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市政路桥施工中防水路基面施工技术分析

作者

许成

紫东文旅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政路桥作为城市交通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至关重要。防水路基面施工技术直接关系到路桥结构的耐久性与行车安全。本文深入剖析市政路桥防水路基面施工的重要性,详细阐述施工技术要点,包括路基面处理、防水材料选择与应用、防水涂层施工等环节,并对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进行分析,旨在为提升市政路桥防水路基面施工质量提供全面、深入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市政路桥施工;防水路基面;施工技术

1引言

市政路桥是城市运转的动脉,承载着繁重的交通流量。在其服役过程中,雨水侵蚀、地下水渗透等水害问题严重威胁着路桥结构的稳定性与寿命。路桥工程防水路基面施工质量将会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运行稳定性、安全性带来直接影响,一旦出现防水失效,可能引发路基软化、路面开裂、钢筋锈蚀等一系列病害,增加维修成本,甚至危及行车安全[1]。因此,深入研究防水路基面施工技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市政路桥防水路基面施工的重要性

2.1保障结构耐久性

水是导致路桥病害的关键因素之一。雨水渗入路基,会使路基土含水量增加,强度降低,引发路基沉降、变形;对于混凝土路面或桥梁结构,长期受水侵蚀,内部钢筋易生锈膨胀,破坏混凝土的整体性,导致结构承载能力下降。优质的防水路基面能有效阻止水分侵入,保持路基与路面结构干燥,延长路桥使用寿命,减少频繁维修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成本。

2.2提升行车安全性

防水路基面的良好状态对行车安全起着重要保障作用。一方面,平整、干燥的路面能提供足够的摩擦力,确保车辆制动、加速与转向稳定,避免因路面积水造成车辆打滑失控;另一方面,防水失效引发的路面坑洼、裂缝等病害,会给行车带来颠簸,分散驾驶员注意力,增加交通事故风险。尤其在雨天或潮湿环境下,可靠的防水路基面可显著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2.3维护城市交通顺畅

市政路桥一旦因防水问题出现病害需要维修,往往会造成交通拥堵,干扰城市正常运转。通过高质量的防水路基面施工,减少后期病害维修频次,可最大限度保持交通畅通,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避免因道路施工导致的物流延误、居民通勤不便等问题,助力城市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3市政路桥防水路基面施工技术要点

3.1路基面处理

3.1.1清理与平整

施工前,需对路基面进行彻底清理,去除表面的尘土、杂物、浮浆以及松散或软弱的部分。可采用机械清扫、高压水枪冲洗等方式,确保路基面洁净无杂质。清理完成后,利用平地机、压路机等设备进行平整压实,使路基面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平整度误差控制在±5mm以内,压实度达到95%以上,为后续防水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3.1.2拉毛与刻槽

为增强防水材料与路基面的粘结力,需对平整后的路基面进行拉毛或刻槽处理。拉毛可采用人工拉毛或机械拉毛,拉毛深度通常控制在0.5-1.5mm,间距3-5mm,形成粗糙表面;刻槽则利用专业刻槽机,刻槽深度3-5mm,宽度3-6mm,间距10-20mm,呈规则排列。这两种处理方式能有效增大接触面积,提高粘结效果,防止防水材料脱落[2]。

3.2防水材料选择与应用

3.2.1沥青基防水材料

常见的有乳化沥青、改性沥青等。乳化沥青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渗入路基面微小孔隙,形成防水层,施工方便,成本较低,适用于一般市政道路路基防水。改性沥青在普通沥青基础上通过添加橡胶、树脂等高分子聚合物进行改性,提高了其耐热性、耐寒性与粘结性,常用于对防水要求较高的桥梁、高等级道路,能有效抵抗高温车辙、低温开裂以及水损害。

