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新色彩,“陶”出新体验
陈彩菁
昆山开发区夏驾幼儿园 江苏省昆山市 215300
摘要:陶行知曾提出“生活教育”的理论,他强调了生活与教育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教育源于生活,而且最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人、事、物都互相影响,只有联系生活,才能让教育“活”起来。在我们生活中,有一门有趣的学问——种植,怎么种、种什么、种哪里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种植是孩子亲近自然、融入自然、观察生长的“活教材”,因此在每个幼儿园都有属于自己的种植区。在这片天地里,孩子们可以观察到植物从小小的种子,到焕发的嫩芽再到成熟结果的过程,真正做到体验生命的成长,这不只是种植的过程,更是情感、态度、能力的投入。本文章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为指导对幼儿种植活动进行多方面思考。
关键词:种植、陶行知、生活教育
一、“生活教育”指导下幼儿种植的意义
(一)促进幼儿情感、能力、经验的多方面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乡村、田野逐渐被高楼大厦所替代,孩子们对自然的接触减少了。为了增加幼儿与自然接触的机会,走进自然,近年来校园开展的种植活动不断丰富,在形式、内容、组织上都有了不同变化。其目的在于让幼儿回归自然,将教育归于生活,而不是一味在“宅”和学。
四季骤变,每个季节种植区的色彩、果实都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幼儿能在四季的栽培中,发现种子的外形、种植方式、培育方式的不同,加深幼儿对植物的认识,特别是对植物发育环境的认识。久而久之,在多样化的种植中,不仅能培养幼儿对植物的热爱,也能培养幼儿的动作能力,在选种、灌溉、呵护、收获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快乐,积累多面经验,增加与大自然的感情。
古云“种花得花,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见种植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幼儿能在种植中磨练自己的耐心,平复情绪,亲身感受和体验新生命茁壮成长的成就感。此间教师可以推波助澜,积极开展幼儿种植活动,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用心呵护每一株小生命,用热情、耐心、责任将种子萌发成果实,感受生命力的神奇、伟大。
(二)培养以劳动为美的良好品质
种植活动不仅仅是正能量的传播,激发幼儿对环境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日常生活中,种植活动可能会经历失败、挫折,但都没关系,就是要在一次次实践中探索,在过程中了解更多绿色植物的生长特性,养护技巧,体会劳动的快乐。
如今越来越多幼儿园将种植搬进班级,老师会根据自身班级的情况创设自然角,为了便于幼儿总结经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会在种植区内放置观察本,让幼儿能记录今日的发现。每年的3月12植树节,有些幼儿园还会邀请家长进园与孩子一同种树,体验劳动的快乐,而有的班级组织绘画,有的装饰树木等,都通过不同形式认识植树节,感受节日的劳动氛围。
二、“生活教育”指导下对种植区的思考
(一)创设情景,激发种植兴趣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抓住“生活教育”的内涵,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从幼儿的兴趣点入手,激发幼儿对种植的兴趣。种植活动能让幼儿与植物、工具、土壤的直接互动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生活认知,利用已有经验去探索未知世界。例如可以多媒体将农民耕种的视频知识传播给幼儿,在观看视频中互相探讨种植的方式、气候变化,了解农民伯伯从播种到丰收的过程,肯定劳动创造的不易。
(二)创设环境,走进种植
环境的创设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行为举止。对于种植区的创设,教师要考虑到季节的更替、种植的种类、环境的艺术、环境的整洁以及内容的探索性。因此,幼儿园可以开辟专门的种植区,为幼儿提供种植场地。根据不同季节提供不同蔬菜、花卉、水果种子等。若将种植搬进教室,老师可根据本班的布局情况,在自然一角创设属于自己班的种植区,还可以利用走廊、窗台、角落摆放一些易于种植的植物,如多肉、豆芽、蘑菇等。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照顾它们,增加与自然的接触机会。
(三)事先准备,有效引导
生活化种植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活动前的充分准备。在种植活动开始前,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开展活动,以及给予幼儿怎样的帮助,种植活动中需要哪些工具和资源。例如,种植前,需要探讨种植的种子类型、数量、工具以及种植的地方是否宽敞等,在完成以上准备后,才能更好的进行操作。
种植前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视频了解如何松土已经种植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幼儿有了大致了解,之后可以带着幼儿拿着工具走进种植区,自由选择种子进行种植。在选择种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多感官去观察种子,比如用眼睛看种子的颜色、形状;用小手摸一摸种子的质地,感受硬或软;用鼻子闻一闻种子是否有气味,通过多感官让幼儿对种植的种子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师需要协调好每个步骤和细节,让幼儿可以从收集、动手、完成三大步骤中做到真正的参与,做班级的主人。
(四)全员参与,学会记录
环境的创设是一个慢慢增添的过程,一步到位的摆设缺乏了过程的可探性。在创设过程中鼓励幼儿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通过讨论确定方案,引导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环境创设。教师可根据主题或者季节等因素不断更新和丰富,也可以让幼儿收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再次利用装饰种植环境。在完成种植后,幼儿需要与同伴合作完成各种小任务,如挖坑、播种、浇水等,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收获的同时一起分享劳动成果,体验分享的快乐。
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观察记录表,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观察和记录,将自己的发现画下来或者做好小标记,比如画一个圆圈代表绿豆种子,画一个弯弯的线条代表发芽的绿豆等,通过记录,幼儿可以更直观的看到绿豆生长的过程,也锻炼了幼儿的绘画和符号表达能力。老师在此过程中能通过手机拍摄记录幼儿的精彩瞬间、整理作品,做好一对一倾听,一起分享给其他小朋友。由此让更多小朋友参与到种植中,让幼儿对种植保持长久的热情。
(四)家园共育,走进生活
生活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生活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校园、老师和家长的支持,因此需要发挥家园共育的力量。鼓励家长利用空余时间带幼儿到室外玩一玩,听一听微风浮动,看一看自然风景。在家可以利用阳台,种植一些小植物,如生活中常见的大蒜,每次父母炒菜都会用到大蒜,那大蒜如果种在土里又会发生什么呢?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通过活动延伸请幼儿回家和父母一起种一颗属于自己的大蒜。这样在家也能测一测、看一看幼苗每天会长多高,并尝试用绘画、拍照、符号等方式去记录植物的变化,激发幼儿和父母在生活中每日观察和讨论,锻炼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能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教师也可利用亲子种植的活动,邀请家长陪同幼儿一起参加种植,这样不仅可以增进亲子关系,还能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总结
种植活动是一种富有创意和教育价值的教育方式,是孩子们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活教材”,为幼儿提供了观察与发现、劳动与收获的体验。这里装载着绿色,承载着希望的种植天地里,幼儿能通过种植的每个细节,亲身感受着四季变化,弱小的生命力成长。有趣的种植活动收获的不仅是过程,还有情感、能力、思维多方面的发展。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掘种植的教育资源,将教育与生活融合,积极探索幼儿园的种植活动,鼓励幼儿在种植中看一看、动一动,不断记录和学习,在玩中学,探索植物生长的奥秘。
种植新色彩,感受新体现,让我们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引导下,重新审视种植活动,让孩子看到不一样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