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质量控制的市政雨污检查井井盖安装工艺改进

作者

庞贵东

中基万季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市政道路建设中雨污检查井井盖的安装质量将会直接影响道路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如果雨污检查井井盖安装存在质量问题,则会导致井盖松动、沉降及破损现象频发。因此针对市政雨污检查井井盖安装工艺,本研究深入探讨了市政雨污检查井井盖安装工艺原理和具体工艺流程,制定了质量控制要点并提出具体的井盖安装工艺改进措施,以有效提升井盖的稳固性和耐久性,减少因井盖损坏引发的安全隐患。

关键词:质量控制;雨污检查;井盖安装工艺

市政道路工程是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雨污检查井作为地下管网系统的重要节点,其井盖安装质量直接影响道路的平整性和行车安全[1]。然而在实际工程中常出现井盖松动、塌陷和异响等质量缺陷,不仅影响道路使用寿命,还对交通安全构成隐患。因此如何改进井盖安装工艺,提高其稳定性和耐久性,已成为市政工程质量控制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井盖安装工艺特点

在市政雨污检查井井盖安装施工前需进行基础加固和找平处理,保证井座稳固,避免出现沉降和松动问题。井盖位置设计应避开车辆轮迹带区域,避免直接承受车轮碾压荷载。设计阶段需综合考虑道路纵、横坡度,确保井盖安装后与路面坡度协调一致,防止因位置不当导致的局部应力集中和早期损坏。安装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标高和水平度,使井盖与道路路面平齐或略低(一般建议低于路面3-5mm),防止凸起或凹陷影响行车舒适性;井盖周围则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浇筑,并进行振捣密实,确保接缝严密且承载能力增强;安装完成后进行质量验收和道路试压测试,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特别要注意井盖与路面的动态坡度匹配,避免因纵、横坡度变化导致的局部积水或行车颠簸问题。

二、市政雨污检查井井盖安装工艺原理

(一)受力与稳定性分析

市政雨污检查井井盖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承受复杂的受力情况,主要是车辆来往碾压产生的竖向压力和水平冲击力[2]。根据实际交通荷载情况,应适当提高井盖抗压设计值,特别是位于主干道和重载车辆通行区域的井盖。在设计阶段进行动态荷载分析,考虑超载车辆的潜在影响,确保井盖具有足够的安全裕度(安全系数不应低于1.5)。所以在井盖安装时必须保证其受力均匀分布于井座和路面之间,避免局部受力过大导致损坏。

(二)防沉降与防噪声原理

为防止井盖沉降,施工环节需特别注意地基加固和承载力提升,如采用级配合理的垫层材料和高强度混凝土进行加固处理。井盖安装后还要结合养护措施,以有效减少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结构松动。为降低井盖在车辆碾压下产生的噪声,建议采用三重降噪措施:1.在井盖与井座接触面增加橡胶密封圈;2.设置专用减震垫层;3.采用弹性锁定装置,从而有效缓冲冲击力,减少金属撞击声和震动传递。

(三)井盖与路面结合的平整性控制

井盖与路面结合的平整性是确保行车舒适性的重要指标,稍有偏差便会引发颠簸或噪声[3]。施工中需严格控制井盖安装标高,使其与路面保持平齐或略低状态,以防形成凸起或凹陷。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注重振捣密实和边缘找平,防止因混凝土沉降而造成标高偏差,同时井盖周围路面材料的密实度和粘结力也需加强,避免长期荷载作用下发生开裂和塌陷。

三、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一)施工工艺流程

市政雨污检查井井盖安装工艺流程从基础准备开始,需先进行井位复核,确保避开行车轮迹带并符合道路纵、横坡度要求。然后进行井筒和井座的预埋及修整,接着进行井座的安装,随后安装井盖并确保井盖与井座的配合紧密、无松动,对于防沉降井盖系统,应重点检查锁定装置的可靠性。当井盖安装完成后进行井周填料的找平,确保井盖处于与路面平齐的状态,最后进行路面铺设和相关收尾工作,确保整个安装过程符合设计要求,并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

(二)井座安装

井座安装是确保井盖稳固的关键。一是要进行基础的清理和平整,保证井座可以稳固地安装在井筒上。基础处理时应考虑道路坡度因素,采用可调式垫片确保井座安装角度与道路坡度一致。在安装时井座应按照设计要求确定位置并严格控制其标高,使井座顶部与路面平齐或略低。同时使用高强度混凝土进行浇筑,并采用钢筋加固,以增强井座的承载能力。井座安装完成后还需进行养护,确保其充分硬化,达到足够的承载强度,以避免沉降和移位。

(三)井盖安装

在安装井盖时,先要检查井盖和井座的配合度,确保井盖与井座的接触面光滑平整,无杂物;然后井盖应与井座紧密结合,采用高强度螺栓或锁紧装置固定,保证其在车辆碾压作用下井盖不会移位;安装过程中,应注意控制井盖的水平度和标高,使其与路面平齐;井盖安装后则需进行压力测试,确保其能承受设计荷载,并进行最终验收,确保安全性与可靠性。

