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政教育的药学专业教学研究
韩瑶聃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
本文系: 常州市第二十届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立项项目(CZSKL-2024B1004)
[摘要]药学安全事故频发,背后原因令人深思,药学专业相关从业人员在提高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需要提高其道德水准和思想精神。职业教育在重视各类专业课程的同时,更要重视思想政治课与专业课程的高度融合。职业教育要不仅要技能修炼,更要思想政治上的武装。本课题探讨思政教育对药学专业学生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思政药学; 职业教育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以实现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大思政”育人成效。[1]
职业教育承载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担负着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和技能,改善人力资源结构的重要使命。基于职业教育以及职业院校生源自身的特点,必须加强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培养德能兼备的高技能人才。
1. 在药学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1.1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1.1.1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本为中心
课程思政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价值主旨,全面育人导向。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国家荣誉感、社会责任感、民族自尊心。
课程思政科学剖析学科育人目标,夯实知识技能传授为基础,着重精神世界、思维方式、道德品行塑造,全面拓宽人才培育方向。课程思政就是在知识教育中渗透价值教育,思想教育,增强传统教育的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1.1.2课程思政服务国家发展
课程思政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人才培养特性。从我国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历程来看,学科门类及其专业从创设至今都是根据国家和地区发展现实需要来设置的。教育为人民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充分认识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这一根本使命、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特性,决定了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价值诉求是立德树人,增加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新时代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将国家、社会、人民对人才培养的价值需求、理想诉求、信仰要求,科学合理地融入专业教育、贯穿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根据国家和区域发展形势和发展需求,学习和掌握国家和社会急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将学习和国家的发展形势有机结合起来,立志为国为民贡献自己的价值。因此,在新时代强调和突出课程思政建设,就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对课程思政建设提出更高的时代要求,就是在专业教育和课程教学中,使学生了解国家需求和关注社会现实,激发学生贡献专业力量的热情,鼓励其在国家复兴、服务社会中实现个人价值。
1.1.3发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课程思政建设是将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有效融合的过程,寓思想政治教育于课程之中,让课程发挥引导人、塑造人、培养人的价值引导功能。《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的明确要求、建设任务和重要内容,充分发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科学理论、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旗帜鲜明地融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突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深度、时代鲜度和价值向度;重在挖掘基础课其中蕴含的道德规范、政治思想、法纪安全、价值观念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升职业修养和综合素质,培育健全人格,铸魂育人;发挥自然科学课程价值引领作用,通过总结自然界的规律性和科学性的思维方式,通过宣扬科学家的科研精神、奋斗精神和爱国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科学精神和对祖国对人类的责任担当;挖掘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蕴含的认识世界、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课程思政建设中对于发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再塑课程本身的学科定位、学科属性、教育目标。[2]
1.1.4课程思政是社会需求
现今知识信息大爆炸时代,有些内容虚假夸张、误导舆论、损害他人权益、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甚至涉及违法犯罪。这些信息对于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造成了不良影响。学生在处理信息时,要有明辨是非、选择取舍的能力,要有遵守规范、文明礼貌的态度,要有防范风险、维护权益的意识。同时,学校通过思政教育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教育,引导他们合理利用信息,成为网络知识的受益者。课程思政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将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知识传授和价值传递相结合,塑造学生符合专业性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政教育,实现思政教育和知识技能传授的有机统一。课程思政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功能,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载体,潜移默化传递思政教育,培养具有正确三观和职业操守的药学专业人才。[3]
1.2药学专业的特殊性
随着医药卫生改革的推进及人民需求的变迁,药学工作包括了药品的生产销售还囊括了药学服务。这对药学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职业院校不但需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质量药学专业人才。[4]
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承担着药品研发、生产和监管责任,药学人才培养关乎健康中国建设,关系民生工程。将思政教育融入药学专业课程教学,是促进新时代人才培养新发展的要求,也是医药专业“三全育人”的重要实践路径,更是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5]
2. 课程思政现状
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教书育人的核心使命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社会需求是一脉相承的。课课程思政以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核心,摒弃专业教学中重智轻德问题,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法制观念、职业素养以及团队协作精神。课程思政还在探索前进阶段,现分析现阶段发展现状如下:
2.1对课程思政定位及其内部结构关系的认识尚未达成共识
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需要首先厘清三个基本问题:
