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林剑东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实验小学 (邮编: 364300)
[摘要]:新课改后,小学越来越重视信息科技教学工作,教师不断变换教学方式来,以期提升信息科技学科教学质量。本文重点分析了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的应用实践,以期能够改善当前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小学;教学现状;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跨界融合等正在展现出新的发展趋势。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真实问题驱动学习过程的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协作创新和成果展示,实现知识内化与能力培养。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项目式学习因其与学科实践性、技术应用性的高度契合,逐渐成为推动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途径。
一、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现状
在课程设置上,各地学校均已开设信息科技课程,充分体现出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但由于学校背景、教学资源及地域差异的存在,各学校的课程设置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一些学校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包括计算机编程、文字处理、图表设计等,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计算机技能基础;一些学校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旨在通过大量实践项目、案例分析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差异化的课程设置,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但部分学校在教学资源配备方面存在不足,例如缺乏高端实验设备、软件更新不及时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教学方法上,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课堂仍多以传统讲授和演示为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互动,课堂氛围相对活跃,但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仍显得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确保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采用互动式、启发式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手段运用上,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等现代教学手段已经逐渐融入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内容的丰富度和趣味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但从实际教学应用情况来看,这些教学手段的应用尚不够广泛和深入,未能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在教学成果评价上,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以书面测试为主,注重知识点的掌握。这种考核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但缺乏对实践能力的考核,难以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评价标准也较为单一,主要基于课本知识和教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过于依赖教师的个人判断,缺乏多元化和综合性的评价。
二、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的应用
(一)确定项目主题与目标
在教学主题选择方面,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项目主题。例如,针对低年级学生,可以设计简单的网站制作项目,学生通过搭建网站学习网页设计和编程知识;针对高年级学生,则可以挑战更复杂的编程挑战和数据分析项目,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在教学目标设定方面,小学信息科技课程要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例如可以设定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
(二)组建学生团队并分配任务
在团队组建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特长等因素进行分组,综合考虑学生的性格、沟通等因素,帮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完成任务;在任务分配方面,教师应根据项目目标和步骤,制定详细的任务分配计划。通过明确的任务分配,可以确保学生清楚了解项目目标和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与研究。另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可以设立奖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团队或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教师在项目式学习中的角色定位
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重点关注项目的主题,确保项目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和挑战性,通过巧妙地设置问题、提供情境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项目背后的学科知识和实际应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夯实基础。另外,在学生的团队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遇到的问题,及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通过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推荐合适的学习工具或软件等,确保项目能够顺利进行。
三、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的实践
以“制作电子相册”为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个人或小组的照片、文字、音乐等元素整合成一本具有个性化的电子相册。此项目能够帮助学生提升信息整合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团队合作能力。这里详细阐述如何通过任务分解、学习小组划分、资源整合与分享以及作品展示与评估等环节,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一)专题划分与任务设定
为使学生更加明确制作电子相册的流程,教师首先将项目详细划分为照片筛选、照片编辑、相册结构设计等多个专题,每个专题设定具体的任务和要求。在照片筛选专题,要求学生自主寻找和整理照片资源,对照片进行初步筛选和分类;在照片编辑专题,要求学生学习使用图片编辑软件,对筛选出的照片进行进一步的美化和调整;在相册结构设计专题,要求学生根据前期筛选和编辑的成果,设计个性化的相册结构,以实现内容的合理组织和呈现。
(二)学生学习小组划分
教师主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等因素进行学习小组划分,每个小组承担不同的专题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资源整合与分享
在制作电子相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课前自主寻找和整理照片资源,并学习使用图片编辑软件、设计相册结构等,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搜索、图片处理、排版设计等。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些任务,教师需要充分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借鉴,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四)作品展示与评估
当学生完成电子相册制作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通过展示学生的成果,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另外教师、家长等还可以参与评估,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果得到了重视和认可。
小结:
综上所述,在科技教育背景下,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体系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在科技教育背景下,教学方式将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利用项目式学习、案例分析等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应用所学知识,并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林敏.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4(16):5-7.
[2]李玉伟.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4,9(15):109-111.
[3]张鹏宇.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J].启迪与智慧(下),2024(12):0037-0039.
[4]李玉伟.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4,9(15):109-111.
[5]遇建勋.项目式学习在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4,40(5):52-57.
[6]林思婉.项目式学习模式下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探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4(8):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