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背景下公路资产
潘景芳
伊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新疆 伊宁 835000
摘要:在智慧交通的快速发展中,公路资产作为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管理与运营效率直接影响交通系统的整体效能。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应用,公路资产逐步实现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从传统的静态管理转向动态监测与预测性维护。这一变革不仅提升了资产的使用寿命与安全性,也为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公路资产的智慧化升级,正成为推动现代交通体系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关键词:智慧交通;公路;资产
引言
智慧交通背景下,公路资产的价值已超越其物理属性,成为数据与服务的综合载体。通过智能感知设备与数据分析技术,公路资产的状态、流量及环境信息得以实时采集与处理,为决策者提供精准支持。这种以数据为核心的资产管理模式,不仅降低了运维成本,还显著提升了公路网络的响应能力与服务水平。
1智慧交通下公路资产的管理策略
1.1 引入先进的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在公路资产管理中的应用,构建了全方位的感知网络体系。通过在道路基础设施部署各类传感器节点,实时采集结构应力、变形位移、环境温湿度等关键参数。这些感知设备采用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实现长距离数据传输,确保监测覆盖范围。边缘计算节点的部署实现了数据预处理和本地决策,降低云端传输压力。物联网网关设备整合多源异构数据,为上层应用提供标准化数据接口。设备管理系统对感知层硬件进行远程监控和维护,保障监测网络的稳定运行。物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使公路资产状态可视化程度显著提升,为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推动公路资产管理从人工巡检向智能监测转变。
1.2 构建大数据分析平台
公路资产管理大数据平台,采用分布式架构处理海量异构数据。平台数据层整合物联网感知数据、业务系统数据和历史档案数据,建立统一的数据仓库。计算层运用流式计算引擎处理实时数据,批处理框架分析历史数据,满足不同时效性需求。分析层开发专用的算法模型库,包括路面性能评估模型、桥梁健康诊断模型等专业分析工具。服务平台提供标准化的数据接口,支持各类业务系统的数据调用需求。可视化平台将分析结果以图表、三维模型等形式直观展示,辅助管理决策。平台安全体系建立完善的数据分级授权机制,确保敏感信息的安全使用。大数据分析平台的构建实现了公路资产数据的集中管理和深度挖掘,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
1.3 应用人工智能进行资产监测
人工智能技术在公路资产监测领域,实现了自动化缺陷识别与智能诊断。计算机视觉算法处理摄像头采集的路面图像,自动识别裂缝、坑槽等路面病害,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深度学习模型分析传感器时序数据,检测桥梁结构的异常振动模式,实现早期损伤预警。知识图谱技术整合专家经验与案例库,构建公路资产维护的知识推理系统。强化学习算法优化养护方案,在预算约束下推荐最优的维护策略组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自动解析巡检报告文本,提取关键信息并结构化存储。智能诊断系统综合多源监测数据,给出资产健康状态的综合评估结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大幅提升了公路资产监测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了人工判断的主观性,使资产状态评估更加客观准确,为预防性养护提供了技术保障。
1.4 推动区块链在资产交易中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为公路资产交易建立了可信的价值交换网络。基于智能合约的资产登记系统记录公路资产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形成不可篡改的权属证明。分布式账本技术实现养护合同条款的自动执行,确保各方履约过程透明可追溯。通证化机制将养护资金流转化为数字凭证,提高资金流转效率。共识算法确保跨部门数据交换的真实性,消除信息不对称问题。隐私计算技术保护商业敏感信息,在数据共享与保密间取得平衡。数字身份认证体系验证交易参与方的真实身份,防范欺诈风险。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重构了公路资产交易的信任机制,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为公路资产市场化运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础。
2智慧交通下公路资产管理的保障措施
2.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与高校合作开设智慧交通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在职人员培训方面,定期组织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专题培训,提升现有队伍的技术能力。高端人才引进方面,制定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吸引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建立实训基地,通过项目实战提升人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建设方面,优化组织架构,组建跨学科的技术攻关团队。绩效考核方面,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激励人才持续学习进步。完善的人才队伍建设为智慧交通下的公路资产管理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确保新技术应用能够落到实处,推动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2.2建立多方合作的管理机制
政府部门间协作方面,建立交通、住建、公安等部门的定期会商制度,协调管理政策。政企合作方面,制定PPP项目实施细则,规范社会资本参与公路资产管理。产学研合作方面,组建技术创新联盟,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区域协作方面,建立跨行政区的协调机构,统筹重大资产管理事项。公众参与方面,开发便捷的公众反馈渠道,收集道路使用体验信息。国际交流方面,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升管理水平。多方合作的管理机制通过明确各方权责、建立沟通渠道、完善利益分配,形成了管理合力,解决了单一主体资源不足的问题,实现了公路资产管理的社会共治,提高了公共资源配置效率。
2.3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与升级
研发投入方面,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关键技术攻关,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技术评估方面,建立新技术应用效果评价体系,科学指导技术选型。试点示范方面,选择典型路段开展新技术应用测试,积累实践经验。标准制定方面,及时将成熟技术转化为行业标准,促进规模化应用。国际合作方面,参与国际技术交流,引进消化先进技术。创新生态方面,培育专业技术服务市场,形成良性发展循环。持续推进的技术创新与升级确保了公路资产管理技术体系的先进性,适应了智慧交通发展的新要求,为管理效能提升提供了不竭动力,推动公路资产管理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结束语
智慧交通的发展为公路资产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优化,公路资产正逐步实现高效、精准的运营目标,为公众提供更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与应用场景的拓展,公路资产管理将进一步融入智慧城市生态,成为交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共同推动交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昌新,陈彦翰.公路资产数字化应用发展浅析[J].科技与创新,2025,(03):193-196.
[2]邓育礼,王泽华,刘昌新.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公路智慧化资产管理系统设计[J].信息记录材料,2024,25(09):204-206.
[3]沈攀,闫文佳,江鸥,等.基于物联网技术开展高速公路智慧化资产管理研究[J].交通科技与管理,2024,5(03):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