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师资培训模式与内容体系研究
胡博旋
开平市第一中学 529367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人工智能的融入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学阶段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时期,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计算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然而,目前中学人工智能教育面临诸多困境,其中师资短缺和教师专业素养不足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师资培训模式与内容体系,提升中学教师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学人工智能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一)专业知识储备
中学人工智能教育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人工智能专业知识。首先,教师要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清楚它们的定义、原理及应用场景。例如,对于机器学习中的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半监督学习,教师要理解其区别和适用范围。其次,教师需要熟悉常用的人工智能算法,像线性回归、决策树、神经网络等算法的原理和实现过程。只有教师自身对这些专业知识有深入理解,才能在教学中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解,引导学生掌握人工智能的核心知识。
(二)教学能力
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需具备将知识有效传授给学生的教学能力。在中学人工智能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由于人工智能知识较为抽象,教师要善于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人工智能应用案例,如智能语音助手、图像识别技术在安防中的应用等,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同时,教师还要具备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技术应用能力
为了更好地开展人工智能教学,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应用能力。一方面,教师要熟练掌握人工智能教学相关的工具和平台,如Python 编程语言及相关的人工智能库,像 TensorFlow、PyTorch 等,能够运用这些工具进行简单的人工智能项目开发和演示,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利用在线教育资源、智能教学软件等辅助教学,如借助在线课程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使用智能批改作业系统提高教学效率,通过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 [1]。
二、中学人工智能教育师资培训模式构建
(一)线上线下混合培训模式
考虑到中学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地域分布差异,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培训模式较为合适。线上培训部分,搭建专门的人工智能教育师资培训网络平台,平台上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人工智能基础知识讲解视频、优秀教学案例展示、专家讲座回放等。教师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学习,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线下培训则定期组织集中面授,邀请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一线优秀教师进行现场授课和指导。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互动,教师可以及时解决在线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参与实践操作培训,如人工智能项目开发实践,提升实际操作能力。这种线上线下混合的培训模式,既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的便捷性,又保证了培训的实效性。
(二)分层分类培训模式
中学教师在年龄、学科背景、信息技术基础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采用分层分类培训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对于年龄较大、信息技术基础薄弱的教师,先进行基础课程培训,如计算机基础知识、简单编程入门等,帮助他们克服对新技术的畏难情绪,逐步建立学习信心。对于有一定信息技术基础但缺乏人工智能专业知识的教师,重点进行人工智能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培训。从学科分类来看,理科教师可以侧重于人工智能算法、技术原理等方面的深入学习,文科教师则可以更多地关注人工智能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应用及跨学科教学方法。通过分层分类培训,能够使培训内容更具针对性,提高培训效果。
(三)实践导向培训模式
人工智能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培训模式要以实践为导向。
在培训过程中,设置大量的实践环节,让教师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组织教师参与实际的人工智能教学项目设计与实施,从课程规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到教学评价,让教师全程参与。同时,鼓励教师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教学研究,通过实践探索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等。通过实践导向培训,培养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中学人工智能教学中[2]。
三、中学人工智能教育师资培训内容体系
(一)人工智能基础知识模块
这一模块是培训的基础,主要包括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主要技术领域等内容。详细讲解机器学习的分类及原理,让教师明白如何通过数据训练模型;介绍深度学习中神经网络的结构和训练方法,以及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的基本应用场景。例如,在讲解自然语言处理时,向教师展示智能翻译、文本分类等实际应用案例,使教师对人工智能基础知识有全面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和教学奠定基础。
(二)人工智能教学方法与设计模块
该模块侧重于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首先,介绍适用于中学人工智能教学的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分析每种方法的应用要点和优势。其次,指导教师进行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及教学评价的设计等。例如,以 “设计一个简单的图像识别系统” 为项目主题,引导教师设计从项目导入、知识讲解、实践操作到成果展示与评价的完整教学流程,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3]。
(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实践模块
为提升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此模块主要开展技术实践培训。教授教师 Python 编程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常用语法,使其能够运用 Python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重点培训教师使用 TensorFlow、PyTorch 等人工智能框架进行模型搭建和训练,如利用这些框架搭建一个简单的手写数字识别模型。同时,介绍一些在线人工智能平台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如百度 AI 开放平台、阿里云机器学习平台等,让教师了解如何借助这些平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丰富教学资源和手段。
四、结论
中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师资培训模式,如线上线下混合、分层分类以及实践导向的培训模式,并完善全面系统的培训内容体系,包括人工智能基础知识、教学方法与设计、技术应用与实践以及跨学科融合与创新教育等模块,能够有效提升中学教师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师资培训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培训模式和内容,以适应中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学人工智能教育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教师,推动中学人工智能教育不断向前发展,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解玉鹏 .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物理实验师资培训的思考 [J].大 学 物 理 实 验 ,2024,37(04):132-134.DOI:10.14139/j.cnki.cn22-1228.2024.04.023.
[2] 王 晔 . 基 于 共 生 理 论 的 自 主 选 学 教 师 培 训 模 式 建 构[J]. 天 中 学 刊 ,2024,39(04):144-148.DOI:10.14058/j.cnki.tzxk.2024.04.019.
[3] 李敏 . 学习路径支持幼儿园师资培训的探讨 [J]. 教育观 察 ,2024,13(21):31-33+46.DOI:10.16070/j.cnki.cn45-1388/g4s.2024.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