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档案资源跨机构共享中的数据安全治理策略研究
王彪
身份证号:421223199010220556
一、引言
在信息化时代,数字档案资源作为重要的信息资产,在促进知识传播、支持决策制定、推动学术研究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跨机构共享数字档案资源能够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升档案资源的社会价值。然而,随着共享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共享方式的日益复杂,数字档案资源面临着严峻的数据安全挑战。数据泄露、非法访问、恶意篡改等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不仅损害了档案形成机构和用户的利益,也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潜在威胁。因此,深入研究数字档案资源跨机构共享中的数据安全治理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二、数字档案资源跨机构共享中的数据安全隐患
(一)数据泄露风险
在跨机构共享过程中,数字档案资源需要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和存储,这为数据泄露提供了可乘之机。一方面,网络传输过程中,数据可能被黑客通过网络监听、中间人攻击等手段窃取。例如,某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漏洞,截获传输中的数字档案数据包,获取其中的敏感信息 。另一方面,存储环节也存在风险,若存储设备管理不善,如服务器遭到物理入侵、数据库账号密码泄露等,也会导致数据泄露。此外,部分机构内部人员出于利益驱使,违规将数字档案资源复制并外传,同样会造成数据泄露。
(二)非法访问威胁
不同机构的网络安全防护水平参差不齐,在数字档案资源跨机构共享时,若缺乏有效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机制,非法用户可能获取访问权限,对数字档案资源进行非法查看、下载等操作 。一些机构使用简单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身份验证,且未定期更新,容易被破解;同时,共享平台的权限分配不精细,导致用户能够访问超出其权限范围的数字档案资源,增加了非法访问的风险。
(三)数据篡改问题
数字档案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其价值所在。但在跨机构共享过程中,数据可能遭到恶意篡改。黑客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入侵共享平台或存储系统,修改数字档案的内容;部分用户也可能出于不正当目的,对下载的数字档案进行篡改后再传播。一旦数字档案被篡改,将严重影响其可信度和可用性,给档案利用和研究工作带来极大危害 。
(四)安全标准不统一
目前,不同机构在数字档案资源管理和共享方面缺乏统一的安全标准和规范。各机构采用的技术架构、加密方式、访问控制策略等存在差异,这使得在跨机构共享时,难以实现有效的安全对接和协同管理。例如,一些机构的加密算法强度较低,无法抵御高级攻击;不同机构对用户身份认证的要求不同,导致共享过程中身份验证混乱,增加了数据安全风险 。
三、数字档案资源跨机构共享的数据安全治理策略
(一)完善法律法规与制度建设
1.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快制定和完善针对数字档案资源跨机构共享的数据安全法律法规,明确各机构在数据共享中的权利和义务,规范数据共享行为。对数据泄露、非法访问、数据篡改等违法行为制定严格的处罚措施,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法律威慑力 。例如,参考国外先进经验,制定专门的数字档案保护法,对数字档案资源的采集、存储、共享、利用等环节进行全面规范。
2.建立内部管理制度
各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涵盖数据采集、存储、共享、使用等全过程。制定详细的数据安全操作流程,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建立数据安全审查机制,对拟共享的数字档案资源进行严格的安全评估和审核,确保共享数据的安全性 。同时,加强对员工的数据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数据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防止因人为因素导致数据安全事故。
(二)强化技术防护措施
1.采用先进加密技术
运用高强度的加密算法对数字档案资源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保密性。例如,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如 AES)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如 RSA)相结合的方式,对数字档案进行双重加密。在数据传输时,使用 SSL/TLS 协议进行加密传输,防止数据被窃取和篡改 。此外,定期更新加密密钥,提高加密的安全性。
2.构建完善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体系
采用多因素身份认证技术,如用户名密码 + 短信验证码、生物特征识别(指纹、面部识别)等,提高身份认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建立精细的访问控制策略,根据用户的身份、职责和需求,分配不同的访问权限,实现对数字档案资源的分级授权访问。同时,引入访问控制模型,如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模型,提高访问控制的灵活性和可管理性。
3.应用数据防篡改技术
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账本和哈希算法,对数字档案资源进行签名和时间戳标记,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 。一旦数字档案被篡改,区块链系统能够及时检测到并发出警报。此外,采用数字水印技术,在数字档案中嵌入不可见的水印信息,用于追踪数据的来源和使用情况,防止非法传播和篡改。
(三)优化管理协同机制
1.加强机构间协作与沟通
建立跨机构的数据安全协作机制,各机构定期开展数据安全交流与合作,分享数据安全管理经验和技术成果 。共同制定统一的数据安全标准和应急响应预案,在发生数据安全事件时,能够快速响应、协同处理,降低事件造成的损失。例如,成立区域或行业性的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安全联盟,加强机构间的信息共享和技术协作。
2.引入第三方安全监管
引入专业的第三方安全机构对数字档案资源跨机构共享进行监督和评估。第三方机构具有独立、客观的特点,能够对各机构的数据安全防护措施、共享平台的安全性等进行全面评估,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整改建议 。同时,第三方机构还可以为机构提供数据安全咨询和技术支持,帮助机构提升数据安全管理水平。
四、结论
数字档案资源跨机构共享是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数据安全问题制约着共享的顺利进行。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与制度建设、强化技术防护措施、优化管理协同机制等数据安全治理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数字档案资源跨机构共享中的数据安全风险,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数字档案资源共享需求的日益增长,还需要持续关注数据安全治理领域的新问题、新挑战,不断创新和完善治理策略,为数字档案资源的高效共享和合理利用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祁朝丽,张志剑,任晨琪.考古数字档案的语义标注与跨机构共享[J].山西档案,2025,(05):130-132.
[2]肖伟玲,刘丹红.数字化时代档案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路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04):176-179.DOI:10.16227/j.cnki.tycs.2025.024
4.
[3]刘越男.地方政府数字档案集中管理模式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2.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