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林业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及规划策略
包春明 韩国荣
兴安盟乌兰河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137726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城市林业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城市林业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多方面作用,包括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减少噪音等,并分析了当前城市林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城市林业规划策略,旨在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城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林业;城市生态环境;作用;规划策略
引言
城市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热岛效应、噪音污染等,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林业作为城市生态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在城市中合理规划和种植树木、花草等植被,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生态品质。因此,深入研究城市林业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及规划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林业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
(一)净化空气
城市林业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还能吸附空气中的灰尘、有害气体等污染物。例如,一片成熟的森林每公顷每天可以吸收约 1 吨二氧化碳,释放出约 0.73 吨氧气。树木的叶片表面粗糙,多绒毛,能够吸附大量的灰尘颗粒,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此外,一些植物如吊兰、绿萝等对甲醛、苯等有害气体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可以有效改善室内和城市的空气质量。
(二)调节气候
城市林业能够调节城市气候,缓解热岛效应。树木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气温。在炎热的夏季,城市中的树木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蒸发到空气中,吸收周围的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同时,大面积的森林和绿地可以形成局部的微风,促进空气的流通,改善城市的通风条件。研究表明,城市绿化覆盖率每增加 10%,夏季气温可降低 0.3 - 0.5℃。
(三)减少噪音
城市中的交通、工业等活动产生了大量的噪音,对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城市林业中的植物可以起到隔音屏障的作用,减少噪音的传播。树木的枝叶可以吸收和反射声波,降低噪音的强度。一般来说,宽 30 米的林带可以降低噪音 6 - 8 分贝。在城市道路两旁、工厂周围等噪音源附近种植树木,能够有效减轻噪音对居民的干扰。
(四)保持水土
在城市建设中,由于地面的硬化,雨水难以渗透到地下,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城市林业中的植被可以增加地面的粗糙度,减缓雨水的流速,促进雨水的下渗。树木的根系能够固结土壤,防止土壤被雨水冲刷。同时,植被还可以涵养水源,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量,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
(五)保护生物多样性
城市林业为各种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城市中的公园、植物园、湿地等绿地是许多鸟类、昆虫、小型哺乳动物等生物的栖息地。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城市林业,可以营造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的生物种类在城市中生存和繁衍,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二、当前城市林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缺乏系统性
部分城市在城市林业规划中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没有充分考虑城市的生态功能需求和空间布局。规划往往侧重于局部区域的绿化,而忽视了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连通性,导致城市林业的生态效益难以充分发挥。
(二)树种选择单一
在城市林业建设中,一些城市为了追求整齐美观,往往选择单一的树种进行种植。这种单一的树种结构容易导致病虫害的爆发和传播,降低城市林业的稳定性和抗灾能力。同时,单一树种的生态功能也相对较弱,无法满足城市生态环境的多样化需求。
(三)忽视生态功能
在城市林业规划中,部分规划者过于注重绿化的景观效果,而忽视了城市林业的生态功能。例如,在一些城市广场和道路绿化中,大量种植草坪和观赏花卉,而缺乏高大的乔木和灌木,无法有效发挥树木的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作用。
(四)养护管理不到位
城市林业的建设不仅需要合理的规划,还需要科学的养护管理。然而,目前一些城市对城市林业的养护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树木生长不良、病虫害频发等问题。同时,养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缺乏科学的养护知识和技能,也影响了城市林业的健康发展。
三、城市林业规划策略
(一)制定系统性规划
城市林业规划应与城市的总体规划相结合,制定具有系统性和前瞻性的规划方案。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生态功能需求、空间布局和人口分布等因素,合理确定城市林业的发展目标和布局。例如,在城市中心区可以建设一些小型的公园和绿地,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在城市周边可以建设大型的森林公园和生态廊道,形成城市的生态屏障。
(二)丰富树种选择
在城市林业建设中,应选择多样化的树种进行种植,形成合理的树种结构。要根据城市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同时,要注重乡土树种的应用,乡土树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灾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此外,还可以适当引进一些外来优良树种,丰富城市的树种资源。
(三)强化生态功能导向
在城市林业规划中,要强化生态功能导向,将生态功能作为规划的重要指标。要合理搭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多层次的植被结构,提高城市林业的生态效益。例如,在城市道路两旁可以种植高大的乔木,形成遮荫效果;在乔木下面可以种植灌木和草本植物,增加绿地的生态功能。
(四)加强养护管理
要加强对城市林业的养护管理,建立健全养护管理制度,加大资金投入。要定期对树木进行修剪、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养护工作,确保树木的健康生长。同时,要加强对养护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养护技能。
结语
城市林业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减少噪音、保持水土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然而,当前城市林业规划中存在规划缺乏系统性、树种选择单一、忽视生态功能和养护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为了提高城市林业的生态效益,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需要制定系统性规划、丰富树种选择、强化生态功能导向、加强养护管理和鼓励公众参与等。通过这些规划策略的实施,可以实现城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加优美、舒适、健康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关于我国生态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思考. 樊相如.未来与发展,1998(03)
[2] 湘西州:做好生态与文化两篇文章. 麻峻.民族论坛,2008(07)
[3] 关于广西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几个问题. 翁乾麟.林业经济,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