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作者

张荣

邢台市逸夫小学054001

摘要:随着新课改明确界定英语学科的双重属性——工具性语言载体与人文性文化媒介,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范式正经历结构性变革。本研究以人教版六年级教材为例,通过“城市交通规划”“智能导航设计”等教学活动案例,验证了跨学科教学在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数字化素养及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有效性,为多维素养培育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路径参考。

关键词:跨学科主题学习;小学教育;小学英语

引言:当前,小学教育呈现出明显的单一化特征,导致以单一学科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为改变这一现状特别是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基于学科整合理念和英语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框架。这种跨学科主题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多学科知识的系统整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认知参与度,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持续的学习动力,实现知识内化。

一、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概念界定

当前,学术界认为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以某一学科知识为基础,从中选取核心主题,并围绕该主题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从而进行系统性教学设计与实施。该教学模式的核心特征体现为突破单一学科限制,围绕特定主题展开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指以英语教学的课程大纲为主体,教师通过指定一些教学主题,结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开展综合性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特点

(一)学科间的“跨”

在跨学科教育中,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性的同时,学科知识之间也存在共通之处。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些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并根据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跨学科的主题学习活动。这样学生才能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学习中学会融会贯通,进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英语课程内容为基础,确定出合适的跨学科主题,然后选择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最终实现跨学科教育的核心目标。

(二)知识间的“合”

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实践路径需遵循系统性、整合性原则。教师作为跨学科知识的“引路者”,应通过跨领域教学策略促进学科知识迁移与认知重构。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需系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据此选择出恰当的跨学科学习活动。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教师能帮助学生切实体会到学科融合教育的优势,从而保障教学的整体效果。

(三)思维间的“融”

教师在制定小学英语跨学科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包括两个关键维度:一是应建立多学科知识关联体系,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这样的目标设置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整体性思维方式,能够做到系统地分析复杂问题,建立起科学解决问题的路径。二是由于跨学科教学活动的多维性,需要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最终达到知识学习与实际应用相融合的教学效果。

三、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策略

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具有多维整合的特点,表现为知识整合性强、应用方向明确、内容延伸性好。考虑到这些特点,教师在具体进行教学设计的同时要兼顾教学目标的明确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具体而言,本文选取了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教材为分析对象,详细介绍了其教学实践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指明教学方向

小学英语教师的跨学科主题教学应立足语言学科定位,把握好课程核心内容,有机整合出多学科课程要素,引导学生通过多维度的知识学习构建起复合认知框架,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小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在教学设计层面,教师可以根据跨学科的教学原则,围绕课程内容确立教学目标,结合课堂活动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能。

以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How can I get there?"为例,本单元聚焦社会交际场景中的空间方位表述,涵盖有公共设施认知、路径指引对话及科技导航等内容,融合了人际沟通、社会服务与科技应用等多维度知识。基于单元特点,教师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准确辨识与运用公共设施类词汇(post office, hospital, cinema等)

2.熟练应用方位指示范式:"Where is the...? It's near/next to..."及路径指引结构:"How can I get to...? Turn left/right at..."

以上教学目标的设置均围绕核心主题展开,教师能够通过语言知识学习与地理空间认知、科学技术应用的融合教学,帮助学生实现跨学科知识整合与实践能力发展。

(二)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习兴趣

跨学科教学理念与英语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构建了综合性的学习框架。在此框架下,教师可采用项目式学习模式,设计出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活动,为学生搭建个性化发展平台。这种教学活动不仅能加强语言能力的培养,还能通过跨学科的知识迁移激发出学生的潜能。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Unit2 "Ways to go to school"为例,该单元聚焦交通工具认知与交通规范习得,涵盖文化比较、社会规则及科技应用等多维度内容。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活动一:城市交通规划师

教师在课前准备一副所在城市的简易比例地图,并提供城市主干道网格图及各类公共设施图标贴纸。学生分组合作,使用英语讨论规划出以下地点间的最优路线:①从学校到消防站需途径两个路口②从公园到医院需避开施工区域。在过程中需融入数学距离计算,同时回答出不同路线选择的社会效益,使学生从城市管理者的角度思考。

活动二:智能导航设计师

在活动一中规划完成的城市交通图的基础上,学生分组完成智能导航语言的录入。采用双语指令的方式,对司机真实的行车路线进行导航,使学生在练习口语表达的同时了解到简单的坐标定位知识。

这些教学活动通过真实问题的带动,帮助学生在语言技能训练中自然融入对真实生活的思考,使学生在解决“如何优化校园周边交通”等复杂问题时,同步发展批判性思维、数字化素养与跨文化沟通能力。

结语:总之,由于当前小学英语教育的碎片化,更加要求教师要系统性的构建起跨学科教育的框架,教师应实施跨学科教学策略,通过对多学科知识的融合,着力开发多维度、目标导向的课程模块。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立足充分结合现实情境,设计出不同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完成课堂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迁移与核心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俞璐男.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与思考——以5AM2U1 Grandparents单元教学为例[J].教育,2024,(26):61-64.

[2]吴健.基于思维品质提升的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J].天津教育,2022,(21):63-65.

[3]杭玉洁.小学英语项目式学习场域的创新建构[J].小学教学设计,2023,(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