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铁矿掘进爆破与开采工艺协同优化研究
李彬
420801198404281158
摘要:本文对地下铁矿的掘进,爆破和开采工艺进行协同优化的研究,对传统开采和爆破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有爆破效率低,成型差以及资源浪费的安全隐患存在,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一套综合性的优化方案,针对先进性的爆破设计原理,结合智能化的设计系统,不断的优化孔网的参数和爆破的能量参数,能够显著的提升爆破的效果和资源的回收率,也要引入绿色的采矿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这样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制定的方案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为地下铁矿的安全高效采采提供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地下铁矿;掘进爆破;开采工艺;协同优化
随着全球铁矿资源的日益紧张,地下铁矿的高效开采能够保障钢铁产业供应链稳定的关键。需要对传统的开采爆破技术进行全面分析,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这样才能够探索地下铁矿爆破和开采工艺的协同优化路径。本文通过深入的分析,在开采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应用提出的优化方案,能够为我国的地下铁矿开采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实践上的指导。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能够实现全下铁矿开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1、地下铁矿开采工艺概述
1.1 开采方法分类
地下铁矿开采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矿体条件、围岩稳定性、开采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等因素。常见的开采方法包括空场采矿法、崩落采矿法和充填采矿法。
空场采矿法:适用于围岩和矿石均稳固的矿体。其核心是通过矿柱支撑顶板,形成自由空间进行回采作业。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空场采矿法可细分为全面采矿法、房柱采矿法、分段采矿法和阶段采矿法。例如,全面采矿法适用于厚度在5-7米的水平或缓倾斜矿体,通过控制顶板围岩暴露面积实现安全回采;房柱采矿法则采用矿柱与矿房交替布置,利用锚杆支护技术强化顶板稳定性。崩落采矿法:适用于围岩不稳固或地表允许陷落的矿体。该技术通过有计划地崩落上部围岩,利用崩落岩石充填采空区以控制地压。根据崩落规模和推进方式,可分为单层崩落法、分段崩落法和阶段崩落法。崩落法在提高开采效率的同时,需重点防范岩层移动引发的地表塌陷风险。充填采矿法:针对矿石价值高或采空区管理要求严格的矿体,通过向采空区充填废石、尾砂等材料实现地压控制。其技术路径包括单层充填、上向分层充填、下向分层充填和分采充填等。例如,下向分层充填法适用于矿石品位高或围岩极不稳固的矿体,通过自上而下分层回采并同步充填,形成人工假顶保障后续作业安全。
1.2 开采工艺流程
地下铁矿开采工艺流程涵盖开拓、采准、切割、回采四个核心环节,各环节需紧密衔接以实现高效开采。开拓工程:构建从地表至矿体的运输通道,包括竖井、斜井、平硐等井巷工程。此阶段需综合考虑矿体赋存条件、运输需求和通风要求,确保井巷系统布局合理。采准工程:在开拓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回采单元并完善作业条件。具体包括掘进脉内或脉外采准巷道,布置装载运输设备,为回采作业创造空间和设备基础。切割工程:通过拉槽、辟漏等方式开辟自由面,为爆破作业提供条件。切割方式的选择需匹配矿体厚度、倾角和硬度,例如薄矿体可采用浅眼拉槽,厚矿体则需中深孔或深孔拉槽。回采作业:采用掘进爆破技术破碎矿石,通过装载设备将矿石运出采场。该阶段需严格控制爆破参数(如孔网参数、装药量)和出矿顺序,确保矿石损失率和贫化率达标。
1.3 开采设备与技术
地下铁矿开采依赖专业化设备与先进技术保障作业安全与效率,其技术体系涵盖勘探、开采、运输、加工全流程。勘探设备:钻探设备(如旋转钻机、冲击钻机)用于获取矿体位置与储量数据,为开采设计提供基础支撑。开采设备:包括爆破设备(炸药及起爆系统)、挖掘设备(挖掘机、铲运机)、装载设备(装载机、推土机)等。其中,铁矿开采劈裂机作为辅助设备,可将大块矿石劈裂成小块,提升后续处理效率。运输设备:矿车、皮带输送机等用于矿石运输,需根据矿体规模和运输距离选择合适类型。例如,长距离运输可选用皮带输送机,短距离则优先采用矿车。加工设备:破碎设备(颚式破碎机、圆锥破碎机)、磨矿设备(球磨机、立式磨粉机)和选矿设备(磁选机、浮选机)构成矿石加工系统。以磁选机为例,其通过磁性差异分离铁矿石与脉石,是提高精矿品位的关键设备。