(四)井周填料找平

井周填料找平是为了确保井盖与路面平整过渡,应特别注意道路坡度变化处的处理。施工时需采用符合标准的填料材料进行井周填充,填料应均匀、密实地铺设,避免出现空隙。为了确保井盖不发生沉降,填料还要充分振捣密实并检查其稳定性,找平时应确保井盖边缘与路面接触面平齐或略低,以避免形成凸起影响行车安全。在坡度变化处,应采用渐变过渡方式,避免出现突变高差,填料找平后应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

(五)路面铺设与收尾

路面铺设与收尾是井盖安装的最后步骤。首先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路面的铺设,铺设时应考虑道路纵、横坡度的连续性,确保井盖周围路面密实,并与周围地面平整衔接;在铺设过程中,要注意井盖周围的接缝处理,防止水泥等材料渗入井盖与井座之间;完成铺设后则要进行路面压实,确保路面平整度和承载力达到标准。最后应使用专业检测设备对井盖与路面的高差进行复测,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保证施工质量合格。

四、市政雨污检查井井盖安装质量控制要点

(一)井盖高程与路面平整度控制

施工时井盖必须保持与路面平齐或略低(3-5mm),以避免形成高低差引起行车不稳及异响,以至受力不均、压坏或影响井盖的使用寿命,从而影响井盖的正常功能。因此需采用智能调平系统,通过激光定位和液压调节实现毫米级精度控制。为保证高程的准确性应采用激光水平仪和水准仪等高精度测量工具,严格控制井盖位置。测量精度要求在± 2mm范围内,保证每个井盖的高度一致性。对于道路坡度变化区域需建立三维控制网,确保井盖安装与道路纵、横坡度完美契合。

(二)焊接质量与稳固性检测

传统的井盖与井座的连接处通常通过焊接或其他固定装置进行连接,因此焊接质量对整个系统的稳固性十分重要。在施工中焊接部分应选用合适的焊接材料和标准化的焊接工艺,确保焊接接头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常用的焊接材料为低合金钢焊条,其抗拉强度应大于250 MPa,焊缝的厚度不应小于8 mm,以确保在车辆碾压时不会断裂或松动[4]。在焊接完成后,需对其进行焊缝的无损检测以保证焊接接头无裂纹或气孔等缺陷,避免因焊接质量问题导致井盖松动或脱落。现阶段市政井盖更多的是采用井盖与井座一体的防沉降井盖,可以更好的保证井盖的稳定性。

(三)施工过程监控与验收标准

施工前图纸会审各专业要认真考虑车道边线与井的位置,尽量在设计阶段避免井位出现在行车轮碾压位置。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应贯穿井盖安装的各个环节。建议建立三级质量管控体系:1.班组自检;2.项目部专检;3)3.监理终检。严格把控井盖采购质量,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对进场井盖进行100%质量检验,包括材质检测、尺寸测量和承载试验,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在安装井盖时应检查井盖与井座的配合情况,确保其契合紧密,避免松动;施工过程中应对每一项工作进行监控,确保其符合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标准,特别是在填料找平和路面铺设过程中,应对路面压实度进行监测;井盖安装后应通过严格的压力测试(建议采用分级加载方式,最终达到设计荷载的1.5倍),验证其在设计荷载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基于质量控制的市政雨污检查井井盖安装工艺改进措施

(一)精准测量高程,确保井盖平整牢固

为确保井盖高程控制精确,需建立完整的测量控制体系。施工前应采用全站仪进行基准标定,建立三维控制网。安装过程中使用激光水平仪实时监控,确保标高偏差控制在±2mm范围内。重点加强道路纵、横坡度变化区域的测量控制,采用数字坡度仪辅助施工,保证井盖安装角度与道路坡度完全匹配。完工后采用激光扫描技术进行复测,建立完整的测量档案。

(二)优化井座结构,提升抗压稳定性能

针对传统井座易沉降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方案: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井座,抗压强度不低于30MPa;优化结构设计,增加环形加强肋和排水孔;研发可调节高度的新型井座系统,允许后期进行±10mm的高度微调。对于主干道等重载区域,应采用双层钢筋加固的现浇混凝土井座,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5。

(三)创新连接方式,增强整体耐久性

全面推广防沉降井盖系统,重点改进以下方面:采用三重锁定装置(机械锁+弹性锁+防松螺栓);在接触面设置聚氨酯缓冲垫层(厚度≥5mm);研发智能监测模块,实时监控连接状态。对于特殊部位的传统井盖,应改进焊接工艺,采用低应力焊接技术,焊后立即进行去应力热处理,并通过超声波检测确保焊缝质量。

六、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提高施工质量和改进工艺流程的多项有效措施。通过精准的高程控制、加强焊接质量检测、优化井座设计能够有效提升井盖的稳定性与耐用性,减少长期使用中的沉降和损坏问题。同时本文提出的工艺改进措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仅能确保井盖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维护成本,提升市政设施的整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安珊,李启龙,汪海波.基于情境感知的雨污井盖智能服务系统设计[J].工业设计, 2023(3):106-108.

[2]冯金涛.市政道路检查井井盖安装施工工艺改进措施[J].中国高新科技,2023,(05):68-69.

[3]王伟明.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检查井:CN201921797126.0[P].

[4]周亚军,余顺喜,王宇.浅谈市政道路检查井井圈加固及井盖安装做法[J].居舍, 2022(8):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