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艺术教育多元化激趣小学音乐教学课堂

作者

王勋

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摘要:本文围绕艺术教育多元化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展开探讨,从创新教学形式、整合艺术资源及构建互动模式三方面入手,系统阐述如何通过艺术教育多元化策略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创新教学形式能有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多元艺术资源整合能丰富课堂内容,互动教学模式则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通过艺术教育多元化路径,小学音乐课堂将更富活力与创造性,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形成良好音乐素养与艺术鉴赏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艺术教育多元化;教学形式

一、创新音乐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小学阶段作为审美能力培养关键期,音乐教育应突破传统教学框架,积极探索创新教学形式。主题教学法作为当前音乐教育领域重要改革方向,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经验主题,引导学生从兴趣出发,深入探索音乐世界。例如设计四季变换主题教学,结合春夏秋冬特点选择相应音乐作品,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演唱、欣赏等多种方式感受季节变化与音乐表达情感联系。此类教学形式打破以往割裂知识点传授模式,转而构建完整音乐情境体验,使学生在情感共鸣中自然建立对音乐审美认知。游戏化教学策略同样值得关注,将游戏元素融入音乐课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节奏模仿、音乐猜谜、乐器探索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氛围中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培养节奏感、音感与表现力。多媒体技术应用已成现代音乐教学不可或缺部分,通过声音、图像、视频等多感官刺激,拓展学生音乐感知维度。

创新音乐教学形式核心在于转变教学理念,由教师讲、学生听转向师生共同探索。项目式学习方法引入音乐课堂,鼓励学生小组协作完成音乐创作、表演等任务,培养创新思维与审美表达能力,例如组织校园音乐会项目,学生需自主策划、排练、展示,全过程体验音乐创作与表演魅力。情境教学法同样显著提升审美培养效果,通过创设特定文化背景或历史场景,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时期、不同民族音乐艺术特点,如学习民歌时可还原传统节日或劳作场景,让学生感受民歌产生环境与情感内涵。跨学科教学模式打破学科壁垒,将音乐与语文、美术、历史等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建立更为宽广视野,形成整体审美观念。比如结合语文课文学习相关音乐作品,或通过美术作品理解同时期音乐风格特征,均能促进学生综合审美能力发展。

二、整合多元艺术资源,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整合多元艺术资源已成为现代小学音乐教学重要策略,通过资源整合可构建丰富教学环境。学校周边本土音乐文化资源应被视为珍贵教育素材,有计划引入课堂教学环节中;地方戏曲、民间音乐、传统器乐等文化元素不仅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也使他们了解音乐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音乐博物馆、音乐厅等社会场馆提供良好学习环境,组织参观能帮助学生了解音乐历史脉络,感受专业表演氛围。数字化音乐资源平台作为现代教学工具,提供海量高质量音频视频素材,教师需精选符合儿童认知特点材料,丰富教学内容。学科融合策略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寻找音乐同其他学科知识交汇点,如结合美术探索色彩同音色关系,结合体育探究节奏同动作协调性,结合科学了解声音产生传播原理,使学生获得跨学科综合体验。

苏少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映山红》教学实践中,整合多元艺术资源效果显著。教师先收集江西革命老区历史影像资料,让学生了解歌曲创作背景,激发爱国情感;然后引入赣南采茶戏表演视频,帮助学生感受歌曲浓郁地方特色;还通过电子琴、葫芦丝等多种乐器演绎歌曲不同版本,拓展学生音乐体验。课堂上教师巧妙引入美术元素,指导学生绘制映山红花朵,并配合歌曲旋律进行律动表演;学生通过手工制作简易打击乐器伴奏《映山红》,体验创作乐趣。教师还组织学生观看专业儿童合唱团演唱视频,提高审美欣赏水平。课外实践环节,安排学生采访社区老人,了解革命歌曲历史价值,收集相关故事,制作主题小报展示学习成果。通过这种多元艺术资源整合方式,歌曲学习不再局限于简单歌唱,而转变为全方位艺术体验,学生对《映山红》产生深厚情感,音乐学习兴趣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明显增强,达成预期教学目标。

三、构建互动教学模式,激发学习音乐兴趣

构建互动教学模式已成为现代小学音乐教育核心策略,旨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师生互动作为课堂活力源泉,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定位,从单纯知识传授者转为学习引导者及参与者。开放式提问方式有效激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音乐内涵;示范教学结合互动元素,教师展示专业演唱演奏技能同时邀请学生模仿尝试,在互动过程中掌握基本音乐技能;生生互动环节应注重合作学习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创作、互评互学等活动形式,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表演互动鼓励学生走上舞台,通过歌唱、器乐演奏、音乐游戏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定期举办班级音乐会,为每名学生提供表演机会,体验成功喜悦。情感互动强调师生间真挚情感交流,营造温暖包容课堂氛围,尊重学生个性化表达,鼓励创新思维。文化互动将音乐置于广阔社会文化背景中理解,引导学生感受多元文化音乐特点,促进文化多样性认知,拓展国际视野。

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教学实践中,互动教学模式应用富有成效。教师先创设家庭故事会情境,邀请学生讲述从父母长辈处听来关于过去生活故事,引发情感共鸣,建立歌曲内容同学生生活经验连接。课堂采用角色互换策略,学生轮流扮演小老师角色,尝试指挥同学演唱,体验教学乐趣;还通过故事接龙游戏,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即兴编创关于过去事情小故事,激发想象力。教师巧妙设计代际对话环节,组织学生课前采访爷爷奶奶记录老一辈生活经历,课堂上以小组形式分享采访成果,增进代际理解。表演环节创新采用情景剧+歌曲形式,学生自编自导简短情景剧表现妈妈讲故事场景,然后自然过渡到歌曲演唱,使歌曲学习融入具体情境。课堂结束部分安排感恩留言板活动,学生写下或画出想对父母长辈表达感恩之情,实现情感升华。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艺术教育多元化策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创新教学形式,学生审美能力得到全面培养;借助多元艺术资源整合,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构建互动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与学习效果显著提高。未来小学音乐教育应继续深化艺术教育多元化理念,不断探索符合时代发展需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与创新精神,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覃洁. 践行激趣理念,构建快乐小学音乐课堂的多元化举措[J]. 中外交流,2020,27(5):381.

[2] 宗莹.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智、趣、美"教学[J]. 华夏教师,2024(33):64-66. DOI:10.3969/j.issn.2095-3267.2024.33.022.

[3] 宋骁崖. 立足多元化教学激活音乐课堂[J]. 小学教学研究,2023(24):69-70,75. DOI:10.3969/j.issn.1006-284X.2023.2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