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课程思政在“电工基础与电器组装实践”课程中的探索实践

作者

孙丽娜 何玲 王佳庆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 215123

摘  要: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学团队根据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理工类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特色及人才培养的要求,确定了《电工基础与电器组装实践》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和目标,协同企业专家和思政教师深入探索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合理利用教学方法,将思政融入课程,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立德树人;电工基础与电器组装实践;课程思政;教学全过程

引言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江苏高校品牌专业,2021年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核心专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成功入选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电工基础与电器组装实践》是本专业群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一般在大一上学期或下学期开设,4学分,64学时。该课程为理实一体化课程,承担触电急救和灭火器的使用、各类电工仪表及工具的使用、电路基本元器件认知与实践、直流电路的认知与实践、交流电路的认知与实践、变压器认知与实践、机电设备电气安装工艺文件的识读与制作、设备的电气控制部分检测分析、故障诊断和修复等专业培养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为学生从事技术操作、设备维修等岗位提供电工电气的理论基础知识、简单电气线路安装调试的基本技能和工程意识、创新意识、7S等职业素养的培养。

1.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情况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秉承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教学团队重新梳理本课程的课程框架,将教学内容与来自企业生产实践的典型案例相结合,并深切融入低压电工作业证的理论和实操考试内容。创新教学设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本课程,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制定评价标准,凝练和聚焦思政元素,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紧密融合。最终确定以分析计算、安装接线、故障排除、自主学习为主的能力教学,以团结协作、安全责任、节约能源、爱岗敬业、诚信友善、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重点,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为思政目标,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培养。

2.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情况

结合本课程特点,围绕课程目标,按照挖掘蕴含在知识体系中的思政资源—提炼升华形成思政元素—课堂实践的建设路径,将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学习的深度融合[1-5],突出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学,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2.1“三师”互助深入挖掘蕴含在知识体系中的思政资源

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到课程思政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互通有无,将科技发展、现实事件、企业案例、人物事迹、实践操作、安全文明等方面素材转化为育人资源,实现寓德于教。各情景对应的知识、技能点及课程典型思政素材见图2所示。

2.2提炼升华思政素材形成思政元素

专业教师结合课程的知识技能点和专业素养对挖掘的思政素材进行梳理归纳,联合学校思想政治老师,双师协同提炼升华思政素材形成思政元素体系,如图3所示。

2.3思政融入课程,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

挖掘的思政元素最终目的在于科学运用,进而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针对性、有效性。本课程思政按照有机融入、深度结合、自然讲授为原则,找准切入点,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标尺,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具体的课程思政实现方式如图4所示。

课程思政建设贯穿“全过程育人”理念,按照课程情景教学的实施过程,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将育人贯穿课堂教学“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

课前:重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借助网络资源和教学平台,发布任务,设置讨论话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即将开展的教学内容进行启发引导。

课中:采用情景教学法,详细设计知识点和技能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搜索典型素材,设计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将价值塑造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在实践教学环节,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在完成实践任务的同时,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在进行电压、电流等参数测量时,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职业素养,提高安全意识;在进行电气图绘制和电气安装接线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电气安装规范,培养学生注重细节,精益求精、超越自我的工匠精神;实训结束后,叮嘱学生将元件、导线按照实训前的摆置归位,以提高学生安全文明的职业素养。

课后:教师借助教学平台发布作业和拓展学习资源,学生自主探究,进行知识巩固和拓展,借助微信群、优学院进行交流,答疑解惑。

3.课程评价与成效

3.1课程考核评价机制与评价方法

以“产教融合”理念为引导,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制定含知识、技能、素养三方面内容的课程考核方案,包括评价内容、权重、评价方式等;课程教学中由学生实施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企业导师评价,最终确定课程成绩。对于学生素质评价,结合课程思政目标,以情景为载体,学生、教师、企业导师三方协同,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个人修养、职业素质的养成进行全过程评价。

3.2校内外同行和学生评价

该课程充分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实现了育人育才的统一。该课程学生评价满意度很高,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学测评局全校前列。

3.3课程思政改革成效

通过课程思政改革实施,学生在个人修养、职业素养上得到大幅度提高,团队思政教学理论水平明显提升,获校级“课堂革命”典型案例一等奖,申报立项了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3.4示范辐射

《电工基础与电器组装实践》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建立了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标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案、素材库,为本校电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样板。

4.课程特色与创新

本课程将团结协作、安全责任、节约能源、爱岗敬业、诚信友善、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等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统一,将课程内容与低压电工作业证的理论和实践考试内容深度融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形成了具有推广借鉴价值的教学特色。

4.1“三师”协同,德技并修

结合课程特点,本课程内容设为7个学习情景,协同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和思政教师,共同探索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解决了思政元素不充分素材不足的问题。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内动力,在讲授知识点时,适当、适时地嵌入思政教育内容。在实践操作时,融入思政元素。每个情景教学都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的职教理论,要求学生团结协作,任务完成也是掌握知识的过程。

4.2 “全过程”育人,育人效果显著

课程思政建设贯穿“全过程育人”理念,按照课程情景教学的实施过程,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将育人贯穿课堂教学“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微课比赛,成绩突出;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省大学生创新项目结项多项,带领学生参加各类大赛成绩显著。

5.总结

在《电工基础与电器组装实践》课程的思政建设期间,课题组成员积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学习,依据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注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深入挖掘本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共同探讨课程思政要素内涵、思政要素融入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考核方式,重新设计了课程标准、教案、课件,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了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接下来我们团队将继续紧跟时代发展,密切关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发展和要求,关注电气行业技术发展,继续深挖完善本课程思政的育人元素,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深度,积极建设成果,促进课程应用推广,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邱 雯,危静美,高职软件操作类课程的课程思政探索与思考—以“景观效果图制作”课程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5):86-89.

[2]陈 鹏,陈荣卓,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提升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22(8):139-145.

[3]孙秋野,黄雨佳,高嘉文,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以《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为例[J],中 国 电 机 工 程 学 报,2021,41(2):475-485.

[4]于歆杰,理工科核心课中的课程思政—为什么做与怎么做[J],中国大学教学,2019(9):56-60.

[5]胡军,于浍,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析—以“网络化系统控制理论”课程为例[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4):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