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探讨
刘珊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襄陵镇西街小学校 041500
摘要: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内容,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加深学生的文学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阅读教学备受教师重视。通过开展文本细读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促进学生知识水平提升,培养学生的理解、知识运用和表达能力,让学生积累知识底蕴,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在语文学习中收获成长。基于此,笔者结合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对文本细读进行了详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策略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1教学模式单一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显著的问题。部分教师教学模式单一,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却忽视了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严重限制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丧失。
1.2教师过度解读文章
小学语文阅读课课时有限,教师难以引导学生逐字逐句研读文本。因此,不少教师选择直接将文本中心与文章含义和盘托出,过度解读文本,采取灌输式教学。这种做法不仅难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还会让学生养成依赖心理,无法获得多样化的阅读体验与感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1.3阅读材料资源过少
此外,除了课本上的阅读材料,学生接触的课外读物相对匮乏。由于缺乏指导,他们在选择阅读资料时常常不知所措,所选内容要么不适合自己,要么难以理解,最后只能局限于课本阅读。这不仅限制了学生阅读量的积累,也不利于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探讨
2.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教师需要给予学生阅读指导,引导他们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小学生天真活泼,对世间万物充满幻想,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创设趣味盎然的情境,开发学生的思考力与探索能力。以“动物王国开大会”一课为例,这篇课文就非常适合通过趣味情境教学法展开教学。小学生对动物充满好奇,扮演动物角色对他们来说并不困难。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学生扮演不同的动物,采用读讲交流的方式推进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节,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感受,不仅能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还能促进学生相互交流阅读心得。在细读课文时,学生加上相应的动作,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利于吸收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摆脱了传统教学的枯燥,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既激发了阅读兴趣,又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趣味情境教学,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人,在主动探索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2.2关注文本特色,实现以读促写
阅读是学生陶冶情操、感知文化的重要路径。文本细读的本质与核心在于欣赏,从创作角度鉴赏文本,能让学生深入了解文本的风格特点与语言特征,通过内化吸收为己所用,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逐步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这不仅践行了读写结合的理念,有效提升阅读教学的成效,还为写作教学筑牢根基。以“狐狸分奶酪”这则寓言故事为例,其故事情节构建基于现实认知,再经艺术加工,呈现出非常态现象,着重于过程叙述。在进行文本细读指导时,可围绕文本体裁展开教学。教师先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分析寓言的特点,让学生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有清晰的认识。接着,组织文学体裁改写训练活动,要求学生在保持原文主旨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文本体裁来完成改写任务。在改写过程中,学生既能加深对原文的理解,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又能锻炼写作能力,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双重目的。这种教学方式,让阅读与写作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进步,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2.3分析文本语境,深度理解文章
语境涵盖了上下文、时间、空间地点、对话等诸多要素,是构成文章内容的重要部分。深入分析语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总体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养成独立分析语境语义的良好习惯。通过分析语境,学生的视野得以开阔,逻辑思维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也能得到有效锻炼。当前,语文教学正不断创新发展,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课文背诵和读写,而是更注重借助文章内容,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文化熏陶,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探索欲望。学生在对文章内容的持续探索中,能够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不断学习、总结和归纳,学生能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加以改正。对语境的理解程度,直接反映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借此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进而及时优化教学计划和内容,丰富课堂环节。充分利用课本教材和多媒体资源,全方位助力学生提升语文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语境至关重要。教师需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2.4课外拓展教学,加深阅读理解
除了教材中的文本材料,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拓展教学,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但课外拓展若缺乏规划,盲目进行,反而会适得其反。学生可能会在繁杂的信息中迷失方向,阅读难度陡然增加,原本高涨的阅读兴趣和信心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当教师运用细读文本策略,对阅读文本进行延伸时,务必综合考量阅读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以此提高文本细读课外拓展的有效性。以“狼牙山五壮士”的阅读教学为例,这篇革命题材的课文,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确实存在一定难度。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距离他们较为遥远,一些时代背景和情感内涵难以仅凭课文内容完全领会。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历史背景的课外拓展就显得尤为关键。学生通过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知晓国家面临的危亡局势,在细读文本时,便能更深刻地体会到狼牙山五壮士在生死抉择面前展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从而对文章内容形成全面而深刻的认识,阅读教学的效果也能得到显著提升。
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中开展文本细读益处多多。它能帮学生深化对文章整体的认知,精准把握文章主旨,培养发散思维。学生通过熟读、精读、重点读吃透文意,在这一过程中,语文阅读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彩云.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途径[J].小学生(中旬刊),2023,(11):1-3.
[2]都佳丽.文本细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22.DOI:10.27328/d.cnki.gshsc.2022.000764.
[3]李艳.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12):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