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田晓俊
津市市市政工程管理处 湖南常德 415400
摘要:市政道路排水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正常运行、交通安全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完善且高效的排水系统能够及时排除路面积水,防止城市内涝的发生,保障道路交通的顺畅,避免因积水导致的交通瘫痪和安全事故。同时,合理的排水规划有助于保护城市水环境,减少污水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维护生态平衡。质量控制作为市政道路排水工程建设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工程的使用寿命、运行效果以及投资效益。一旦排水工程出现质量问题,不仅会增加后期的维修成本,还可能对城市的正常生活秩序造成严重干扰。因此,深入研究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影响因素;控制策略
1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1 施工前期准备工作质量控制
施工图纸审核是施工前期的重要工作之一。施工单位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仔细审查,检查图纸是否完整、准确,有无矛盾和错误之处。重点审核排水管道的走向、坡度、管径等设计参数是否符合实际需求和相关规范标准。同时,要关注图纸中对施工工艺、质量要求的说明是否清晰明确,如有疑问应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解决。
测量放线是确保排水工程位置准确的关键环节。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控制点,采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放线。测量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测量规范操作,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对测量结果要进行多次复核,防止因测量误差导致管道位置偏移,影响排水效果。
施工材料与设备准备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进度。在材料采购方面,要选择信誉良好、质量可靠的供应商,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对采购的材料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性能测试等,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于施工设备,要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工艺要求,合理选择设备型号和数量。设备进场前要进行调试和维护,确保设备性能良好,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正常运行。1.2 管道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基础处理是保证管道基础稳定性的前提。在进行基础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察,根据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基础处理方法。如对于软土地基,可采用换填法、强夯法、排水固结法等进行处理,确保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垫层施工是管道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垫层材料一般采用中粗砂、碎石等,其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在铺设垫层时,要控制好垫层的厚度和压实度,确保垫层均匀、平整。垫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采用机械或人工夯实的方法,使垫层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后续的基础混凝土浇筑提供良好的支撑。
基础混凝土浇筑要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配料,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在浇筑过程中,要控制好混凝土的坍落度,防止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采用振捣设备对混凝土进行振捣,使混凝土密实,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同时,要注意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和时间间隔,确保基础混凝土的整体性。
1.3 管道安装施工质量控制
管道铺设是排水工程的关键环节之一。在铺设管道前,要对管道进行检查,确保管道无裂缝、孔洞等缺陷。管道铺设应按照设计要求的坡度和高程进行,采用吊车或人工配合的方式将管道平稳放入沟槽内。在铺设过程中,要注意管道的接口方向,确保接口严密。对于采用承插式接口的管道,要控制好插入深度,采用橡胶圈密封的接口,要确保橡胶圈安装位置正确、密封良好。
接口处理是保证管道密封性的关键。不同类型的管道接口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如水泥砂浆抹带接口、橡胶圈接口、焊接接口等。在进行接口处理时,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操作。对于水泥砂浆抹带接口,要保证抹带的宽度、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抹带表面平整、光滑,无裂缝。橡胶圈接口要确保橡胶圈的质量和安装质量,防止出现漏水现象。焊接接口要保证焊接质量,焊缝应饱满、均匀,无气孔、夹渣等缺陷。
检查井施工质量对排水工程的正常运行也至关重要。检查井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井壁应垂直、平整,砌筑砂浆应饱满。检查井内的踏步、爬梯等设施应安装牢固,位置准确。井盖的选择应符合设计要求,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防盗性能。井盖安装要平整、牢固,与路面平齐,防止出现井盖晃动、位移等现象。
1.4 沟槽回填施工质量控制
回填材料选择是沟槽回填的关键。回填材料应优先选用符合要求的原土或中粗砂、碎石等透水性材料。回填材料的粒径、含水量等应符合相关标准。对于含有杂质、腐殖土等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严禁用于沟槽回填。
回填顺序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在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 500mm 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回填,对称进行,防止管道位移。管顶 500mm 以上部位可采用机械回填,但要注意机械作业对管道的影响。回填过程中要分层夯实,每层回填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宜超过 300mm。采用压实机械进行压实,确保回填土的压实度达到设计标准。
压实度控制是保证沟槽回填质量的核心。在回填过程中,要定期对回填土的压实度进行检测,采用环刀法、灌砂法等检测方法,确保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对于压实度不合格的部位,要及时进行返工处理,直至达到设计标准。只有保证沟槽回填的压实度,才能防止地面沉降,保证排水工程的安全运行。
2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2.1 人员因素
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在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中,涉及到管道安装、焊接、混凝土浇筑等多个专业技术环节,需要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操作经验。如果施工人员技术不熟练,操作不规范,很容易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例如,在管道焊接过程中,如果焊工技术水平低,可能会出现焊缝不牢固、气孔、夹渣等缺陷,影响管道的密封性和强度。
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施工人员缺乏质量意识,对施工质量要求不高,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偷工减料、不按规范操作等行为。比如在沟槽回填时,为了节省时间和成本,不按照规定的厚度和压实度进行回填,导致地面沉降,影响道路和排水设施的正常使用。
2.2 材料因素
施工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如果使用的管材、水泥、砂石等材料质量不合格,即使施工工艺再先进,也难以保证工程质量。例如,管材存在裂缝、孔洞等缺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漏水现象,影响排水效果。水泥的强度等级不符合要求,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影响管道基础和检查井的承载能力。
材料的规格也对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如果材料的规格与设计要求不符,可能会导致施工安装困难,影响工程质量。比如管道的管径、壁厚不符合设计要求,可能会影响排水流量和管道的使用寿命。
2.3 机械设备因素