2.1.1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定位问题
“课程思政”,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担负各门课程教学中坚定信仰和立场的责任,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组成部分。作为推进“三全育人”的重要一环,其归根结底是要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塑造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素养。因此,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课程教学领域的改革,更是引领全面人才培养体系的举措。
2.1.2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构成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各自为阵。现各学校既有专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也有开展专业教育的学科专业课程。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发挥着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但在高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远不及学科专业课程。
2.1.3是如何理解不同类型课程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所起的作用问题
课程思政建设中思政课与专业课的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不同类型专业课程、理论类课程与实践类课程的建设目标、开展方式、分工重点、协作内容等问题殊途同归都以德育人为目的。课程思政建设的结构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达成育人共识、推进课程建设的前提。
2.2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及其与教学的融合还不够充分
在新的时代要求之下,课程思政被赋予了更深远、更具内涵的内容。课程思政的元素不仅仅是作为异质“外物”镶嵌在专业知识上,而是作为一个生命的有机体整体移植进入课程,从专业知识中内生而出,融入教学过程形成良好的课堂生态。对于如何准确地梳理出具有指导性价值的思政育人指标,形成适用于各类课程教学的育人元素体系,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处理知识讲授与价值观教育的关系还应进行更充分的研究。“课程思政”要做到价值、知识、能力三者的融会贯通。[6]
2.3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自觉意识与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取决于教师自觉意识、理论方法和助力保障等因素。课程思政在教育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目标上的重要地位未被完全重视,将课程思政建设内化为自觉育人建立价值传递的自觉需要循序渐进培养。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决定着该项工作的目标能否达成。目前,大多数的探索集中在教学形式和技术手段的层面,教学方法改革存在着简单植入、生硬嵌套、流于形式等现象。在自然科学类学科专业课程中,教师自身的专业背景和学习经历专业性较强,无论是教师授课,还是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方面、量化的手段和技术,课程自身强调客观和价值中立阻碍教师主观上接受课程思政。大部分教师还不能充分发挥学科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强化所有课程的三维目标,在知识教育和能力塑造的同时,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实现“育人”和“育才”的协同共进。
2.4学生认识影响课程思政的推进
职业教育为了能使学生在分工明确的社会分工中,学校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作为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忽视价值引领的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当工具理性成为统驭学生成长认知的核心力量时,课程教学仅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外化的功能,将学生打造成为没有思想的工作机器,促使功利性仅关注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掌握,而忽视情感、观念和价值观的领悟,导致价值观念出现偏颇。学生主观上对思政学习低需求导致学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表现出学习意愿低,甚至对教师在课堂上流于形式的思政内容表现情绪上抵触。由此降低了教师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中加深了课程就是学习知识和锻炼能力观念,不能体会课程塑造价值的育人功能,长而久之也就缺乏对价值理性的追求,无法形成倒逼学校和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动力,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又一阻碍。[7]
2.5协同管理进一步推进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专业教师与专业学科课程专业教师专业背景、行政从属等原因交流不多。一般情况下人才培养方案由各个行政学院、专业或系组织制定和修订,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常由马克思主义专业背景的老师承担授课。专业课程教师基于自身专业背景理所当然地更加重视构建学科专业方面的知识能力结构,仅按基本要求穿插思政课程,忽略了全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8]
对于药学专业而言,课程思政是新时代的新任务新要求,必须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兴国战略高度,深刻把握课程思政是为国育人的根本举措,必须贯彻落实教育部课程思政相关政策举措, 创建高水平药学人才培养体系,发掘整理资源丰富的药学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创新课程思政课程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的新载体,培养教师思政能力和立德树人意识,完善评价体系等途径,贯彻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培育德才兼备的药学人才。[10]
[参考文献]
[1]周松.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路径优化[J].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 2021, 000(013): P.14-14.
[2]石岩, 王学俭. 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问题及实现路径[J]. 教学与研究, 2021(9): 91-99.
[3]王一男, 张继伟, 高恩泽等. 思政教育在药学教育中的作用及开展途径[J]. 卫生职业教育, 2019, 37(13): 3. DOI:CNKI:SUN:ZDYX.0.2019-13-005.
[4]梁俏, 韦玲云, 吴金美. 课程思政对中职药学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探讨——以《药物学基础》课程为例[J]. 大众文摘, 2022(6): 0016-0018.
[5]贺冬秀, 喻翠云, 雷小勇等. 探索药学专业课程思政深化"三全育人"[J]. 卫生职业教育, 2022, 40(1): 22-24.
[6]魏繁, 吕侠, 孙成鹏等. 课程思政融入中药学教学的思考与探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 19(6): 3.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21.06.068.
[7]石定芳, 廖婧茜.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本真, 阻碍与进路[J]. 现代教育管理, 2021(4): 7. DOI:10.16697/j.1674-5485.2021.04.006.
[8]李爽.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5): 137-144.
[10]王自然.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探究[J]. 职业教育, 2021. DOI:10.3969/j.issn.2095-4530.2021.14.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