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课学生深度体验引导
李娟
滕州市第二中学
摘要:本文探讨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学生深度体验引导策略,从情境体验构建、互动体验深化及创新体验拓展三方面展开论述。通过营造富有感染力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审美探索热情,借助多元互动方式培养学生批判思考能力。结合多维创新实践,引导学生文化理解深度。文章提出了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应重视学生主体性,强调体验过程价值,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全面提升为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音乐鉴赏;深度体验;情境构建
引言: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肩负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及人文素养重任。传统音乐鉴赏教学往往侧重理论灌输与知识传授,忽略学生主体体验,导致学习兴趣低下,理解深度不足。本文立足学生发展需求,探索构建情境体验、深化互动体验、拓展创新体验三维体系旨在促进学生音乐感知、理解与欣赏能力全面提升,培养具备审美情趣与文化自信青年一代。
一、构建音乐鉴赏的情境体验,激发学生审美探索的热情
教师可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创设视听结合情境如借助高清音响设备还原音乐厅现场效果,配合视频影像展示演奏场景,增强学生临场感。同时可设计情感导入环节,通过讲述作品创作背景、作曲家生平故事或相关历史文化背景,建立情感联结,激发学生共鸣。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结构特点与表现手法,感受不同音色、旋律、节奏与和声变化,培养敏锐听觉。组织主题性音乐会邀请专业音乐人现场表演并分享音乐理解为学生提供近距离接触音乐机会。
开展音乐探索之旅活动,引导学生根据曲目特点想象画面或故事,撰写感受,分享独特理解。通过多维情境体验,学生能够超越被动接受状态,主动探索音乐作品内涵,形成个性化审美认知,激发持续学习兴趣。在情境体验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而非灌输,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空间,鼓励多元理解避免固化评价标准,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音乐审美教育。
二、深化音乐鉴赏的互动体验,培养学生批判思考的能力
音乐鉴赏互动体验深化旨在打破教师单向传授模式,构建多元互动平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与思考。互动体验强调师生、生生间多维交流,通过问题探讨、小组协作、观点辩论等方式激发思维火花。此类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质疑精神与独立判断力,引导他们从音乐形式、内容、情感、社会背景等多角度分析作品。学生在比较、讨论、辩论过程中学会欣赏差异,尊重多样性形成个性化音乐理解。有效互动体验需精心设计情境与问题,创设平等开放氛围,关注每位学生参与机会,确保思维碰撞深度。教师扮演引导者角色,适时启发点拨,避免过度干预或放任自流。通过持续互动实践学生逐步形成批判思维习惯,建立个人音乐审美标准,实现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建构转变,真正成为音乐鉴赏主人。
以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二第三单元《我爱这土地》教学为例,教师可设计诗歌与音乐对话互动环节。首先请学生朗读艾青原诗,感受文本意境,随后聆听不同作曲家创作版本,组织小组讨论比较各版本音乐如何表现诗歌忧愤与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分析作品旋律走向、和声色彩、配器特点与情感表达关系,探讨何种音乐处理更贴合诗意。设置音乐评论家角色扮演,鼓励学生撰写评论文章,阐述个人观点并提供合理依据。组织我国艺术歌曲发展主题辩论,探讨民族元素与西方技法融合价值,培养学生多维思考能力。邀请专业声乐教师示范演唱并分享不同演绎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演唱技巧与情感表达关系。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历史背景资料,理解作品创作环境与社会意义。学期末举办我心中爱国主义艺术歌曲主题音乐会,学生自选作品演唱或演奏并分享个人理解,展示批判思考成果。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拓展音乐鉴赏的创新体验,引导学生文化理解的深度
音乐鉴赏创新体验拓展旨在突破传统欣赏局限,通过跨学科融合与创造性实践,引领学生探索音乐文化深层意蕴。创新体验强调打破学科壁垒,将音乐与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领域有机联结构建多维知识网络。此类教学方法注重挖掘音乐作品蕴含民族精神与文化基因,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如何承载历史记忆与文化传统。跨学科学习使学生获得更广阔视野,从多元角度解读音乐文本,把握其社会背景与时代意义。创新体验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如改编创作、跨媒介表达、社会调查等,将音乐知识内化为个人能力与素养。通过创作性体验,学生能够深入体会音乐表达本质形成主动探究习惯。教师应提供必要资源与支持,设计层次分明任务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探索音乐文化内涵,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培养文化自信。
以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二第三单元《我和我的祖国》教学为例,教师可设计音乐见证历史主题项目学习。首先引导学生聆听原创版本,分析旋律、节奏特点与爱国情感表达关系,随后介绍该歌曲四十余年来伴随国家发展历程。组织学生搜集不同历史时期演唱版本,比较演绎风格变化与时代审美趋势。开展歌声里国家记忆小组研究,每组选取一个重要历史节点(如改革开放、香港回归、奥运会等),探究该歌曲在特定时期社会意义。引导学生采访家中长辈关于此歌记忆,收集普通人与歌曲情感连接故事。策划歌声中华多媒体创作,鼓励学生结合所学音乐元素,以视频短片、数字故事、音乐改编等形式展现个人对祖国理解。组织音乐与国家形象跨学科讨论,邀请历史、政治学科教师参与,共同探讨爱国主义音乐文化价值。学期末举办我心中祖国主题音乐会,展示学生创新成果,邀请社区居民共同参与,体验音乐凝聚力量与传承价值,深化文化认同与民族自信。
结论:高中音乐鉴赏课程学生深度体验引导应坚持学生主体、体验为本理念,通过构建情境体验激发审美探索热情,深化互动体验培养批判思考能力,拓展创新体验引导文化理解深度形成系统完整体验教学体系。此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更能培养其审美情趣、人文素养与创新思维,促进全面发展。未来教学实践中应进一步探索体验式教学评价机制,加强教师专业素养培训,完善教学资源建设为音乐鉴赏教育质量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娟. 高中音乐鉴赏课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几点实践[J]. 中学课程资源,2019(9):65-66. DOI:10.3969/j.issn.1673-2634.2019.09.031.
[2] 钟文慧.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运用反思性学习策略的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4.
[3] 李晴. 核心问题教学模式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应用研究——以四川大学附属中学为例[D]. 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