技术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应用,自动化控制、智能监控和数据分析技术逐步渗透开采环节。例如,无人机可用于矿区巡检,智能控制系统可优化设备运行参数,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安全风险。地下铁矿开采工艺的持续优化需聚焦于开采方法创新、工艺流程再造和设备技术升级,通过协同推进各环节效率提升,实现资源高效开发与安全生产双重目标。
2、地下铁矿掘进爆破与开采工艺协同优化理论基础
2.1 协同学理论
协同学理论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其核心在于揭示不同系统通过协同作用形成有序结构的规律。该理论认为,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态时,通过子系统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可自发形成宏观有序结构。在矿业领域,协同学理论为掘进爆破与开采工艺的协同优化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强调通过系统要素间的协同作用实现整体效能提升。地下铁矿开采系统具有非线性、开放性和自组织性特征,符合协同学理论的应用条件。通过协同优化,可实现爆破参数与开采工艺的动态匹配,例如:爆破参数协同:调整孔网参数、装药量等,使爆破效果与后续开采工艺需求相适应,减少大块率和根底率;工艺流程协同:优化开拓、采准、切割、回采等环节的衔接,缩短作业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
信息协同: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地质数据、爆破参数、设备状态的实时共享,为决策提供支持。
2.2 系统工程理论
系统工程理论强调从整体角度出发,通过系统分析、建模、优化和决策,实现系统目标的最优化。其核心方法包括系统建模、仿真优化、风险评估等,适用于复杂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在矿业领域,系统工程理论为掘进爆破与开采工艺的协同优化提供了技术框架。地下铁矿开采系统涉及地质、技术、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需通过系统工程方法进行综合优化:系统建模:建立开采系统的数学模型,模拟不同工艺参数下的系统行为,例如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爆破参数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仿真优化:利用仿真技术(如FLAC3D、UDEC等)对开采工艺进行虚拟实验,优化爆破方案和开采顺序;风险评估:识别系统中的潜在风险(如冒顶、片帮、爆破振动等),制定风险控制措施。以程潮铁矿为例,通过构建崩落法与充填法协同开采的协同度测度模型,发现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和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时,系统协同度最高。进一步通过数值模拟优化开采方案,得出“先西区后东区,充填(顺序回采),崩落(中间-两翼)”的方案为最佳,使选厂地表沉降最小,隔离矿柱安全系数最大。
2.3 岩石力学理论
岩石力学是研究岩石在各种外力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和变形规律的学科,其核心内容包括岩石的强度、变形、破坏机理等。在矿业领域,岩石力学理论为掘进爆破与开采工艺的协同优化提供了基础支撑。地下铁矿开采过程中,岩石力学问题贯穿始终,需通过以下方面进行协同优化:爆破参数优化:根据岩石力学性质(如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设计合理的孔网参数和装药结构,提高爆破效果;围岩稳定性控制:通过岩石力学分析,评估围岩的稳定性,制定支护方案,防止冒顶、片帮等事故;地压管理:利用岩石力学原理,分析地压分布规律,采取合理的开采顺序和回采方法,降低地压对开采系统的影响。爆破能量控制:通过岩石力学实验,研究炸药爆炸能量释放与岩石破碎的耦合作用机理,开发能量高效利用技术,如聚能药包定向断裂控制爆破技术;围岩加固技术:采用锚杆、锚索、喷射混凝土等支护方式,增强围岩的自稳能力;地压监测与预警:建立地压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围岩变形和应力变化,及时预警并采取应对措施。
以马坑铁矿为例,传统爆破工艺导致井巷工程出现岩壁超欠挖、围岩片邦和冒顶等现象,维护成本高。通过应用光面爆破技术,优化爆破参数,使井巷掘进效率提高,围岩稳定性增强,后期支护成本降低。将协同学理论、系统工程理论和岩石力学理论有机融合,可构建地下铁矿掘进爆破与开采工艺协同优化的理论框架:
