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刘晓云
临沂九曲小学 山东省临沂市 276000
摘要:本文聚焦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用研究,通过分析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核心素养落实过程及学习效能提升方法,构建完整探究教学体系。研究表明,合理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组织有效讨论交流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科学规划教学环节、创设真实探索空间以及注重方法指导能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采用多元评价机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建立探究共同体能显著提高学习效能。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小学数学;思维能力
引言:探究式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理念重要实践形式,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日益广泛。与传统讲授型教学相比,探究式教学更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问题意识、探索精神与实践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倡导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以及交流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本文从思维能力培养、核心素养落实、学习效能提升三个维度,系统阐述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体应用策略与方法,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
一、强化数学思维能力的探究式教学策略设计
探究式教学强化数学思维能力应重视精心设计问题情境,问题设计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且具备适度挑战性,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引导者角色,通过启发性提问促进学生思维深入,鼓励学生提出猜想并进行验证,体验数学探究完整过程。组织有效讨论交流也是培养数学思维重要环节,教师应创设开放包容讨论氛围,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在协作中碰撞思维火花,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想法,培养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探究成果展示评价环节也应聚焦思维能力培养,设计多样化展示方式,关注思维过程而非单纯结果肯定独特见解与创新思路。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创设校园运动会情境引入时间单位概念。让学生思考:为何需要更小时间单位记录比赛成绩?由此引出分秒概念。组织时间感知探究活动,让学生猜测一分钟有多长,闭眼数数感受,然后与实际计时比较,建立时间感知。再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各种活动计时任务如跑一圈操场需多少秒、背一首古诗需多少秒等,引导学生讨论比较不同活动耗时差异。在探究时分秒换算关系时,教师不直接给出公式而是提供模拟时钟或计时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发现时分秒之间联系。学生可设计时间转换卡片游戏,创编含有时分秒转换问题情境,培养时间观念与应用能力。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促进时间概念形成与思维能力提升。
二、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探究式教学过程构建
探究教学过程一般包含问题提出、猜想形成、方案设计以及结果交流、反思总结若干阶段,各阶段相互衔接且各有侧重。创设真实探索空间是落实核心素养关键所在,教师应提供可操作材料与工具,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感性认识。同时注重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分析综合等数学思考方法以及资料查找、数据处理、结果呈现等实践技能。整合跨学科资源也有助于培养综合素养,教师可设计跨学科探究主题,让学生感受数学广泛应用价值,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年、月、日教学为例,教师可设计万年历探秘主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收集各种日历、万年历,观察其中规律,提出问题:为何有些月份三十天,有些三十一天?二月天数为何特殊?由此引发探究欲望。接着组织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历法演变历史背景知识,增强文化认同感。在探究平年闰年概念时,不直接讲解判断方法而是提供近百年日历资料,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归纳总结判断方法。学生可制作月份记忆口诀表,创编有趣口诀记忆各月天数;还可开展日期计算挑战赛,解决某日期后多少天是几月几日等实际问题。跨学科整合方面,结合科学了解地球公转知识,理解一年365天的由来;结合语文学习二十四节气诗词,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提升数学学习效能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创新
探究式教学应构建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体系,通过观察记录、成长档案、反思日记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参与度、合作能力、思维深度等多方面表现。评价主体也应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自己探究表现形成持续改进意识。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显著提升探究效能。现代信息技术为数学探究提供强大工具支持,教师可借助数学软件、虚拟实验平台、在线资源等拓展探究空间。如利用几何画板探索图形变换规律,通过数据可视化工具分析复杂数据集,借助网络资源获取丰富实例材料等。信息技术还能突破时空限制,支持课外延伸探究活动,如设计数学探究微课堂、建立线上问题解决社区等,使探究活动不再局限于课堂的时间。
探究共同体包括师生共同体与生生共同体,通过构建平等对话关系,形成知识共建氛围。教师可设立数学探究角,展示探究成果与资料;定期组织数学思维擂台,鼓励学生展示独特解法;开展小小数学家活动,让学生尝试自主设计探究课题。这些活动有助于形成积极探究文化,激发学生持久学习兴趣。
探究式教学应注重反思改进机制建立。教师需引导学生在探究后进行有效反思,包括对问题理解、探究过程、解决方法等方面深入思考,总结经验教训。可采用探究日志形式,记录每次探究心得体会或设计错误分析单,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并改进还可组织经验分享会,交流有效探究方法与技巧。通过系统反思,学生能逐步形成自我调控能力提高探究效率与质量。
结论: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需围绕思维能力、核心素养与学习效能三个维度展开。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主动思考、组织有效讨论交流有助于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科学规划教学环节、创设真实探索空间、注重方法指导能有效落实数学核心素养。采用多元评价机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探究共同体能显著提升学习效能。探究式教学应成为小学数学教学常态,但也需注意与其他教学方式灵活结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与学生发展需求合理选择。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关注不同学段探究式教学特点差异,以及家校协同支持探究学习机制构建等方面内容。
参考文献
[1] 张喜文.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17,14(3):219-220.
[2] 申永侠.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新课程,2020(44):67.
[3] 张亚男.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考试周刊,2017(9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