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的挑战与对策

作者

刘晓杰 刘洋

内蒙古自治区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管理中心 015000

摘要: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成为提升水利行业管理水平的关键。然而,技术应用难题、数据管理困境以及人才短缺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发展。本文深入剖析了这些挑战,并从技术创新与融合、数据治理与共享机制完善以及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为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促进水利行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技术应用;数据管理;人才培养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推动水利行业现代化的核心动力。它不仅能够提升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优化水资源配置,还能有效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技术应用层面的难题、数据管理与共享的困境以及人才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影响了水利行业的整体发展。因此,深入分析这些挑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对于推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1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效率

水利工程涉及多个环节和复杂的系统管理,信息化技术能够实现自动化监测、远程控制和智能调度,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减少人工干预,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通过信息化手段,管理人员可以实时获取工程运行数据,快速做出决策,从而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例如,在水库调度中,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对水位、流量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根据实时数据进行精准调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保障水库的安全运行。

1.2优化水资源配置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时监测水资源的分布、利用情况和需求变化,实现水资源的精准调配和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信息化技术能够帮助水利部门更好地掌握水资源的动态变化,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调配方案,确保水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合理分配。

1.3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

信息化技术在对水利工程的关键设施和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过程中能第一时间发现潜在安全隐患,及早预警、报警并且有效降低事故风险。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水利工程可以实现对大坝、闸门等关键设施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发出预警信号。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建立工程安全评估模型,对工程的安全状况进行动态评估,为工程的维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2.1技术应用层面的难题

技术更新换代快,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需要不断跟进新技术的应用,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但技术集成和应用难度较大。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涉及多种复杂的技术,不同技术之间的兼容性和协同性不足,导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影响了整体信息化建设的效益。此外,现有水利工程设施的技术改造面临资金、技术兼容性等问题,难以实现信息化技术的全面覆盖。例如,一些老旧水利工程设施由于建设年代久远,设备老化严重,技术改造难度较大,难以直接接入现代化的信息化系统。

2.2数据管理与共享的困境

水利工程数据来源广泛且复杂,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采集、存储和管理缺乏统一标准,导致数据可用性差。数据共享机制不完善,各部门之间数据壁垒森严,信息难以流通和共享,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效能。例如,水利部门与环保部门、气象部门等之间缺乏有效的数据共享机制,导致数据重复采集和浪费。此外,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面临挑战,水利工程数据涉及国家基础设施安全和公众利益,数据泄露风险较大。一旦数据泄露,可能会对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2.3人才短缺问题

既懂水利又擅长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但目前这类人才相对匮乏。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高校和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设置和课程体系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例如,目前水利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比重较低,学生毕业后难以直接胜任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此外,人才激励机制不足,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导致人才流失严重。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环境相对艰苦,且待遇较低,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

三、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推动技术创新与融合

加强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与水利工程的深度融合,提升信息化水平。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水利工程设施的实时监测、同步进行相关数据采集,用科学方法对所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和数据挖掘,用正确结果指导工程管理和决策。明确技术标准和规范以保证不同系统间的兼容性和协同性,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加大对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支持现有设施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提高信息化技术的覆盖率。例如,通过政府专项资金支持,对老旧水利工程设施进行信息化改造,提升其智能化水平。

3.2完善数据治理与共享机制

建立健全数据管理制度,规范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和使用流程,提高数据质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例如,建立统一的数据质量标准并对所有数据质量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避免因数据质量问题影响运行和决策。建立数据共享平台,打破部门壁垒,完善数据共享机制,促进数据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通和共享,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例如,打通水利部门与气象部门、环保部门等之间的数据壁垒,通过共享平台保证不同部门间基础信息一致,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确保水利工程数据的安全可靠。

3.3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高校和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适应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例如,增加水利专业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比重,开设相关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投身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例如,通过提高待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等措施,吸引高素质人才。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提高人才待遇,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职业晋升空间,留住优秀人才。例如,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表现突出的人员进行奖励,激发人才的积极性。

四、结语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是推动水利行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效率、优化水资源配置和保障工程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面临着技术应用难题、数据管理困境以及人才短缺等问题。通过推动技术创新与融合、完善数据治理与共享机制以及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等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保障水资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冯晶.新时期水利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5,28(02):184-186.

[2]海琳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发展方向探索研究[J].水上安全,2025,(03):152-154.

[3]赵淑霞.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水上安全,2025,(04):172-174.

[4]肖展江.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4,(10):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