3.2.2高分子防水材料

如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等。防水卷材具有强度高、延伸率大、耐老化性能好等优点,常见的有SBS防水卷材、APP防水卷材,防水卷材的铺设工作宜在5~35℃的条件下进行。在铺设过程中,需同步涂抹黏结剂,并确保涂抹均匀,其厚度应控制在1.2~1.5mm。利用专业的刮板在卷材表面进行反复压实,确保无鼓包、气泡等质量问题产生。卷材铺设应确保平整无皱,其搭接缝需使用聚氨酯防水涂料或水泥基黏结剂进行严密封闭,以确保防水效果。

3.2.3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

由水泥、石英砂、特种活性化学物质等组成,其特殊之处在于遇水后活性物质能与水泥水化产物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针状晶体,填充路基面孔隙,起到防水与自我修复作用。施工时将其干粉均匀撒布或涂刷在路基面上,然后喷水养护,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水压力较大的路基防水,能长期有效阻止地下水渗透。

3.3防水涂层施工

3.3.1涂刷工艺

在涂刷防水涂层前,确保路基面干燥、洁净。采用专用涂刷工具,如毛刷、滚刷或喷涂设备,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的厚度、遍数进行施工。一般底漆涂刷1-2遍,厚度0.1-0.3mm,待底漆干燥后(通常2-4小时),涂刷面漆2-3遍,每遍涂刷应均匀、无漏刷,相邻两遍涂刷方向相互垂直,保证涂层完整性与均匀性。

3.3.2养护

防水涂层施工完成后,需进行适当养护,以确保其性能充分发挥。对于溶剂型涂料,养护期间应保持通风良好,避免火源,防止涂层因溶剂挥发不完全而发软、起泡。养护期间严禁车辆、行人通行,避免破坏涂层。

4市政路桥防水路基面施工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

4.1常见问题

4.1.1粘结不牢

表现为防水材料与路基面之间出现分层、空鼓现象,主要原因包括路基面清理不彻底,残留尘土、油污等影响粘结;拉毛或刻槽深度、间距不符合要求,接触面积小;施工时环境潮湿,粘结剂或涂料无法正常固化等。

4.1.2防水涂层厚度不均

施工过程中由于涂刷工具选用不当、操作人员技术不熟练或未严格按工艺要求施工,导致涂层厚度不一,部分区域过薄达不到防水要求,易出现渗漏,而过厚区域则可能因干燥收缩不均匀引发开裂。

4.1.3防水材料破损

在防水材料运输、储存或施工过程中,因保护不当受到外力撞击、划伤,如防水卷材在搬运时被尖锐物体划破,或在铺贴过程中因基层不平整强行拉扯造成卷材撕裂,降低防水性能。

4.2应对策略

4.2.1强化路基面预处理

施工前加强质量检查,确保路基面清理干净,采用专业检测设备检测拉毛、刻槽质量,不符合要求及时返工;关注施工环境湿度,当空气相对湿度大于85%时,暂停防水施工或采取除湿措施,保证粘结效果。

4.2.2规范涂刷工艺

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涂刷技巧,选用合适涂刷工具,如大面积施工采用喷涂设备确保均匀性,边角部位用毛刷精细处理;建立严格质量检验制度,每遍涂刷完成后用测厚仪检测厚度,偏差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对厚度不足区域及时补刷。

4.2.3加强材料保护

在防水材料运输、储存环节,做好防护包装,避免碰撞、挤压;在施工现场设置专门材料存放区,分类存放,上盖下垫;施工过程中,轻拿轻放,遇基层不平整时,先修整基层再铺贴卷材,避免对材料造成损伤[3]。

结论

市政路桥防水路基面施工技术是保障路桥工程质量、耐久性与行车安全的关键环节。通过精细的路基面处理、科学合理的防水材料选择与应用以及规范的防水涂层施工,能有效抵御水害侵袭。

参考文献

[1]郭凯.市政路桥工程防水路基面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3,8(21):62-64.

[2]姚正国.市政路桥施工中防水路基面的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1,(12):230-231.

[3]安丰军,安丰强.路桥施工中防水路基面施工技术分析[J].交通世界,2018,(2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