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积极老龄化的老年社交平台构建研究

作者

李红阳 指导老师:章广玉

临沂大学法学院 山东省临沂市 276000

引言

截至 2024 年年底,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达 3.1 亿人,占全国人口的 22% ,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 2.2 亿人,占全国人口的 15.6% 。我国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龄化规模大、速度快、区域分化明显,少子化、高龄化、空巢化、独居化趋势逐步加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复杂艰巨。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时间节点基本重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正视的重大现实课题。[1]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的广泛渗透,运用数字技术赋能养老服务日益得到国家与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2] 全球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使老年人的社交需求日益凸显。由于身体、心理、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局限,老年人无法在现代社会立足,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而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交平台已成为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设计一个专门针对老年人使用的安全网络社交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为了让老年人更好的融入互联网高度发展的社会,利用互联网为自己的生活提供更加智能的服务,更好的体会到“亲情”的温暖;也为了更加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可能存在的焦虑、抑郁等问题,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心理关怀。

(二)研究意义:新需求是银发经济崛起的根本动力,新技术则是银发经济崛起的推动力,比如通过技术创新以及新产品和新服务显著提高照护的人性化、安全化、精准化和便利化水平。[3] 老年人中以留守老年人居多,其空闲时间多、娱乐活动少,生活圈子窄,独自一个人生活常常会感到孤独空虚寂寞,与社会严重脱轨。社交平台的出现为其打开新世界,拉近了老年人与社会的距离,帮助老年人减少孤独感,在与其他人互动分享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幸福感,有助于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乐。其次,有利于方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该社交平台的功能更加多元化,包括导航、打车、外卖送药等的功能,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再者,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学会有效使用社交平台既是老年人自我学习能力的体现,能让其在家庭生活中重新找回存在感和话语权,也能改变家庭年轻成员对他们的刻板印象,帮助老年人树立自信心,继而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三)研究方法:

1. 文献分析法:采用文献分析法,搜集并仔细研读与老年人相关的期刊文章、报告和其他出版物,了解先前的有关老年人的研究进展和未解决的问题,汲取丰富经验,为研究提供基础和背景,最终决定研究打造一款专为老年人设计的社交平台。

2. 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结构化问卷,问卷覆盖老年人的年龄、身体、心理、家庭情况、社交情况、认知等方面,在社区、公园等地发放问卷,收集了老年人对待社交、婚恋平台的看法等方面,发现老年人现存的孤独感较强、对婚恋平台不信任等问题,进一步夯实了本研究设计平台的必要性。

3. 访谈调查法:与老年人进行访谈,小组成员在城市社区、农村进行走访调查,与退休老人、孤寡老人等进行沟通交流,深入探究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以及对社交平台的看法,更好的了解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为该平台设计提供思路。

(四)研究调查基本状况

1. 调查问卷:本次调研采取随机的方式进行问卷发放,共发放调查问卷100 份,回收90份,回收率达 90% ,均为有效问卷。

2. 调查对象:本次调研对象主要为老年群体,在受调查的 100 人中,年龄在 65-75 岁所占比重最大,占总人数的 60% ,年龄在 55-65 岁、75-85 岁、85 岁以上的被调查人数占比分别为 20% 、 15% 、 5% 。

二、研究内容

(一)平台的主要功能

1、为老年人提供优化智能的服务

在社交方面,根据老年人的提供的个人信息智能化匹配朋友、交往对象等;在生活方面,本项目化身“智能管家”,医后吃药提醒、出行导航,涉及老年人生活各个需求方面都采用智能语音方式进行,为老年人更好的管理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总之,智能身影将无处不在,把老年人拉进智能的红利,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数字社会,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

2、冲破老年人社交圈的桎梏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老年抑郁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 7%-10% ,患有其他躯体疾病的老年人,老年抑郁症的发生率可达 50% ,同时数据证明活跃社交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措施。系统以独有算法为老年人推荐不论性别年龄等的契合心灵朋友的形式,突破老年人传统社交人群;以“线上+线下”双向结合的形式,即线上形象生动的 AI 陪聊与线下社区工作者上门畅谈、游戏、娱乐等,创新老年人社交方式。通过系统新型的社交方式,让老年人跳出传统社交的局限,加强社会联系。

3、破解老年人网上受骗上当的困局

大部分的独居老年人因为退休,社会洞察力和对科技的理解明显偏弱,对互联网上的黑色产业防不胜防,导致悲剧。基于此种困境,本系统将“安全教育与安全保护”两手抓,向老年人传播正确的消息并及时纠正他们已经形成的偏见的同时加固老年人信息安全基站的修建。为让老年人上当受骗的可能扼杀于摇篮。面对数字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数字鸿沟、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安全保障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弥合数字鸿沟、加强信息共享、确保信息安全,应用数字化技术助推老年人社会融入,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同时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

4、为老年人重现亲情的温暖

以往研究表明,互联网的跨时空通信特征满足了空巢老人与其子女进行交往的需求,增加归属感,能够显著降低抑郁的发生风险。[5] 为达成向老年人提供亲情服务的目的,依老年人渴望特殊亲人陪伴之需,系统提供“租赁亲人”陪伴服务。以“亲人”的角度提供所需的家庭支持和照顾,让其能够切实体会到家庭的温馨,这对老年人的健康和快乐至关重要。同时还可以有效提供积极情感支持、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平台细节功能介绍

通过老年人的特点和习惯,设计适合老年人使用的社交平台。平台主要功能如下:

组建兴趣爱好板块,分享动态寻好友。平台在主页分“绘画”、“下棋”、“广场舞”、“音乐”等不同爱好社区,老年用户可以点进自己感兴趣的社区发布有关该兴趣爱好的内容,或是观看其他用户在爱好社区中分享的内容,也可与其进行评论互动。通过各项不同的爱好将老年人聚集在不同的爱好社区,在这里的老年人基于相同的兴趣爱好获得共同话题,通过动态的互动得到熟悉的机会,可以更好的实现交友这一目的。

夕阳年华,浪漫重启。首先需要老年人登记资料的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兴趣爱好、婚恋需求等。通过收集的信息,从心理上、现实中为老年人选择一个各方面都比较适合的对象。同时系统会根据两人之间的兴趣爱好等方面,为老年人之间的互动提供建议,通过布置任务、游戏等环节,增进老年人的了解。平台支持线下跟踪服务,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对系统匹配的老年人进行定期回访,了解他们的婚恋进展和生活状况。

紧跟短视频热潮,创新老年人社交方式。平台将为老年人提供一个以短视频的方式,展示老年人精神面貌、生活状况,从而为老年人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增添动力,实现拓宽老年人社交圈的目的。

安全主题全程贯穿,切实保障老年人社交安全。本平台重点构建严格有序的安全体系。比如,在以短视频进行社交时,对老年人发布的视频以及评论区内容进行严格审核;收集的老年人各项信息,平台都会统一纳入数据库,重点加固加厚数据库基建的构建;此外,平台会以每日一更的形式,向老年人推送有关于防诈骗等的安全教育文章,加强老年人的网络安全社交意识。

简化实用功能使用方式,便捷老年人的生活娱乐。平台添加导航、打车、外卖送药的功能,在老年人娱乐的同时更能便捷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这些功能界面删繁就简,将功能键标注在清晰明显的地方,在使用过程中拦截各种广告的侵扰,让老年人能够更方便简单地使用。平台整体的界面简洁大方,字体略大,点击会有语音播报等功能。

三、项目创新点与特色

平台创新于通过线上“租赁”朦胧亲人,使得老年人获得“线上+线下”双重的真实温暖陪伴。在大多数情况下,老年人因身体原因等原因不能参加各式各样的社交活动,这使得老年人的孤独指数正在逐渐上升。为解决这一问题,平台创新性的开发“租赁亲人”的功能。通过调查问卷查明老年人真正感到孤独的现实因素,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根据老年人的需求为其提供便利快捷的社交。突破老年人线下社交的束缚,积极开发丰富线上的社交活动,增加老年人的社交选择。在社区范围内依靠社区和社会工作者的力量设定“亲人”服务点。通过线上对老年人社交需求的分析,社工提前了解有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通过社区对老年人生活状态,家庭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老年人可以选择线上与智能 AI 进行日常聊天,获得陪伴,也可以通过网络聊天的方式寻求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与陪伴,社工会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网上聊天交流的方式解开老年人的孤独心结。社工可以运用网络的优势,对于腿脚不便的老年人进行线上小组工作或是个案工作;老年人也可以选择网上联络社会工作者,让其上门陪伴老年人,通过与老年人当面谈心聊天,陪伴老年人逛公园,做游戏等方式为老年人带来欢乐,消除掉孤独给老年人带来的社交阴霾。社工以形式上的“亲人”服务,满足老年人的亲情需求度。以社区为依托建立起“租赁”亲人这一功能,更好地保证本功能安全顺畅的进行,在社区中,老年人也能体会到更多的归属感和亲切感。

结语

在政府大力倡导积极老龄化的时代背景下,本研究聚焦老年群体,致力于构建一个贴合其需求的安全网络社交平台。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等方法,深入了解老年人的社交现状、需求及面临的问题,为平台设计提供了坚实依据。旨在助力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丰富生活、拓展社交圈、增强社交能力,同时关注其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关怀。平台不仅为老年人带来生活便利,提升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也为银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动力。此外,项目创新性地推出“租赁亲人”功能,借助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温暖陪伴,增强其归属感。这一创新点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孤独问题,也为社区服务与网络社交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平台的后续开发和推广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如何进一步提升平台的易用性,确保老年人能够轻松上手;怎样持续优化算法,精准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如何加强与社区、医疗机构等各方的合作,构建更加完善的老年服务生态等。未来,我们将不断优化平台设计,加强实践探索,让这个社交平台真正成为老年人生活中的得力助手和温暖港湾,为积极老龄化的推进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路建英 . 走好中国特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之路 [N]. 中国社会报 ,2025-03-11(001).[2]李莉,粟伟栋.数字化赋能农村养老服务对策分析:以长沙市为例[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24(01):76-80.

[3]《银发经济:从认知到行动的商业创新路径》[J]. 光彩 ,2025,(02):67.

[4]武承淑 , 王雄伟 . 数字化技术如何助力老年人融入社会?——基于积极老龄化的视角[J]. 生产力研究 ,2025,(01):23-28.DOI:10.19374/j.cnki.14-1145/f.2025.01.001.

[5]王文超 , 冯晓晨 , 鲜国炜 , 等 . 互联网使用对空巢老人抑郁的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社会参与的链式中介作用 [J]. 现代预防医学 ,2025,52(01):86-91.DOI:10.20043/j.cnki.MPM.202409006.

作者简介:李红阳,2004 年03 月,女,汉族,山东省聊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