系统分析: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开采系统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考虑技术、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协同设计:基于协同学理论,设计爆破参数与开采工艺的协同方案,实现系统要素间的动态匹配;力学验证:利用岩石力学理论,验证协同方案的可行性,优化关键参数;仿真优化:通过数值模拟和仿真实验,评估协同方案的效果,进一步优化系统性能。技术创新:开发智能爆破设计系统、巷道掘进爆破智能设计系统等,实现爆破参数的精准控制;管理创新:建立协同开采管理体系,强化多部门、多环节的协同配合;人才培养: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升技术人员在系统分析、协同设计和力学验证等方面的能力。
3、地下铁矿掘进爆破与开采工艺协同优化方法
3.1 爆破参数优化
爆破参数优化需以岩石力学特性为基础,结合工程需求与经济效益,遵循以下原则:匹配性原则:爆破参数需与矿岩硬度、裂隙发育程度等物理特性相适应,避免因参数选择不当导致爆破效果失衡。经济性原则:通过降低炸药单耗、减少辅助工程成本,实现开采效率与成本控制的平衡。安全性原则:严格控制爆破振动、飞石距离等参数,确保对围岩、设备及人员的影响在安全阈值内。孔网参数优化:根据矿岩普氏硬度系数(如f=10-14),结合经验公式与数值模拟,调整孔距、排距及超深系数。例如,某铁矿通过优化孔网参数,使炮孔利用率从85%提升至97%,炸药单耗降低6.1%。装药结构优化:采用分段装药或混合装药结构,如底部加强装药、顶部弱化装药,提升爆破能量利用率。起爆顺序优化:应用微差起爆技术,通过毫秒级延时控制炮孔起爆顺序,减少爆破振动叠加效应,降低对围岩的扰动。
3.2 开采工艺流程优化
工序衔接优化:通过缩短开拓、采准、切割、回采等环节的间隔时间,减少设备闲置。例如,采用“掘进-支护-爆破”一体化作业模式,使单循环作业时间缩短15%。设备协同调度:基于生产计划与设备状态数据,优化凿岩台车、装载机、运输车辆等设备的调度方案,提升设备利用率。爆破-开采协同:根据爆破效果动态调整开采参数,如爆破后围岩稳定性良好时,可适当扩大回采单元规模;若围岩破碎严重,则需加强支护并缩小回采单元。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通过定向断裂技术形成平整滑落面,配合松动爆破扩大自由面,显著提高矿石回收率。准楔形复式掏槽法:采用多阶段掏槽方式,先爆破主掏槽孔形成临空面,再爆破辅助掏槽孔扩大自由面,炮孔利用率达97%以上。以弓长岭铁矿为例,通过应用“CLB”无底柱分段崩落爆破技术,使矿石块度集中分布在100-600mm区间,矿石产量提高10%,同时降低大块率与根底率。
3.3 智能设计系统应用
智能设计系统需集成地质建模、爆破参数优化、开采工艺模拟、设备调度管理等功能模块,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例如:地质建模模块: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与无人机航测数据,构建高精度地质模型,为爆破设计与开采规划提供基础。
爆破设计模块:通过输入岩石力学参数、爆破规模等条件,自动生成最优孔网参数、装药结构及起爆顺序。工艺模拟模块: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如FLAC3D、UDEC),预测爆破效果与开采工艺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优化工艺参数。大数据分析:通过历史数据挖掘,建立爆破参数与开采效果的关联模型,实现参数智能推荐。人工智能算法:应用机器学习算法(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爆破方案进行自适应优化。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爆破振动、围岩变形等参数,为系统反馈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下铁矿掘进爆破与开采工艺的协同优化策略在当前的矿业领域是重要的话题。希望能通过本文的研究,更深入的了解传统开采和爆破技术存在的问题,根据相应的优化方案,能够显著的提升地下铁矿的开采效率,降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要更好的实现爆破方案的自动化生成和优化调整,提高铁矿开采的经济效益,也能够为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不断的推动矿业领域的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为全球的铁矿资源可持续利用贡献出更多。
参考文献:
[1]胡颖鹏.大孤山铁矿露天地下协同开采方案研究[D].:东北大学,2015.
[2]隋金铂,任凤玉,曹建立.倾斜破碎难采矿体完整性高效回采技术研究[J].金属矿山,2021,50(10):1-7.
[3]李晓东,胡亚军,陈彦亭,等.某金属矿山地下安全绿色开采的关键技术[J].矿业研究与开发,2021,41(10):22-26.
[4]鲁宇,金长宇,王湟,等.露天转地下开采覆盖层合理厚度优化研究[J].金属矿山,2021,50(02):23-28.
[5]范利超,富胜利.黑山铁矿井下爆破工艺优化与悬顶处理方法研究[J].现代矿业,2024,40(07):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