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普通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表现情况分析
王金刚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 1581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生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了解现阶段普通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情况,对于改进生物教学、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现阶段;普通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表现情况
引言
本文旨在分析现阶段普通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情况。通过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三个维度对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现状进行剖析。研究发现高中生在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生命观念理解不深入、科学思维运用不灵活、科学探究能力不足以及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为提高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参考。
一、普通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表现情况分析
(一)生命观念维度
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在对生命观念的理解深度上存在不足,例如对于生命的本质、生物进化的机制等抽象概念的理解较为模糊。部分学生在面对一些复杂的生物学现象时,难以运用生命观念进行分析和解释。
(二)科学思维维度
学生在科学思维方面有一定的表现,能够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等方法对一些简单的生物学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然而,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科学思维的运用不够灵活。例如,在进行实验设计时,部分学生不能充分考虑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缺乏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科学探究维度
高中生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科学探究能力有待提高。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不能准确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较弱。此外,学生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等方面的能力也相对薄弱,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二、影响普通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表现的因素
(一)教学方法单一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机会,不利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实验教学不足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实验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实验设备不足、实验课时安排较少、实验内容陈旧等,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实验操作和探究机会,影响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中生物教学的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三、提升普通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法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对于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至关重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导向教学法通过巧妙设置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知识探索的情境中。比如在讲解“细胞呼吸”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剧烈运动后身体会感到酸痛?”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去探究细胞呼吸的过程和原理,从而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逐步形成科学思维。探究式教学法则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
(二)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并加强实验教学。首先,要适当增加实验教学在整个生物课程中的比重。传统教学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实验教学相对较少。如今,应合理调整课程安排,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走进实验室,亲身体验生物学实验的魅力。其次,更新实验内容是关键。摒弃一些陈旧、缺乏时代性的实验项目,引入更具前沿性和趣味性的实验。例如,开展基因编辑技术相关的简单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生物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拓宽视野。学校加大对实验设备的投入必不可少。配备先进的显微镜、PCR 仪等仪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三)完善评价体系
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对于准确衡量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水平以及指导教学方向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因此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是评价的重要一环。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是否积极回答问题、提出独特见解,以及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情况等。例如,在讲解“遗传规律”时,学生能否主动思考并提出关于基因组合和性状表现关系的疑问,展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思维活跃度。作业完成情况也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除了关注作业的正确率,还要看学生的解题思路、创新方法以及对知识的拓展运用。比如在布置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作业时,学生能否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建议,体现其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实验操作能力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熟练程度,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观察学生能否准确提取色素、正确分离色素,并合理分析实验结果出现偏差的原因。
结语
通过对现阶段普通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表现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高中生在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表现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学方法单一、实验教学不足和评价体系不完善等。为了提升高中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和完善评价体系。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高中生物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的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J]. 王佳爽.吉林教育,2022(33)
[2]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科知识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J]. 徐扬.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2(01)
[3]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生物高考试题分析与备考策略[J]. 黄小斌.基础教育研究,2021(13)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学会2023年度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项目“通过层次性习题培养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编号:kt2023031718401164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