
3.延时服务或社团连堂课:延时服务或社团连堂课是指在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时段或社团活动中,将相关课程或活动内容安排为连堂形式,以满足特定主题或项目的学习需求。这种方式特别适合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完整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深入探索和培养综合能力。
(二)连堂课的老师
1.不同老师完成同一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发挥不同学科教师的专业优势,使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掌握知识。一个主题学习活动总是会分成好几个课时,不同的老师完成自己学科的课时。例如,在“家乡的传统文化研究”活动中,历史老师可以负责讲解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美术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语文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
2.同一老师在不同的课上完成某个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这种方式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的教学能力,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融合。例如,学校可以安排综合能力强的老师,上同一班级的综合实践、信息科技(技术)、劳动、通用技术等课程中的两种,或者将以上课程与考试学科搭配,并且同一班级连堂排课,使老师有更多时间用于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开展。
3.多名老师共同上课:这种方式可以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多样性,让学生在不同老师的引导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在“家乡的传统文化研究”活动中,历史老师、美术老师和语文老师可以共同上课,分别从不同角度讲解和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对于实践性强、安全要求高的课,多一些老师更有利于每个学生都得到技术指导和安全保障。
(三)精心设计主题与目标
在开展连堂课与跨学科主题活动之前,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活动的主题和目标。主题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2]。同时,目标的设定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既要涵盖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例如,在“家乡生物资源调查及多样性保护”主题活动中,目标可以包括:了解家乡生物资源的现状(科学学科目标)、分析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原因(地理学科目标)、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建议(语文学科目标,如撰写建议书)等。
(四)整合教学资源
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教师需要整合多种教学资源。这包括教材、网络资源、社区资源等。教材是教学的基础资源,教师可以根据主题的需要,对不同学科的教材内容进行筛选和整合。网络资源则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的资料、图片、视频等,拓宽学生的视野。社区资源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例如邀请社区的交通警察来讲解交通规则,参观当地的交通规划部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五)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在连堂课与跨学科主题活动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传统的讲授法仍然有其价值,但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更多地是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例如,采用项目式学习方法,让学生围绕一个具体的项目展开研究。在“城市交通”主题活动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交通问题进行研究,如公共交通的优化、自行车道的建设等。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调查、访谈、数据分析等方式,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交流。
(六)注重评价方式变化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一周一节课(非连堂课)与连堂课的评价存在显著区别。非连堂课评价侧重于阶段性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即时性评价和书面作业为主,重点在于学生对当堂课的积累和课堂参与度,主要评估学生的短期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水平。而连堂课评价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以项目成果完成度评价为主,重点在于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同时评估学生的长期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灵活选择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在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全面发展。
三、案例分析
以下是我设计的一个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这个活动共有7节课,涉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信息科技课程、物理课程等学科。七节课中第二、三、四节课可以连堂进行,六七节课可以连堂进行。这个项目已经实行一轮教学,效果良好。
让梦想飞起来
----无人机翅膀探秘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方案
第一课 小飞机大用途,主要通过搜索视频调查,深刻理解无人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展示世界级KT飞机比赛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课 KT飞机初制作,老师将KT手掷飞机的部件做成木制的模板,学生压在KT板上,用美工刀沿边切开,再粘合起来,就成了KT飞机(翅膀是方形的),这样速度就很快,一节课能成形。然后训练手掷飞行。重要的是,将每次飞行的距离数据记录下来,可以直接通过腾讯文档的收集表进行收集。后面要用到这些数据来分析对比。
第三课 无人机翅膀的秘密,通过TT飞机的起飞降落,掌握四旋翼无人机的起降操作。观察TT无人机的翅膀,理解人机的翅膀的形状(上面呈弧形)原理,为下节课改进KT无人机打下理论基础。
第四课 改进KT飞机,将第二节课制作好的KT手掷飞机进行改进,主要是将翅膀打磨成弧形,使之更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原理,从而飞得更远。再次飞机并记录数据。
第五课 用AI大模型分析数据:了解AI大模型的种类、功能与启动,将第二课和第四课的数据导入AI,让它分析出结论。体会AI对学习、生活的神奇作用。
第六课 演员请就位----无人机比赛准备:全班同学分角色准备KT飞机比赛。角色包括:组委会(裁判、工作人员)、教练、运动员等。从网络搜集各自岗位的职责、完成任务需要的流程等,并完成准备。
第七课 看谁的梦飞得远。由学生根据前节课准备的职业角色,组织比赛,颁奖,分享心得,教师总结。各组将资料归集保存。
通过对这七节课的内容目标进行分析,将其归类到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主的跨学科学习主题中,如表(一)所示。
四、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一)教师专业素养的挑战
连堂课与跨学科主题活动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能够整合不同学科的内容,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指导能力,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应对措施
1. 加强教师培训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跨学科教学培训,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和指导,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拓宽知识视野[3]。
开展校内教研活动,鼓励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分享跨学科教学的经验和案例。
2. 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
学校可以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由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在开展跨学科主题活动时,团队成员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分工协作,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
(二)教学时间和课程安排的挑战
连堂课与跨学科主题活动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开展,而学校现有的教学时间和课程安排往往比较紧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这些活动,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应对措施
1. 优化课程设置
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整合和优化。例如,将一些相关的学科课程合并为跨学科课程,如“科学与技术”“人文与社会”等。
合理安排连堂课的时间,根据教学内容和活动需要,灵活调整课程表,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2. 利用课余时间和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如社团活动时间、兴趣小组时间等,开展跨学科主题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不同的活动小组。
开发校本课程,将连堂课与跨学科主题活动纳入校本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选择。
(三)评价体系的挑战
传统的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学科知识的考核,难以全面评价学生在连堂课与跨学科主题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因此,需要建立一套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应对措施
1. 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教师可以从学科知识、学习过程、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家长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作品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评价方式多元化,采用书面测试、口头报告、作品展示、项目评估等多种形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4]。
2. 注重过程性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参与度、合作能力等[5]。通过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五、结语
用连堂课进行跨学科主题活动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这种模式,学生能够在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活动主题与目标,整合教学资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并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同时,要积极应对面临的挑战,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优化教学时间和课程安排,完善评价体系。相信随着连堂课与跨学科主题活动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我们的教育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引文:
[1]浅论后现代主义教育观. - 《互联网文档资源 (https://www.360docs.)》
[2]项目化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科技课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朱 莹;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4-10-25
[3]小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学校实践.docx-原创力文档 - 《 互联网文档资源(https://max.book118.)》
[4]基于语文与美术跨学科的项目化教学实践——以八年级下 册第五单元写作教学为例 余欢;聂蕊; -《教师教育论坛 》- 2024-06-15
[5]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策略探究 魏雨清;衣刚 ;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