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作者

景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奎管处奎屯河管理所 新疆 胡杨河 834034

摘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工程安全与效益发挥,其质量控制面临诸多挑战。复杂的地质条件、多变的施工环境以及技术工艺的特殊性,使得质量隐患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特征。深入分析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探索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保障工程耐久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同类工程提供有益借鉴。基于此,以下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问题;应对措施;分析

引言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施工质量控制难度日益增加。容易导致质量缺陷。系统研究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问题,制定科学的管理对策,有助于提升工程整体质量水平,为打造优质水利工程奠定坚实基础。

1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原则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必须遵循系统性、预防性和全过程管理的基本原则。质量控制应当贯穿工程建设的全生命周期,从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策划开始,到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直至竣工验收的质量评估,形成完整的闭环管理体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事前控制消除质量隐患,重点做好技术交底、材料检验和工艺试验等前期工作。实施标准化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技术规范,确保各道工序质量达标。强调过程控制的重要性,对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实施重点监控,建立可追溯的质量记录体系。遵循科学决策原则,运用现代检测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基于实测数据进行质量分析和判断。注重全员参与,明确建设、施工、监理等各方质量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质量控制网络。坚持持续改进,通过质量分析会、工艺优化等措施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必须平衡质量与进度、成本的关系,既要确保工程质量,又要保证工程效益。这些原则构成了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理论基础,为制定具体管理措施提供了方向性指导。

2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问题

2.1施工工艺控制不当

施工工艺不规范将直接导致水利工程结构性能缺陷。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充分会产生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严重影响结构的抗渗性和耐久性。模板安装偏差超出允许范围会导致构件尺寸误差累积,影响工程整体受力性能。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不到位将产生温度裂缝,削弱结构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灌浆施工参数控制不准确会造成帷幕连续性差,降低地基防渗效果。这些工艺问题往往具有隐蔽性,在工程运行初期不易发现,但在长期水压力和环境因素作用下可能演变为重大安全隐患,大幅增加后期维护成本。

2.2质量检测体系不完善

质量检测手段的局限性会掩盖工程实际质量状况。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难以全面覆盖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缺陷,导致质量隐患无法及时发现。检测频率不足会错过关键施工节点的质量监控,造成质量问题漏检。检测标准执行不严格容易使不合格工序蒙混过关,埋下质量隐患。检测数据记录不完整会影响质量问题的追溯分析,不利于质量改进。这些检测体系的缺陷使得工程质量难以得到真实反映,可能导致验收合格的工程在实际运行中出现各种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工程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2.3环境因素应对不足

自然环境变化会给施工质量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极端气温条件下施工会影响混凝土的凝结硬化过程,导致强度发展异常。雨季施工会增加土方工程的含水量控制难度,影响压实质量。强风天气会干扰高空作业精度,增加施工偏差。地下水位波动会影响基坑支护稳定性,威胁施工安全。这些环境因素若未得到有效应对,不仅会直接影响施工质量,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造成工期延误和成本增加,最终影响工程整体质量目标的实现。环境适应能力的不足会使工程质量处于不可控状态,增加工程运行风险。

3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问题的应对措施分析

3.1强化材料质量监管手段

建立全过程材料质量管控体系是确保水利工程质量的基础保障。在材料采购环节实施供应商分级管理制度,通过资质审查、实地考察等方式筛选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完善材料进场验收标准,配备专业检测设备和人员,对水泥、钢材等关键材料实行"先检后用"制度,确保每批材料都符合设计要求。推行材料质量追溯系统,采用二维码、RFID等技术手段记录材料从生产到使用的全过程信息,实现质量问题的精准溯源。优化现场材料存储管理,根据不同材料特性设置标准化仓储区域,做好防潮、防锈、防污染等防护措施。建立材料使用审批流程,关键部位材料需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方可投入使用。实施材料消耗动态监控,通过信息化系统实时掌握材料使用情况,防止混用、错用现象发生。定期开展材料质量专项检查,重点核查材料存储状态和使用规范性,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3.2保障设备正常运行方法

建立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体系是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支撑。实施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从选型采购到报废处置进行全过程监控。制定科学的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根据设备使用频率和工作强度确定合理的保养周期,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配备专业设备管理团队,负责日常巡检、故障诊断和维修保养工作,建立完整的设备健康档案。推行设备智能化监控系统,在关键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实时采集运行参数,通过数据分析预测设备故障风险。建立设备应急保障机制,储备常用备品备件,确保故障设备能够及时修复。实施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定期开展设备操作培训和考核,杜绝违规操作行为。优化设备调度管理,根据施工进度合理配置设备资源,避免设备超负荷运转或闲置浪费。重点监控混凝土搅拌站、振捣设备等关键施工机械的运行状态,设置参数异常报警功能,确保工艺参数稳定可控。

3.3适应环境变化应对举措

建立环境因素预警响应机制是保障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组建专业气象监测团队,实时掌握施工现场及周边区域的气象变化情况,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制定季节性施工专项方案,针对不同气候条件采取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如夏季混凝土温控方案、雨季土方施工方案等。建立环境适应性施工工艺库,储备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成熟施工工法,确保遇到突发环境变化时能够快速响应。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时序,尽量避开不利环境条件的影响时段。加强现场环境监测,设置温度、湿度、风速等监测点,实时掌握环境参数变化。配备必要的环境调控设备,如混凝土养护自动喷淋系统、施工区域防雨棚等,创造相对稳定的施工环境。建立应急预案,明确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处置流程和责任人,确保遇到突发环境变化时能够有序应对。强化施工人员环境适应能力培训,提高在特殊环境条件下的规范操作意识。完善质量检查制度,在环境条件变化后增加检测频次,确保工程质量不受影响。建立环境因素影响评估机制,定期分析环境变化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持续优化应对措施。

结束语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协同管理。通过建立全过程质量监管体系,引入智能化管控手段,可以有效预防质量隐患。未来应持续优化质量控制方法,推动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不断提升,确保工程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董爱洁.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5,(06):217-219.

[2]胡国庆.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5,(02):237-239.

[3]韩子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水上安全,2024,(14):160-162.

[4]张平.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J].水上安全,2024,(12):154-156.

[5]冯玲.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问题及解决策略探究[J].水上安全,2023,(09):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