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绘本教学在低年级学生阅读与语言表达素养提升中的实践研究

作者

卢慧娟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

一、研究背景

作为一种重要的儿童文学样式,绘本最早出现在西方,有百年的历史,是绘画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我国有时也叫“图画书”。绘本中的图画一般是手绘之作,生动迷人,具有和语言叙述同样的功能,承担着叙事抒情、表情达意的任务。学龄前儿童读物中70% 是图画书。与一般图书相比,以读图为主的绘本阅读更具有直观性与形象性,符合儿童审美需要和心理特点,在长期阅读中,能潜移默化地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对儿童的思维、语言的发展、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二、学生学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包括必要的语言知识,较强的读写能力、口头交流等能力,基本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识字、阅读、口头表达三者是息息相关的,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无论课间还是课堂上,孩子们都是想说爱问,然而,在表达上的完整性、条理性还是非常欠缺的。

三、基于教材

从教材看,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加了大量的插图,这给我带来启发,在大语文、大阅读的环境下,低年级的孩子的读物可以是哪些?图与文有机结合的绘本,正是符合低年级孩子身心发展的课外读物。绘本中各种色彩斑斓的图片在给予孩子审美的同时也让孩子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而孩子阅读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语言表达的过程。我们教师可以借助该资源,设法引导学生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四、实施策略

绘本为低年级孩子的语言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融入绘本教学,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阅读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绘本教学不仅能促进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训练,还能让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主动发展。

1.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汉字,中国的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对于六七岁的儿童来说十分抽象,而且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很少,如果在这个时候就让学生去读大篇文字的故事,即使是带拼音的,对大部分孩子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图画语言比文字符号更加直观,更加符合儿童形象性思维的特点,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2. 提高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要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课标要求我们善于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绘本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绘本图文结合,版式精到独特,以封面、扉页、正文以及封底,构成一个近乎完美的整体。图片中蕴含着大量的信息可以帮助学生对于文本进行更好地理解。

在绘本教学中,引导学生透过图画细节猜对话,比如观察故事中人物的表情,猜测他的心理活动;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衣着、环境等等,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来模仿人物的对话。再回到文字中进行阅读,通过对于细节的关注,学生阅读到的不仅仅是文字的表面含义,而是深层次地体会到文本所蕴含的深意,人物的感情、性格。比如《我有友情要出租》中,小猩猩因为自己非常孤独而出租自己的友情,但是仔细观察的话,绘本的每一页都会在隐蔽的地方出现一种不同的小动物,实际上是为了告诉大家,其实友情就在你的身边,要去主动结交朋友。

3. 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

学生只有在将自己代入到故事中人物的角色中去之后,才能够与文本进行真正地沟通,才能真正地感悟到文本传递的情感,才能真正地与文本进行对话。比如《我爸爸》绘本中,从一个孩子的角度展示了父亲在他心目中的高大形象,读完绘本之后,我设计了配套的活动,调动孩子的生活经验,回忆自己父母值得自己骄傲的能力,比如学生说道,“我的爸爸力气很大,可以一下子就把我举起来”“我的爸爸会给我做好吃的汉堡包”。虽然是一些平凡小事,但在孩子的眼睛中却放大了许多倍,让孩子在熟悉中亲近,学会关心自己的父母和自己身边的人。在锻炼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情怀。

(二)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绘本教学恰恰将这四种能力很好地融合了起来。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写作能力还在慢慢地培养和形成过程中,而表达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进行有条理且完整的表达,在写作时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提高学生的表达兴趣

在进入故事前利用提问的方式初探故事,针对封面、封底和蝴蝶页进行提问,看看封面上画的是谁?他的表情如何?为什么会这样?你来猜想一下发生了什么事?在与学生共读故事的过程中,也要像观察封面一样,让学生不断地观察图片,不断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他在做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对于学生的答案,只要是合理的就要进行鼓励,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非常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

2. 拓展学生的词汇量

学生口语表达得是否生动,主要在于学生的词汇量的大小。低年级的孩子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好,这是与词汇量有关的。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借助于表情、手势等来演示一些常见的词,帮助孩子理解词义,同时依据绘本的内容不断充实学生的词汇量。比如《石头汤》,故事的背景在中国古代,学生在其中了解到许多那个年代的词汇, 如秀才、郎中、炊烟袅袅等等。借助图片学生也都能较好地理解这些词语的词义。

3. 训练学生完整有序地表达

让孩子用自己的言语来讲讲故事 ( 故事中部分情节或故事大意 ),以培养孩子的概括能力,学会完整有序地表达。这也对孩子的言语、记忆、逻辑、想象等方面的能力进行了最好的锻炼。《子儿,吐吐》是写一只小猪吃下了木瓜籽,幻想自己的头上长出了木瓜树,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吃下了什么水果的籽儿,又长出了什么树,这些树有什么用。学生说道:“我长出了一颗苹果树,树上的果实可以分给同学们吃。”“我长出了一颗梨树,树上的叶子可以帮老师和同学们挡风。”不管是什么方式的表达,都有意识地要求学生按顺序说完整的话,老师也要进行正确的示范。

五、结语

教师需拓宽教育视野,跳出课本知识的局限,将重心置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之上。借助绘本这一载体,让学生反复接触高水准的图文作品,于阅读中品味绘画艺术之美,在欣赏图画中认知文字、理解文学内涵,于潜移默化间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内容:

姓名:卢慧娟

出生年月: 1984 年 9 月

性别:女

籍贯:山西

民族:汉族

最高学历:本科

职称: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低年级语文阅读策略

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语文

单位邮编:100083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