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融合策略
戴萍
定远县第二中学 233200
引言
在当代教育信息化浪潮中,高中生物教学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截至 2025 年,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已深度渗透教育领域,为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教学实施提供了全新工具。传统以板书和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虽能保证知识传递的系统性,但在呈现动态生命过程(如细胞分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时存在明显局限性。与此同时,部分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导致“技术炫技”现象,反而分散了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注意力。
一、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当前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已实现多维度渗透。多媒体课件成为基础教学工具,动态示意图与显微摄影结合,增强了微观概念教学的直观性,蛋白质合成过程的三维动画演示就是例证。
虚拟实验技术应用存在区域差异。发达地区学校利用 VR 设备模拟复杂实验,农村学校则依靠网页版虚拟实验室开展基础训练。虽然简易信息技术能提升农村教学质量,但课程资源不足仍是普遍制约因素。
线上教学平台建设有阶段性成果,多数学校搭建的移动端生物学习系统支持预习和习题反馈,即时错题分析助力个性化学习。不过,部分教师仅将其当作习题仓库,未充分发挥互动优势。
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开始应用,智能批改和自适应学习算法初见成效,但仍处于试点阶段,与传统教学环节的衔接有待完善。
当前信息技术应用存在两大矛盾:一是多媒体素材堆砌造成认知负荷过重;二是虚拟操作与实物实验配比失衡。这表明信息技术应用需从 “有无” 向 “优劣” 进行质量转变。
(二)传统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传统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仍具基础性地位。讲授法、板书演示和实物实验等手段,在知识体系构建和思维训练上优势显著。如在“孟德尔遗传定律” 教学中,板书推导配合讲解,有助于学生建立演绎推理链条。
板书与讲授协同,在抽象知识教学中效果突出,手写标注能强化学生对关键点的记忆。课堂讨论在教材新增模块的价值辨析环节不可或缺,这是信息技术难以替代的。
实物实验教学体现生物学科本质,基础实验仍以动手操作为主,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的直接经验是模拟动画无法比拟的,传统实验项目仍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但传统方法也面临挑战,如难以展示微观快速过程,且教师在平衡传统讲授与新技术应用时存在困难。此外,区域差异影响方法的适应性,欠发达地区依赖传统方法保证教学质量,发达地区却出现过早摒弃板书的现象。
如今,传统教学方法呈现新趋势,讲授法向启发式对话转型,实物实验教学加强与生活实践的联系,这些改进使其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学需求。
二、 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融合的策略研究
(一)融合策略的理论基础
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的融合以教育心理学、学习科学和教学论为理论支柱。认知负荷理论中,梅耶 “多媒体原则” 指出文字与图像同步呈现可提升加工效率,在 “DNA 分子结构” 教学中,动画展示配合板书推导能降低认知负荷。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主动建构。在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教学中,虚拟模拟器配合教师提问,体现 “最近发展区” 的脚手架作用。教学系统设计理论规范融合路径,如事实性知识适用增强现实技术,程序性知识适合讲授与在线练习结合。
双重编码理论表明言语与非言语协同可增强记忆,但需警惕技术滥用。活动理论为协同提供框架,如 “植物激素调节实验” 中虚拟预习、实物验证、教师总结形成认知循环。混合学习理论推动线上线下互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教学中,线上感知与线下思辨结合促进深度学习。
(二)融合策略的具体实施方法
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的融合需依教学内容和目标灵活实施。多媒体演示与板书讲解协同是基础策略。讲授“细胞的有丝分裂” 时,先以动画建立直观印象,再通过板书强化关键特征,如用彩色粉笔绘制各时期图示并标注术语,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对比表格填写,实现动态展示与静态归纳的闭环。
虚拟实验与实物操作互补适用于实验教学。以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为例,课前虚拟预测,课堂实物验证;对于复杂实验,虚拟完成前期步骤,实物聚焦关键环节。需注意虚拟不可完全替代实物,比例应依目标调整。
线上平台与课堂讨论整合构建混合学习空间。“人类遗传病” 教学中,学生线上预习生成问题,课堂辩论结合 VR 模拟,课后线上巩固练习。平台数据助力精准教学,实现学习时空延伸与思维深度保障。
实施时需遵循三个原则:技术适切性,如动态内容用多媒体、层级内容用板书;教学连贯性,确保虚拟与实物操作紧密衔接;学生主动性,通过任务单引导参与。不同课型应差异化融合:概念新授课结合多媒体与板书,实验探究课衔接虚拟与实物,复习课组合线上检测与面授答疑。
结论
当前融合实践仍存在需改进的方面。部分教师对技术工具的选择缺乏针对性,未能根据教学内容特点进行适配,如“生物分类”等层级性知识过度使用动画反而干扰认知。此外,区域间信息化基础差异导致融合深度不均衡,农村学校在虚拟实验等技术的应用上存在明显滞后。值得注意的是,2025 年新版人教版教材增加的“生物技术伦理”等模块,对传统讨论式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在这些领域实现技术赋能而非替代,仍需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 梁雪 . 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的融合策略 [J].《华夏教师》,2024,(14):126-128.
[2] 王彩娟 . 农村学校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融合的必要性与策略探析 [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24,(11):0037-0040.
[3] 张新美 .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生物信息技术的整合与创新研究 [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文摘版 ) 教育》,2024,(8):120-124.
[4] 陈红.高中生物教学中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融合策略[J].《亚太教育》,2025,(3):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