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美术运用
李世超
铁西区勋望小学燕塞湖分校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本文探究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展现出重要价值与独特魅力。通过传统图案赏析引导学生建立审美认知,借助民间工艺探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结合节庆文化引入促进艺术表现创新,形成完整教学体系。传统文化元素能够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培养文化自信,提升艺术表现能力,为小学美术教育提供丰富资源与深厚底蕴,构建具有中华特色美术教育体系,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小学美术教育;图案赏析
一、传统图案赏析,美术课堂融合
传统图案作为中华文化瑰宝,蕴含着先民智慧与审美情趣,将其引入小学美术教育既能滋养学生艺术心灵,又能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通过精心设计传统图案赏析环节,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图案构成要素、色彩搭配及寓意内涵,培养其观察力与鉴赏能力。教师应当选取龙凤纹样、回纹、云纹等典型传统图案,结合多媒体技术呈现图案演变历程,讲解图案背后蕴含精神内涵与文化象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赏析过程应注重引导而非灌输,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发现传统图案构图特点、色彩规律及象征意义,培养审美感知能力与文化认同感。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传统图案风格特色,拓展文化视野,树立多元文化观念。
美术课堂融合传统图案教学需采用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有趣学习情境。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开展“我眼中传统图案美”交流活动,鼓励表达个人感受;设计图案变形创意实践,引导学生在理解传统图案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开展传统图案寻踪调查,让学生走出校园,在生活中发现传统图案应用,增强学习真实感与获得感。课堂教学应突破单一技能训练模式,将传统图案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引导学生运用传统图案元素设计实用性作品,如书签、贺卡、手提袋等,体验传统文化实用价值。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共同设计传统图案创意墙,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展示传统图案现代转化魅力。教师应注重课堂评价环节设计,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创意等多角度评析作品,提升艺术表达能力与审美判断力。
二、民间工艺探究,创意实践深化
民间工艺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智慧结晶与生活美学,其技艺多样、形式丰富、寓意深远,为小学美术教育提供取之不尽宝贵资源。花馍作为北方地区特色民间工艺,融合面塑技艺与民俗文化,蕴含着丰富审美价值与文化象征,引入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手眼协调能力。人美版一年级上册巧手捏花馍课程致力于引导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动手实践方式了解花馍工艺,感受传统民间艺术魅力。教学过程中采用故事导入法,讲述花馍起源与民间习俗,建立情感联结;运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域花馍造型与纹饰特点,拓展视野;设计小小面塑师角色扮演活动,增强学习趣味性。面塑探究环节注重让学生了解面团调制过程,感受材料特性;观察花馍基本造型与装饰手法,理解结构特点;了解花馍寓意与文化背景,感受其蕴含吉祥祝福寓意。通过亲身体验传统工艺制作过程,学生能够建立对民间艺术价值认识,培养对传统文化尊重与珍视态度。
巧手捏花馍教学实例中,教师先带领学生欣赏各地花馍图片,引导观察花馍形态、纹饰特点,激发创作兴趣;随后示范面团制作方法,讲解面粉、水比例调配要点,使面团达到最佳塑形状态。示范环节中教师演示基础造型技法如搓、揉、捏、按、切、贴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技法产生效果。学生动手环节采用小组协作形式,四人一组共同创作四季花馍,每位学生负责一个季节主题花馍设计与制作,既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又能体现个性创造力。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元素,设计面团变变变猜谜活动,学生轮流塑造简单形象,同伴猜测,增添课堂乐趣。作品完成后开展花馍故事会,每组讲述自己作品寓意与创作灵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与艺术阐释能力。教师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创意三方面评价作品,培养审美判断力与鉴赏能力。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节庆文化汲取,艺术表现创新
中华传统节庆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蕴含着丰富美术元素与审美观念,为小学美术教育提供独特素材与创作灵感。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对新生活美好期盼与对幸福生活热切向往,其象征符号、装饰艺术、民俗活动中蕴含丰富视觉元素与文化内涵。人美版一年级上册巧手饰新年课程通过引导学生感知春节装饰艺术特色,体验节庆氛围,培养传统文化情感。教学设计强调多感官体验,通过视觉欣赏春节装饰品,聆听春节音乐,讲述春节故事等方式,构建沉浸式学习环境;注重生活联结,引导学生回忆春节见闻与家庭庆祝活动,激发情感共鸣;采用项目式学习策略,设计班级春节文化角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与创作。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精神,让学生了解红色象征喜庆吉祥含义,窗花剪纸寄托美好祝愿,福字表达对幸福生活向往等文化内涵,使春节装饰创作活动超越简单手工制作,成为传统文化精神传承载体。
巧手饰新年教学实例中,教师先创设新年记忆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分享春节印象与感受,唤起节庆情感;随后展示精美春节装饰图片,包括灯笼、窗花、福字、对联、年画等,引导观察色彩特点与图案元素,感受中国红喜庆氛围与吉祥图案寓意。实践环节采用装饰工作坊形式,全班分为灯笼组、窗花组、门神组、福字组四个创作小组,每组负责一类春节装饰品制作。灯笼组学习简易灯笼折剪技法,创作形态各异彩色灯笼;窗花组学习基础剪纸技巧,制作简单几何纹样与吉祥图案窗花;门神组运用拼贴技法,创作色彩鲜艳门神造型;福字组学习毛笔书写基本笔画,尝试创意福字设计。教学过程融入传统故事讲述,如灯笼起源、窗花寓意、门神传说等,增强文化认知。作品完成后开展新年装饰秀活动,各组展示作品并讲解创意来源;随后合作布置欢乐中国年主题教室环境,将所有装饰品有机组合,营造浓厚节日氛围。教师引导学生从色彩搭配、图案创意、制作工艺等角度欣赏评价作品,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结论: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小学美术教育具有重要教育价值与现实意义。通过传统图案赏析引导学生建立文化审美认知,借助民间工艺探究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结合节庆文化引入促进艺术表现多元化,形成系统完整教学路径。传统文化元素能够丰富小学美术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美育目标实现。未来小学美术教育应进一步深化传统文化元素挖掘与创新转化,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美术教育体系,为培养具有民族底蕴国际视野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滕丽艳.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 2018(1):1.
[2] 江梓悦.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 2023(7):172-174,191.
[3] 许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 2024(21):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