施工设备性能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和效率。先进、性能良好的设备能够保证施工的精度和质量。例如,高精度的测量仪器能够确保测量放线的准确性,先进的混凝土振捣设备能够使混凝土振捣密实,提高混凝土的质量。相反,如果设备性能差,精度低,可能会导致施工误差增大,影响工程质量。
设备的维护状况也对工程质量有影响。施工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如果不进行及时的维护和保养,设备的性能会下降,故障率会增加。例如,施工机械的零部件磨损严重,没有及时更换,可能会导致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故障,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
2.4 施工工艺因素
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对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合理的施工工艺能够充分发挥材料和设备的性能,保证工程质量。例如,在管道接口处理中,采用先进的密封技术和工艺,能够有效提高接口的密封性,防止漏水。相反,如果施工工艺不合理,即使使用高质量的材料和设备,也难以保证工程质量。
施工工艺的执行情况也至关重要。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不能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操作,随意简化施工步骤,也会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比如在基础混凝土浇筑时,不按照规定的振捣时间和方式进行振捣,会使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等缺陷。
2.5 环境因素
地质条件是影响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不同的地质条件对管道基础的处理要求不同。如果地质条件复杂,如存在软土地基、溶洞等,处理不当会导致管道基础不稳定,出现沉降、变形等问题,影响排水工程的正常使用。
气候条件也对施工质量有较大影响。在雨天进行混凝土浇筑,雨水会稀释混凝土中的水泥浆,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在严寒天气下进行管道施工,可能会导致管道材料变脆,容易出现裂缝。此外,大风天气会影响测量放线的精度,高温天气会使混凝土水分蒸发过快,影响混凝土的凝结和硬化。
3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3.1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施工单位应建立从项目经理到施工班组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质量职责。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目标,将质量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施工环节。同时,要建立质量监督机制,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 建立质量奖惩制度,对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质量规范、工程质量优良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对违反质量规定、造成质量事故的部门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以此激励全体施工人员重视工程质量。
3.2 加强施工人员培训与管理
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参加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培训内容应涵盖施工工艺、操作规程、质量标准等方面。邀请专家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授课,通过现场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使施工人员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同时,鼓励施工人员参加各类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
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通过开展质量讲座、质量宣传活动等方式,使施工人员充分认识到工程质量的重要性,树立 “质量第一” 的观念。建立施工人员质量档案,记录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表现,作为绩效考核和晋升的重要依据。
3.3 严格控制施工材料与设备质量
在施工材料采购环节,要建立严格的供应商评价和选择制度。对供应商的资质、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信誉等进行综合评价,选择优质的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材料的质量标准、规格、数量、交货时间等要求。在材料进场时,要进行严格的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材料的外观、尺寸、性能等。对于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予以退场,严禁用于工程施工。
对于施工设备,要建立设备管理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性能良好。在设备使用前,要对设备进行调试和检查,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根据工程进度和施工工艺要求,合理调配设备,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3.4 优化施工工艺
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施工工艺进行优化。在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对施工工艺进行论证和评审,确保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施工工艺,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加强施工工艺的标准化建设,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使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有章可循。对施工工艺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操作。
3.5 强化施工过程质量监督与检验
建立施工过程质量监督机制,配备专业的质量监督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质量监督人员要深入施工现场,对施工材料、施工工艺、施工质量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对关键工序和重要部位,要进行旁站监督,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加强施工质量检验工作,建立完善的质量检验制度。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分项工程进行检验。检验方法包括自检、互检、专检等。对检验不合格的部位,要及时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4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市政道路排水工程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进一步深入研究新型施工材料和设备在市政道路排水工程中的应用,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二是结合信息化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现对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智能化监控和管理;三是加强对极端气候条件下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研究,提高工程的抗灾能力;四是开展对市政道路排水工程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的研究,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到运营维护,全面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推动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蔡兴礼.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建议 [J]. 运输经理世界, 2022, (30): 50-52.
[2]陈振兴. 市政道路及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 [J]. 建材与装饰, 2020, (18): 256+259.
[3]刘健辉.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J]. 居舍, 2018, (31): 140.
[4]林军. 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重难点及策略 [J]. 智能城市, 2016, 2 (11): 164.
[5]李彦斌,朴明远. 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 [J]. 民营科技, 2013, (12): 198.
作者简介:田晓俊(1976.02)男,汉族,湖南津市,本科,工程师,从事工程建设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