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型高压压力容器制造工艺关键技术分析

作者

邢隆飞 鲁应焱 杜兴华

杭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 杭州市 310000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大型高压压力容器制造工艺中的关键技术,分析材料选择、焊接工艺、无损检测等技术要点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旨在为提高大型高压压力容器制造水平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大型高压压力容器;制造工艺;关键技术

一、引言

大型高压压力容器作为工业生产中的重要设备,承受着高温、高压、强腐蚀等恶劣工况。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对其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日益提高。制造工艺中的关键技术决定了压力容器能否满足这些严苛要求,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二、材料选择技术

2.1 材料性能要求

大型高压压力容器所用材料需具备高强度、良好的韧性、抗疲劳性能以及耐腐蚀性。高强度确保容器在高压下不发生破裂或变形;良好的韧性可防止在低温或冲击载荷下发生脆性断裂;抗疲劳性能则保证容器在长期交变载荷作用下的使用寿命;耐腐蚀性对于在有腐蚀介质环境中工作的容器至关重要。

例如,在石油化工领域,经常接触硫化氢等腐蚀性介质,材料需具备良好的抗硫化氢腐蚀性能。对于核电领域的压力容器,材料要满足高纯度、低放射性等特殊要求,以保障核安全。

2.2 常用材料种类

常用的材料包括低合金钢、不锈钢等。低合金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加工性能,成本相对较低,广泛应用于一般的高压容器制造。如 16MnR 等材料,在常温及中温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不锈钢则主要用于有耐腐蚀要求的场合,如 304、316L 等奥氏体不锈钢,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良好的韧性。但不锈钢成本较高,加工难度相对较大。

2.3 材料检验

材料进入制造环节前,必须进行严格检验。包括化学成分分析,确保材料成分符合标准要求;力学性能测试,如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等,检测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无损检测,采用超声检测、磁粉检测等方法,检查材料内部是否存在缺陷。只有经检验合格的材料才能投入使用,从源头上保证压力容器的质量。

三、焊接工艺技术

3.1 焊接方法选择

大型高压压力容器焊接常用的方法有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等。埋弧焊具有焊接效率高、焊缝质量好的特点,适用于容器筒体的纵缝和环缝焊接。其焊接过程中,焊剂覆盖在电弧周围,能有效保护焊缝金属,减少气孔、夹渣等缺陷的产生。

气体保护焊,如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氩弧焊,具有电弧热量集中、焊接变形小等优点。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常用于低碳钢和低合金钢的焊接,成本较低;氩弧焊则主要用于不锈钢及有色金属的焊接,能获得高质量的焊缝。

3.2 焊接工艺参数优化

焊接工艺参数对焊缝质量有重要影响。以埋弧焊为例,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参数需根据焊件厚度、材质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增大焊接电流可提高熔深,但过大的电流会导致焊缝过热,产生组织粗大等缺陷;电压过高会使焊缝宽度增加,熔深变浅;焊接速度过快可能导致焊缝熔合不良。

通过试验和模拟分析,确定最佳焊接工艺参数,以保证焊缝的强度、韧性和致密性。同时,在焊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层间温度,避免因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焊缝性能。

3.3 焊接质量控制

焊接质量控制贯穿整个焊接过程。焊前对焊件进行清理,去除油污、铁锈等杂质,防止这些杂质在焊接过程中产生气孔、夹渣等缺陷。焊接过程中,采用合适的焊接顺序和焊接方向,减少焊接应力和变形。

焊后对焊缝进行外观检查,查看焊缝表面是否存在咬边、气孔、裂纹等缺陷。对于重要焊缝,还需进行无损检测,如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等,确保焊缝内部质量符合要求。

四、成型加工技术

4.1 筒体卷制

大型高压压力容器筒体通常采用卷制工艺成型。卷制前,根据筒体直径和板厚选择合适的卷板机。在卷制过程中,要控制好卷板机的下压量和卷制速度,保证筒体的圆度和直线度。

对于厚壁筒体,卷制难度较大,可能需要多次卷制并进行中间热处理,以消除卷制过程中产生的加工硬化和残余应力。同时,要注意筒体纵缝的拼接质量,保证拼接处的错边量和棱角度符合标准要求。

4.2 封头成型

封头成型方法主要有冲压成型和旋压成型。冲压成型适用于批量生产、规格相对较小的封头。在冲压过程中,要合理设计冲压模具,控制冲压速度和压力,避免封头出现起皱、拉裂等缺陷。

旋压成型则适用于大型、薄壁封头的制造。通过旋压机将平板坯料逐步旋压成封头形状,具有加工精度高、材料利用率高的优点。但旋压成型对设备和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精确控制旋压参数。

五、无损检测技术

5.1 射线检测

射线检测是大型高压压力容器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之一,通过 X 射线或 γ 射线穿透焊件,在底片上形成影像,根据影像判断焊缝内部是否存在缺陷,如气孔、夹渣、未焊透、裂纹等。

射线检测能够直观地显示缺陷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对体积型缺陷检测灵敏度高。但射线检测对裂纹等面状缺陷的检测灵敏度相对较低,且检测过程需要严格的防护措施,以避免射线对人体造成伤害。

5.2 超声检测

超声检测利用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遇到缺陷产生反射、折射等特性来检测缺陷。与射线检测相比,超声检测对裂纹等面状缺陷的检测灵敏度更高,且检测速度快、成本低。

但超声检测对缺陷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相对较复杂,需要检测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同时,超声检测结果受工件形状、表面粗糙度等因素影响较大。

5.3 磁粉检测

磁粉检测适用于铁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检测。当铁磁性材料被磁化后,若表面或近表面存在缺陷,会产生漏磁场,吸附磁粉形成磁痕,从而显示缺陷的位置和形状。

磁粉检测操作简单、检测灵敏度高,但只能检测铁磁性材料,且对非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深度有限。

六、热处理技术

6.1 焊后热处理

焊后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焊接残余应力,改善焊缝和热影响区的组织性能,提高容器的抗应力腐蚀开裂能力和疲劳寿命。常用的焊后热处理方法有整体热处理和局部热处理。

整体热处理是将整个压力容器放入热处理炉中进行加热和冷却,能有效消除整体残余应力,但对设备要求较高,成本也较大。局部热处理则适用于无法进行整体热处理的情况,如现场组焊的大型容器,通过对焊缝及其附近区域进行加热处理,达到消除应力的目的。

6.2 改善材料性能热处理

对于一些高强度钢等材料,在制造过程中还可能需要进行改善材料性能的热处理,如正火、调质等。正火可以细化晶粒,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调质处理能使材料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满足压力容器在不同工况下的使用要求。

七、结论

大型高压压力容器制造工艺中的材料选择、焊接工艺、成型加工、无损检测和热处理等关键技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只有全面掌握并合理运用这些技术,严格控制制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制造出高质量、高性能、安全可靠的大型高压压力容器,满足现代工业不断发展的需求。未来,随着材料科学、焊接技术、检测技术等的不断进步,大型高压压力容器制造工艺也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于慎君1,张志勇1,周玉成2,等. 高温高压大型压力容器用主体锻件制造技术[Z].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2018.

[2] 魏丽,宋海宝,巴爱叶. 压力容器焊接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J]. 数码设计(上),2019(10):203-204.

[3] 黄禹,李敏,龚时华,等. 大型高参数压力容器制造关键工艺及成套装备[Z]. 华中科技大学.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