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训练单·分析单·应用单共驱下的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作者

王晓婷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敖力布皋学校028000

摘要:本文聚焦训练单、分析单、应用单三种学习工具共同驱动下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问题,通过调查分析现阶段小学语文学习现状与挑战,提出以训练单引领思维、分析单深化理解为核心策略,同时结合应用单拓展实践与多元评价机制,构建完整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体系。三种学习单协同运用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自主思考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素养,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参考与创新路径。

关键词:训练单;分析单;应用单;小学语文

一、训练单·分析单·应用单共驱下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调查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关键环节,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通过问卷调查与课堂观察发现,目前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学仍停留于教师主导知识传授模式,学生参与度不足,导致自主学习意识薄弱,思维能力发展受限。尤其在阅读教学环节,学生往往被动接受教师解读,缺乏自主思考空间;写作训练中,模仿性作业占据主导,创造性表达机会稀少;语言积累过程中,机械记忆现象普遍,知识应用能力欠缺。即使部分学校尝试引入训练单、分析单或应用单等工具,但多为单一使用,未能形成系统合力,学习工具间缺乏有机衔接,无法全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这三种学习单理解不深,使用方法不当,如训练单过于注重知识点罗列,忽视思维引导;分析单设计僵化,未能层层深入;应用单脱离生活实际,缺乏实践意义。

家校协同不足也成为制约因素,调查显示许多家长对训练单、分析单、应用单概念认知模糊,无法有效配合学校教育,家庭学习环境未能延续课堂自主学习理念。与此同时,评价机制单一,过分强调书面测试成绩,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评价与成长性评价,挫伤学生内在学习动力。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教育资源日益丰富,但如何整合现代技术与传统学习单,构建线上线下融合自主学习环境成为新课题。

二、训练单引领思维、分析单深化理解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训练单作为引领思维关键工具,应构建层级思考框架,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维度,提升认知结构。精心设计训练单需贯穿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延伸全过程,形成完整学习链条。课前预习环节,训练单可设置阅读预期、文本特征识别、问题预设三大板块,激发学习兴趣与前置思考;课中探究阶段,重点聚焦文本关键信息提取、人物形象分析、情感体验等核心任务,同时引入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课后延伸部分则侧重创造性表达与迁移应用,引导学生基于文本进行改写、续写、角色扮演等创新实践。训练单设计需注重问题层次递进,从浅层文字理解到中层内容把握,再到高层思想探究,让学生经历完整思维训练过程。设计过程中应注重任务真实性与生活关联度,避免机械重复与孤立训练,确保每项任务都能激发学生思维活力,培养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为后续分析单奠定坚实基础。

以六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少年闰土》教学实践为例,训练单设计应当围绕“双重人物形象”核心主题展开。课前训练单引导学生标记文中闰土出现场景,勾画描写少年闰土外貌、言谈、行为等关键词句,并预设“为何作者记忆中闰土如此鲜活生动”的问题,激发探究欲望。课堂训练单则采用人物对比思维图创新形式,左侧记录记忆中闰土形象,右侧记录现实中闰土形象,中间设置变化原因思考区,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细节对比分析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影响。学生通过自主标记、整理文中闰土善于狩猎、熟悉乡村风物、热情好客等特点,感受少年闰土天真活泼性格;再对比分析三十年后闰土项短颈粗黑瘦的外貌特征与木木呆立的神态变化,思考封建社会农民悲惨命运。训练单特别设计换位思考环节,让学生站在“我”与闰土两个角度感受重逢场景,通过角色互换深入理解人物内心世界。课后训练单引导学生搜集鲁迅笔下其他农民形象资料,拓展阅读视野,形成对文学作品社会价值认识。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应用单拓展实践、多元评价促进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策略

应用单作为知识内化实践关键环节,需突破传统课堂限制,构建真实情境与生活联结,实现学习内容向实际应用迁移转化。优质应用单设计应遵循情境真实性、任务挑战性、过程体验性、成果展示性四大原则,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富有探究价值任务情境。应用单可采取项目学习形式,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如开展校园小记者采访、班级读书沙龙、策划社区宣传手册制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单特别注重跨学科知识整合,引导学生打破学科边界,形成综合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实施过程中应采取小组协作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与责任担当意识,同时教师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与支持者,适时提供必要指导与资源支持。多元评价体系则为应用单实践提供质量保障,应建立包括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价等多维度评价机制,关注学生实践过程与成长轨迹,避免唯结果论倾向。

以三年级上册第八课《卖火柴小女孩》教学实践为例,应用单可围绕同理心与社会关爱主题展开。先设计情境代入式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冬日户外五分钟站立体验、蒙眼摸索前行等小活动,切身感受小女孩寒冷无助处境,激发情感共鸣。继而开展换个结局创意写作,鼓励学生站在现代社会角度思考如何帮助卖火柴小女孩,引导学生思考社会救助机制与个人行动可能。应用单核心环节设计爱心行动小组实践项目,学生分组调研校园或社区中需要帮助群体,如图书馆整理志愿服务、低年级学生课业辅导、社区老人关爱活动等,将文本阅读引发情感延伸至实际行动。学生通过设计宣传海报、制作爱心卡片、撰写倡议书等形式,综合运用语文表达能力与艺术创作才能,践行作品人文关怀精神。评价环节采用四色评价表创新方式,学生自评用红色笔记录感受体会、小组互评用蓝色笔提出改进建议、教师评价用绿色笔肯定优点、家长评价用紫色笔分享家庭延伸活动,形成立体多维评价体系。

结论:训练单、分析单、应用单三种学习工具协同运用构建起完整自主学习体系,有效解决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通过训练单引领思维培养基础认知能力,分析单深化理解促进深度学习,应用单拓展实践实现知识迁移与创新应用,辅以多元评价机制持续激发学习动力,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闭环。此探究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实践路径,对推动素质教育实施与核心素养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林娟.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培养研究[J]. 中外交流,2019,26(17):385.

[2] 冉琳. 利用导学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J]. 情感读本,2021(6):103.

[3] 颜丙文.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3):145. DOI:10.3969/j.issn.2095-6711.2017.0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