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工程在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郑芬芬 姜宁
1.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发展建设分公司 2.青岛海科控股有限公司 山东省青岛市 2661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近年来,EPC工程模式逐渐成为各种项目的主流方式,尤其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其应用显著提升了项目的管理效率。对此,本文对EPC工程在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难点和EPC工程在造价控制中的有效对策进行研究,供参考。
关键词:EPC工程;造价控制;对策
引言
EPC工程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工程模式,承担大型项目的设计、采购和施工,其造价控制面临诸多挑战。针对EPC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及其在实践中存在的难题,探讨有效的对策,以提高项目的可控性和效益。通过深入分析前期规划、设计管理、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及合同管理等关键环节,为EPC工程造价控制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推动工程管理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1EPC模式的概念
EPC模式是指业主将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全过程以合同形式委托给一家具备相应资质的总承包单位,由其负责设计方案的制订、材料设备的采购、施工过程的组织管理等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直至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
2EPC工程在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难点
2.1缺乏风险识别与应对
作为综合的工程管理模式,EPC管理方法涉及到招采、施工、设计等多个环节,每一环节都有着独特的任务和重要性,而不同的环节也潜在不同的风险点。所以,在实际的市政项目开展过程中,很多采取EPC模式的项目由于缺乏经验,以及对风险识别能力的缺乏,导致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工程设计环节作为EPC管理模式的初始,其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合理性以及经济性关系到后续工程的实际开展和造价把控。很多市政工程项目在设计的阶段由于缺乏对实际项目的踏勘、施工环境和地理条件的分析,使得实际设计和方案存在较多的漏洞和缺陷,导致后期施工过程中引发一系列风险点,使整体工程造价出现了不确定性。在采购环节,EPC模式也十分关键。相关设备、原材料的质量和价格也会影响到整体的工程质量。
2.2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难点
设计深度不够或设计标准不明确,容易导致后续施工阶段的成本增加和变更频繁,给投资控制带来巨大挑战,设计优化不足导致资源浪费和成本超支,影响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设计过程中缺乏与投资控制目标的紧密结合,也会导致设计成果与投资计划产生偏差,增加投资控制的风险。
2.3供应链风险
在EPC工程项目管理中,供应链风险扮演着核心角色,其影响着项目的成本控制、进度和质量。供应链包括众多环节,如材料供应方、设备生产商、物流服务商等,环节的稳定与高效紧密联系着整个计划的顺利实施。一旦供应链中的任何一环出现问题,会导致工程延期、引发成本增加甚至影响工程质量。如供货商生产出现问题或物流拖延,将导致交货延误,进而影响工程进度,同时会额外费用以更换供应商。质量控制在供应链管理中占据核心地位,不合格的供应品或设备会损害工程质量,质量不达标会对工程成果产生负面影响,在某些情况下还要重做或修正,从而引发成本上升和延长工期。全球化供应链下的EPC项目面临更多风险挑战,国际供应链会受到汇率波动、政治不稳定、贸易政策变化等不可预测因素的冲击,此类因素都是项目管理团队难以驾驭和预测的
3EPC工程在造价控制中的有效对策
3.1提高风险识别
在EPC的管理背景之下,工程承包商的角色和责任较以往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他们不再只是负责单纯的施工,而是负责整体工程项目的管理和统筹,从设计、采购、到施工都要进行一定的思考。所以,这种管理模式和身份的转变,需要相关的工程承包方深入、主动的参与到项目的各建设环节,才能确保在EPC管理模式下项目的顺利完成。在EPC的管理模式下其自身的挑战和风险也不断增加。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统筹考量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等诸多角度,而每一个环节较以往来说都存在着一定变数,这也对施工承包商的风险识别能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施工方可以通过主动学习,主动承担等方式来积极的寻求解决方案,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通过优化方案、优化施工组织等措施来提高经济效益,使ETC的管理模式真正发挥其优势和作用。
3.2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对策
倡导并推行限额设计,明确投资目标和成本限额,确保设计方案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不超出预算范围,加强与设计团队的沟通与协作,鼓励设计优化和创新,通过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费,建立严格的设计审查机制对设计方案进行多轮评审和优化,确保设计成果与投资控制目标高度契合。利用先进的造价软件和数据分析工具,对设计方案进行经济性评价,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3强化供应链管理
强化供应链管理是确保EPC工程成本有效控制的关键方法之一,其在工程项目的每个环节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原材料采购到设备供应,再到物流支持的整个链条,环节的效率和成本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总体成本控制效果。高效率的供应链管理能确保关键物资及设备的准时交付,防止建设进度受阻,并通过交涉达成更有利的采购价格和条件,从而削减购置费用。在EPC工程项目中,提升供应链管理应打造坚实且高效的供应商网络。执行严密的供应商评审程序,全面考量质量保证、供应稳定性、经济性和潜在风险管理能力,筛选出能够提供优质且经济实惠商品及服务的供应商。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工具是强化供应链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利用供应链管理软件使项目管理团队能够即时跟踪供应链动态,洞察供货风险,迅速采取应对策略。
3.4采购阶段造价管控
对于采购阶段的造价管控,相关负责人要给予更多关注,如果出现采购不到位、采购内容不符合施工需求情况,不但会增加成本,还会对后续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等方面产生直接影响。在采购阶段造价管控中,要做好以下几点。(1)将创建材料信息管控系统作为一项重点内容,日常工作中获取的信息、产生的信息,都可以存储至信息管控系统中。工作人员通过不同渠道,对市场材料价格信息进行获取、整合、分析、处理。将收集到的信息,上传到材料系统中,为后续工程造价管控以及其他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信息保障。(2)创建采购部门。通常情况下,绝大部分EPC项目规模较大,工程项目中涉及很多不同类型施工材料、机械设备,致使施工材料、机械设备采购与租赁存在一定复杂性。在面对这一问题时,可以创建专门采购部门,该部门主要负责施工材料、机械设备采购,确保此类工作有专门工作人员负责。
3.4提高工程造价人员的技术和经济管理能力
项目的限额设计、全过程动态造价管控的要求需要工程造价人员具备更加综合的技术和经济管理能力。在工程造价管控过程中,项目组定期开展新技术及经济的相关培训,提升专业水平,使得工程造价人员不仅仅掌握算量计价的能力,还能够根据项目建设实际情况,仔细研究项目的相关内容,使得预算等能够切合实际建设指标。同时,提高施工费用计算的准确性,提升工程索赔的预测及处理能力,从而提升项目利润。
结束语
在EPC项目实施阶段,多种因素可能影响工程造价。为了确保实现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目标,工作人员必须从设计阶段采购以及管理3个角度出发,积极完善成本控制措施。通过运用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方法,全面增强工作人员的成本意识,并将成本管理的理念贯穿于EPC项目的各个阶段。这样,才能有效规避工程造价风险,最终实现成本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瑞君.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中的控制策略分析及应用[J].大众标准化,2024(06):151-153
[2]安玉华,甄丁.EPC模式下造价管理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建筑,2024,31(03):185-186+192.
[3]陈光.全过程造价控制理论对住宅建筑工程造价审核的影响与控制方法[J].居舍,2024(09):174-17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