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秦琪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西湖小学
前言
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为适应社会对青少年身体素质日益提高的需求,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上应积极做出创新。从目前的体育教学现状来看,一些体育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上,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枯燥乏味,从而影响了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小学体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理念,才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提高身体素质。
一、当前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过于枯燥
当前小学体育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注重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的有效提高,从而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因体育教学内容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导向,所以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总是习惯对同一运动项目进行反复讲解,而这样的教学过程是比较枯燥无味的,极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学习体育的乐趣。
(二)体育教学缺少合理的指导和监督
目前学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考核和分析比较松散,致使体育教师整体素质评价不科学,水平参差不齐。也有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时不能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致使学生在学习体育时不能产生更多的学习乐趣,影响体育教学效果和质量提升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情况。
二、新课程改革条件下建设高效体育课堂的几点措施
(一)积极落实教学原则,保证稳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前的准备工作中,应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积极的分析,并根据学生的基本状况,制定出合理的体育锻炼计划。同时,体育教师应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在上课前需要结合活动场所作出合理判断,排除一切安全隐患。此外,在体育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组织纪律状况进行合理分析,以此更好进行相应的体育教育。在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要通过反复操练,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例如,在小学体育 - 人教版《跑步》这部分知识教学时,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运动基础、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并按照不同的层次将体育活动设置成不同的难度和不同的内容。比如,在讲解“跑步”运动技巧时,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体育教师可以为其设置短程跑、基本技术训练等活动内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设置长距离跑、技术提高训练等活动内容,促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在整个体育学习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进而有效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同时,促使学生在有效的体育课堂上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高效体育课堂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结合体育知识创设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在这种灵活的学习方法下,更好地巩固自身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为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使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体会到学习体育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小学体育 - 人教版《花样跳绳》这部分知识教学时,体育教师可以采用高清动态分解图片及动画视频资料,将双脚交替跳、开合跳等花样跳绳的各个动作细节展现出来,并通过动画及图片的同步解说,使学生对花样跳绳的起跳姿势、动作要领、手脚协调等运动技巧有较清楚的认识。同时,在教学中对于一些复杂的动作,教师可以通过动画的反复播放和适当的停顿来强调运动技巧的重点,以此方式保证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三)创设多元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价值,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时,应积极分析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年龄特点,在原有的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小学体育 - 人教版《篮球》这部分知识教学时,教师要先对学生进行传接球、运球、投篮等基本动作的讲解,并通过亲身示范,使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基本动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之后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传球练习,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5 人小组,一人担任小组长,剩下四个小组成员两两一组,以面对面的方式,在近距离内重复进行传接球练习,小组长负责小组内的巡回指导,协助基础差的队员掌握正确的发力方法和手势,以此确保学生的传球稳定性和准确性有效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学校体育作为一门重要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在教学理念上进行创新,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可以使体育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进而实现促进体育教学高效发展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 苏国培 . 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 [J]. 教育观察 , 2024,13(11):109-111.
[2] 廖小毅 .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 [J]. 青少年体育 ,2019,(08):120-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