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装配式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要点及成本优势分析

作者

宋晓南

211022198612280563

一、引言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现代化的建筑方式,通过在工厂预制建筑构件,再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组装,从而完成建筑的搭建。相较于传统的现浇建筑模式,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周期短、质量可控性强、节能环保等诸多优势。随着建筑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装配式建筑在市场中的占比不断提高。而准确合理的工程概预算编制,对于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成本控制、资源优化配置以及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精准把握编制要点,充分挖掘成本优势,有助于提升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整体竞争力,促进建筑行业的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

二、装配式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要点

2.1 深度解读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是工程概预算编制的基石,对于装配式建筑尤其如此。概预算编制人员必须与设计团队紧密协作,深入理解设计理念。要仔细剖析建筑的结构体系、构件种类以及连接方式等关键设计要素。不同的结构体系,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在构件生产、运输及安装过程中的成本差异显著。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为例,需明确预制构件的类型与数量,包括预制外墙板、叠合楼板、预制楼梯等,因为这些构件的生产工艺和复杂程度直接影响其成本。同时,高度关注构件的标准化设计程度,标准化程度越高,模具的通用性越强,可有效降低模具成本。相关研究表明,设计方案的优化能使预制构件种类减少 15%-20% ,进而大幅降低模具成本。

2.2 精确核算工程量

精确计算工程量是工程概预算编制的核心任务。对于装配式建筑,除了常规的建筑工程量计算,如建筑面积、墙体面积等,还需特别精确地计算预制构件的工程量。在计算预制构件工程量时,必须充分考虑制作损耗、运输损耗以及安装损耗。以预制外墙板为例,根据设计图纸精确计算其体积或面积的同时,需考虑生产过程中因切割、打磨等工艺产生的制作损耗,通常损耗率在 2%-5% ;运输过程中,由于路途颠簸、装卸操作等因素导致的运输损耗,损耗率一般在 1%-3% ;安装过程中,因现场调整、定位不准确等造成的安装损耗,损耗率约为 1%-2% 。

2.3 合理设定各项费用

2.3.1 预制构件成本

预制构件成本是装配式建筑成本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原材料价格、生产工艺以及生产规模等。原材料方面,水泥、钢材、骨料等价格的波动会直接作用于预制构件成本。

2.3.2 运输费用

运输费用取决于运输距离、运输方式以及构件的尺寸和重量。一般而言,运输距离越长,运输费用越高。对于大型预制构件,如预制梁、预制柱等,因其尺寸大、重量重,可能需要采用特殊的运输车辆和设备,这无疑会增加运输成本。在选择运输方式时,需综合权衡成本和运输时间,公路运输灵活性高,但长途运输成本相对较高;铁路运输适合长距离、大批量运输,成本相对较低,但受线路和站点限制。此外,运输过程中的保险费用也需纳入考虑范围,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构件损坏风险。

2.3.3 安装费用

安装费用涵盖人工费用、机械设备费用以及安装措施费用等。装配式建筑的安装对工人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熟练工人的工资水平相对较高。同时,安装过程中需要使用起重机、塔吊等机械设备,设备的租赁费用或购置费用也是安装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规划安装方案,科学安排机械设备的使用时间,可有效降低安装成本。

2.3.4 其他费用

其他费用包括管理费、利润、规费及税金等。管理费依据项目的复杂程度和管理水平确定,一般为直接工程费的一定比例,通常在 5%-10% 之间。利润则根据市场情况和企业的预期目标确定。规费和税金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计取,具有明确的计算标准和依据。

2.4 应对市场价格波动

建筑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尤其是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在编制概预算时,必须充分考虑价格波动因素。可通过收集近期市场价格数据,运用数据分析方法预测价格走势。对于主要原材料,如水泥、钢材等,可参考行业价格指数进行价格预测。对于劳动力价格,可结合当地劳动力市场供需情况以及政府发布的工资指导线进行估算。同时,在概预算中预留一定的价格风险系数,以应对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成本增加风险,一般价格风险系数可设定在 3%-5% 。

三、装配式建筑的成本优势分析

3.1 生产效率提升降低成本

装配式建筑采用工厂化生产模式,构件在工厂内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生产。工厂配备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专业的技术工人,生产效率远高于传统施工现场的手工制作。预制混凝土构件在自动化生产线上,每天可生产数十件甚至上百件,而在传统施工现场,相同数量的构件制作可能需要数周时间。生产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单位时间内产出更多,分摊到每个构件上的固定成本(如设备折旧、场地租赁等)降低。

3.2 质量控制优势削减后期成本

在工厂环境下,预制构件的生产过程更容易实现严格的质量控制。工厂可以采用先进的质量检测设备和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对原材料、生产工艺以及成品进行全方位检测。相较于传统施工现场受天气、人员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较大,装配式建筑构件的质量更稳定、可靠。高质量的构件减少了后期因质量问题导致的维修、返工成本。

3.3 施工周期缩短节约成本

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主要进行构件组装,大量的构件制作工作在工厂完成,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一般情况下,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周期比传统建筑缩短 30%-40% 。施工周期的缩短意味着项目能够更快投入使用,提前产生经济效益。同时,也减少了施工现场的管理费用、设备租赁费用以及人工费用等。

四、结论

装配式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要点涵盖项目设计解读、工程量精确计算、费用合理设定、市场价格应对以及先进技术工具运用等多个关键方面。通过精准把握这些要点,能够显著提高概预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为项目成本控制提供坚实可靠的依据。同时,装配式建筑在生产效率、质量控制、施工周期以及资源环保等方面展现出明显的成本优势,这些优势不仅有助于降低项目建设成本,还能提升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建筑行业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完善,装配式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将更加科学、精准,其成本优势也将进一步凸显,有力推动装配式建筑行业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 郝清婷,郝江江,王海燕,等。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成本影响因素研究 [J].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24,42 (1):204-210.

[2] 贾改,李红民,方圆.EPC 模式下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J].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23,42 (6):70-76,118.

[3] 张峰,孙悦。装配式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的创新方法研究 [J]. 建筑科技,2024, 8 (3): 12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