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角色游戏中小班幼儿社交能力的培养探究

作者

吴玉英

南平市洋后学校(洋后中心幼儿园) 353000

摘要:在小班幼儿教育中,教师借助角色游戏对幼儿实施适当介入指导,培养幼儿社交能力,能提高幼儿生活适应力,也能锻炼幼儿综合素质。本文从小班角色游戏入手,结合不同类型角色游戏的设计和实施,从观察幼儿游戏行为、适当介入幼儿游戏冲突、尊重幼儿自主意识角度提出角色游戏教学指导措施,根据不同角色游戏活动的组织实施情况,探究了多种培养小班幼儿社交能力的方法,旨在优化小班幼儿教育指导成效,全面提升幼儿综合素质,增强小班幼儿教育指导质量。

关键词:角色游戏;小班幼儿;社会能力

对于幼儿园小班教育而言,教师遵循课程游戏化理念的指导,设计趣味生动的小班角色扮演游戏,促进幼儿在角色扮演中沟通和交流,能锻炼幼儿语言素养、交际能力,也能逐步优化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使小班幼儿可以在幼儿园中和谐的交流。鉴于此,在开展小班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不同角度设计角色游戏,构建社交能力教育体系,引导幼儿社会交往,增强幼儿社会生活适应力。

一、观察幼儿游戏行为,与小班幼儿主动沟通和交流

在游戏化教学指导中,教师细致观察幼儿行为,能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个性化行为选择,进而根据观察结果判断幼儿是否能主动与其他幼儿互动,是否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以及是否能理解和遵守游戏规则[1]。教师在游戏中认真观察小班幼儿的言语交流情况、肢体语言、表情和行为模式情况,然后记录下这些观察结果,可以更好地理解每个幼儿的社交能力发展状况,并为后续实施适当介入和引导提供依据。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应主动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在和谐交流中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小班幼儿“医生与病人”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认真观察幼儿的行为,与幼儿主动沟通交流,可以锻炼幼儿社交能力。“医生与病人”是一个经典的角色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医生、护士或病人,模拟医院场景进行互动。教师在游戏化教学中,基于游戏观察,发现有的幼儿在扮演医生时表现得非常主动,但会忽略“病人”的感受;有的幼儿则因为性格内向,不敢主动参与游戏,只能被动等待。为此,教师从培养幼儿社交能力的角度出发,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扮演“护士”或“病人”的角色,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比如当扮演“医生”的幼儿在游戏中过于强势时,教师就会以“病人”的身份轻声提醒:“医生,我有点害怕,你可以轻一点吗?”以此引导幼儿关注他人的情绪,学会换位思考。对于内向的幼儿,教师会实施鼓励和示范,帮助他们融入游戏,使幼儿克服了胆怯心理,进一步激活了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成就感。

二、适当介入幼儿游戏冲突,引导幼儿在交际中解决矛盾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教师面对幼儿角色冲突,应保持冷静和客观,先观察他们的行为和语言,了解他们各自的立场和需求,然后根据角色扮演游戏活动的需求以及对幼儿实施交际能力训练的现实需要,引导幼儿在交际活动中解决矛盾。在教师适当介入基础上,小班幼儿能尝试与其他人进行沟通,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和谐完成游戏,增强幼儿游戏体验。

例如,在“我是超市购物小能手”角色扮演游戏活动中,教师就积极组织小班幼儿扮演顾客、收银员或超市员工,利用模拟购物场景组织他们互动交流,逐步培养了幼儿语言表达和社交互动能力[2]。游戏开始后,教师发现张远(化名)和华轩(化名)因都想扮演收银员而发生了争执,其中张远认为他先拿到收银机的玩具,所以应该由他来当收银员;而华轩则坚持说老师之前答应过他今天可以当收银员。两人互不相让,情绪逐渐激动,甚至开始推搡对方,导致游戏无法顺利进行。

在发现问题后,幼儿园教师及时介入,先安抚了两人的情绪,让他们冷静下来。然后教师向他们提出问题:“你们为什么都想当收银员呢?”张远说:“因为收银员可以按按钮,我觉得很好玩。”华轩则说:“因为我昨天没有当到,老师答应我今天可以当。”教师了解事情基本情况后,表示理解他们的想法,然后引导他们思考:“如果你们两个都当收银员,会发生什么呢?”张远想了想,说:“可能会因为一起抢着收银出现混乱”华轩也点头表示同意,“我觉得可能会无法同时使用收银台”。老师接着问:“那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你们两个都开心呢?你们觉得轮流尝试怎样?”张远提议:“我觉得这样可以,我们可以抽签决定谁先开始,每人5分钟”。在他们同意后,教师帮助他们制定了轮流当收银员的计划,并提醒他们在游戏中要互相合作,尊重对方的角色。

在教师适当介入指导后,幼儿开始按照约定轮流扮演收银员,并且尝试主动帮助对方。两人的合作让游戏进行得更加顺利,其他小朋友也受到了感染,开始互相帮助,整个游戏氛围变得更加和谐。在本次游戏活动中,幼儿逐渐学会了通过社交解决矛盾问题,在社交中建立了更加和谐健康的关系。

三、尊重幼儿自主意识,鼓励幼儿合作探究游戏方法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尊重幼儿的自主意识开展游戏化教学,应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角色和游戏内容,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组织幼儿参与自主性的沟通和交流,使游戏顺利推进,在游戏化教学中锻炼幼儿自主性[3]。

例如,在“建筑工地”角色扮演游戏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鼓励幼儿发挥自主意识进行交流,促进幼儿和谐合作,从而提高幼儿社交素养。在教学指导环节,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让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选择角色和材料,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幼儿自主交流,引导他们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比如当幼儿想要与他人合作搭建高楼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学会协商和分工,如:“你想和谁一起搭?你们打算怎么分工呢?”这样既能促进幼儿之间的语言交流,又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班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将角色扮演游戏的设计和开发作为核心,将培养幼儿社交能力作为主要目标,优化设计角色扮演活动,组织小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参与社交、参与讨论和交流,从而提升幼儿整体社交素养。

参考文献

[1]黄玉婷.巧用材料,推动小班幼儿角色游戏发展[J].科幻画报,2023,(12):152-154.

[2]陈嘉晰.角色游戏中支持幼儿深度学习实践研究——以小班幼儿“娃娃家”游戏为例[J].当代家庭教育,2023,(24):83-86.

[3]卢靓.以角色游戏促进小班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J].教育界,2023,(29):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