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水利工程的节水技术与可持续管理

作者

窦银梅

江苏丰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扬州 225800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十三个人均水资源最短缺的国家之一,水资源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而经济的发展与环境污染如影随形,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我国的水资源问题也愈发严重。据财政部相关报道显示,2023年我国在污水治理方面,投入资金为170亿元。而水利工程是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途径,其与人们的生活、工作等,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好水利工程的节水技术,推动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以水利工程为基础,对其节水技术与可持续管理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节水技术;可持续管理

引言:

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存在明显的时间、空间特点,这也导致过去我国旱涝灾害频发,而在水利工程的作用下,有效降低了自然灾害的影响,并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所以作为水资源调配与利用的关键环节,其节水技术与可持续运营,已经成为当下人们所关注的重点。而随着技术的发展,水利工程也逐渐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这也为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相关人员需要明确水利工程的价值,并制定可持续管理的方案,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

1、水利工程的节水技术

1.1城市方面

城市供水、排水等,都是水利工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愈发成熟的当下,城市人口数量的激增,使得城市供水压力不断增加,所以城市的节水技术,也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点。由于城市用水的复杂性,所以城市用水的节水技术,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当下常见的城市用水节水技术包括双水管制技术、高效洁具、雨水收集系统等。双水管制技术是指,饮用水、非饮用水分离的节水技术,由于饮用水与非饮用水所执行的标准存在差异性,所以通过该技术,可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并降低污水处理的难度。高效洁具是通过节水马桶、低流量淋浴头等节水设备,在保障人们正常生活用水的基础上,降低水资源的使用量,从而达到降低人均用水量的目的。雨水回收系统是指,通过雨水管道的方式,将雨水回收利用。由于雨水产生的原理,所以雨水相对较为干净,通过雨水回收系统,可以避免雨水流入污水管道,而增加污水处理的成本,而且通过简单的处理,雨水就可以变为中水,其可以用于绿化浇灌中,节约了宝贵的供水资源,也降低了城市的供水、排水压力。

1.2工业方面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工业也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当下我国工业已经进入工业4.0时代。但工业属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其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而且为了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工业中设置了大量的冷却水系统,所以工业也有许多节水的机会。例如,工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冷却水系统,其可以实现循环使用同一批的水资源,但由于水资源的重复使用,会增加冷却系统的成本,所以许多企业并没有对冷却水进行重复使用。因此工业企业也需要重视冷却系统的优化,从水与空气接触的效率等角度出发,通过适当地增加管道的长度、增设储蓄池等方式,实现冷却水的高效利用,进而达到节水的目的。除此之外,工业废水的污染种类繁多,将其直接排入水体中,会对水体产生严重的污染,所以政府需要制定严格的标准,推动工业废水的循环利用,从而满足工业生产需求的同时,也可以保障环境与水质[1]。

1.3农业方面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灌溉用水,在我国水资源利用方面,始终占据着较大的比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占据全国总供水量的60%以上,但实际上,我国农业用水效率却在40%~55%,发达国家的农业用水效率,可以高达90%以上,所以利用节水技术,推动农业灌溉的变革,势在必行。当下常见的由于农业灌溉的节水技术,包括滴灌、微灌、喷灌等,通过利用这些高效灌溉技术,不仅可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而且还可以避免过度灌溉,所造成的土地盐碱化问题。本文以微灌为例。微灌是通过低压的方式,将水资源输送到每个微灌器中,微灌器均匀地分布在植物根部,而后将水通过小水滴等方式,作用于植物的根系,从而达到灌溉的目的。相较于其他灌溉方式来说,该方式可以有效减少自然环境下,水资源的蒸发,从而让水资源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微灌技术与传统灌溉技术相比,其节水比例增加了30%~50%,并且通过该方式,可以减少养分流失等问题发生的概率,是推动土壤结构优化、延长土壤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但同样,该技术的应用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在使用中,由于微灌器的孔径较小,所以经常会出现堵塞等问题。

2、水利工程的可持续管理

2.1制度优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长效的管理机制,是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基石,也是实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政府是节水技术落实的重要引导者,所以其需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从水资源规划、配置、节约等角度出发,以完善的法律为水资源提供保护,从而保障水资源管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例如,为了提高相关企业的配合度,政府可以从税务减免与补贴方面入手,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推动企业的变革,进而提高社会各界对水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而相关部门,也需要发挥自己的管理职能,结合政府的相关政策,通过上下联动的方式,形成监管合力,实现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动态监测,确保水资源得以高效利用。除此之外,为了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相关部门也需要做好水资源的评估工作,通过全面的水资源评估体系,对水资源的量、质、分析、利用等进行分析,从而反馈于水资源规划中,构成良性循环,尽可能避免水资源不足,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2]。

2.2技术创新

技术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重要载体。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在“推动传统产业变革”的优势下,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所以利用信息技术,推动节水技术的智能化、自动化发展,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环节。为了实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管理,相关单位也需要重视信息技术与节水技术的融合。例如,滴灌、喷灌等,是节水技术的重要代表,其本身就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但新技术应用后,农民难以把控灌溉的周期、时间等,所以相关单位可以将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与滴灌等节水技术结合,通过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可以实现对植物生长状态的合理评估,并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浇灌处理,实现全智能化浇灌的同时,也可以降低农民的工作量。除此之外,其还可以与工业中的冷却水系统融合,快速地计算出冷却水冷却的时长等,从而确定合理的水资源储存量,实现在满足工业生产需求的同时,也可以降低水资源的存储量。

2.3公众参与

公众是水资源重要的使用者。为了实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管理,公众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推动水利工程可持续管理中,相关单位需要做好环保的宣传工作,增强公众的节水意识,通过公众的积极参与、政府的有效领导,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从而为水利工程的可持续管理,贡献力量[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水污染问题的不断加剧,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限制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做好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尤为重要。而水利工程是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核心,所以研究人员需要深入探索水利工程的技术与管理策略,实现在保障水资源利用的基础上,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成.水利工程灌溉中的高效节水技术研究[J].水上安全,2024,(22):76-78.

[2]王卓,王鹏.水利工程灌溉中的高效节水技术[C]//河海大学,北京水利学会,北京应急管理学会,天津市水利学会,天津市应急产业联盟.2024首届水旱灾害防御与应急抢险技术论坛论文集.黄河水利委员会上游水文水资源局;,2024:7.

[3]罗相明.关于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化管理方案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4):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