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用多元化策略提升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探究

作者

刘金然

云南省楚雄州武定第一中学

摘要:本文聚焦于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提升问题,从多元教学模式构建、多维评价体系激发与多层互动机制深化三个维度展开探究。通过构建符合学科特质教学模式,创新学习评价方式,建立多层次互动交流平台,形成了一套系统完善教学策略体系。多元化教学策略能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激发学习动力,深化知识理解应用,从而全面提升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实践证明,此类教学策略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更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为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多元教学;评价体系

一、多元教学模式构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学科具备实验探究性、理论体系性与生活应用性等鲜明特征,传统单一讲授模式难以满足新课程标准下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亟需构建多元教学模式满足学科特点与学生发展需求。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重要教学模式,通过设计贴近生活现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开展自主探究,形成完整项目成果。例如组织学生开展“校园植物多样性调查”项目,让学生自主设计调查方案,运用分类学知识鉴别植物种类,绘制校园植物分布图,编写校园植物图鉴,既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也加深了对生物多样性概念理解。案例教学则聚焦生物学前沿成果或典型生命现象,通过深入剖析案例背后原理,引导学生建立知识联系,提升思维品质。如利用“青蒿素探究历程”案例,不仅让学生了解抗疟药物发现过程,更体会科学家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精神与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态度与家国情怀。

实验探究教学作为生物学科教学核心环节,需精心设计分层次实验活动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基础型实验注重操作规范与基本技能培养,如显微镜使用、组织切片制作等;提高型实验侧重科学探究方法学习,如通过设计酶活性影响因素实验,让学生学会控制变量、设计对照、收集数据等科学探究方法;创新型实验则为学生提供开放探究空间,鼓励提出创新性问题并设计实验解决。信息技术融合教学通过虚拟仿真实验、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等现代技术手段,突破传统教学局限,让抽象微观生命过程变得直观可视。

二、多维评价体系激发生物学习内在动力

多维评价体系构建需聚焦学习过程全方位评估,突破单一考试局限,形成全景式评价模式。就高中生物教学而言,可构建包含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探究性评价与成长性评价等维度立体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通过观察记录、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关注学习全过程表现;表现性评价则聚焦实验操作、口头表达、科学论证等能力展示;探究性评价强调问题发现、实验设计、结果分析等科学探究能力;成长性评价则关注学习进步幅度与发展潜力,为不同基础学生提供成功体验机会。而且评价主体多元化也成为重要趋势,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等多方参与,形成全方位评价合力。评价工具多样化则通过学习档案袋、实验报告、思维导图、探究小论文等多种载体,全面记录学习成果与思维发展轨迹。

在必修一“走近细胞”教学中,可设计层次分明评价体系引领学习深入开展。围绕"细胞是生命活动基本单位"这一核心概念学习,一是建立概念理解评价维度,通过思维导图绘制考查学生对细胞基本结构与功能理解;二是设置显微操作评价维度,关注显微镜使用、切片制作与观察记录等实验技能;三是构建科学探究评价维度,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细胞大小比较实验”,评价实验设计合理性与结果分析深度;同时建立模型构建评价维度,鼓励学生制作创新性细胞模型,展示对细胞结构理解;还可设置知识应用评价维度,让学生分析细胞膜通透性变化导致植物萎蔫原理。评价主体上,既有教师课堂观察评价,又有小组内部互评,还包括学生自我反思评价,甚至邀请生物教研组教师参与实验操作评价。

三、多层互动机制深化生物知识理解应用

构建多层互动机制需明确学习者处于交互中心,通过多维度交流促进知识内化与外显应用。生物学科因其概念复杂且抽象特性,尤其需要多层次互动支持学习深化。课堂层互动作为基础,应超越简单问答形式,构建包含质疑激趣、思维碰撞、协作探究、成果分享等环节完整互动链,形成层层递进思维引导。学科内互动关注知识点间联系建构,通过概念图谱绘制、知识脉络梳理等方式,促进分散知识点整合成系统认知网络。学科间互动则打破学科壁垒,通过STEM项目设计等形式,实现生物知识与化学、物理、数学等学科融合应用,拓展知识迁移空间。实验探究互动尤为关键,通过预设悬疑情境引发探究兴趣,小组协作设计实验方案,实验过程中相互观摩学习,结果分析阶段集思广益,最终形成共享认知成果。

在必修二“DNA是主要遗传物质”教学中,可设计多层次互动路径推动概念深度理解。先通过历史情境再现引入,让学生分组扮演格里菲斯、艾弗里等科学家角色,重现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过程与争论,体验科学发现曲折历程。接着通过实验模拟互动,采用荧光蛋白模拟DNA分子,让学生亲手操作体验DNA提取过程,感受核酸分子特性。然后组织学科交叉讨论,邀请化学教师协同讲解核苷酸分子结构,物理教师分析DNA双螺旋结构稳定性原理,数学教师讲解互补碱基配对概率问题,形成多学科视角。随后开展实验深度探究,引导学生设计验证DNA复制半保留方式模拟实验,通过荧光标记不同DNA链,观察复制过程中DNA分配规律,培养实证思维。之后组织小组辩论赛,围绕"为何RNA病毒也能遗传"问题展开讨论,深化对遗传物质本质理解。再通过分子模型构建,让学生利用磁性分子结构模型,拼装DNA片段,直观理解分子结构与功能关系。最后通过现代基因技术应用案例分析,如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原理解析,将DNA作为遗传物质概念延伸至现代生物技术前沿应用,形成知识迁移与应用升华。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本文通过构建多元教学模式、建立多维评价体系与创设多层互动机制,形成了一套系统完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体系。多元教学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项目式学习、案例教学与实验探究等教学方式相互补充,满足不同学习需求;多维评价体系打破传统单一评价局限,通过过程性评价、多元主体评价与能力导向评价等方式,全面反映学生发展状况,有效激发学习内在动力;多层互动机制则通过课堂互动、校际交流与社会资源互动等多种形式,拓展学习空间,深化知识理解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根华.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C]//教育教学与发展论坛论文集. 2023:1-5.

[2] 李香香. 借助多元化教法激活高中生物课堂的策略[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9):18.

[3] 江智高. 探究新时期的高中生物多元化教学策略[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2):821. DOI:10.12253/j.issn.2096-3661.2020.12.1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