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极端场景下面向弹性提升的微电网重构与优化调度策略

作者

侯占云

河南宁新储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河南平顶山 467031

摘要:在当前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时期,微电网稳定运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对此本文深入探讨提高系统弹性的微电网重构与优化调度策略并详述其背后技术原理且深入分析各种常见方法,进一步探讨这些策略在自然灾害、电力需求激增等不同极端场景下的应用情况,同时深入剖析微电网在极端条件下运行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微电网技术发展趋势,目的在于提供参考依据以帮助确保微电网在极端条件下可靠运行进而为社会提供持续稳定电力供应。

关键词:极端场景;微电网;重构;优化调度​

一、引言​

作为小型且可自我控制和管理的电力系统的微电网,在分布式能源接入、提高供电可靠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过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飓风、暴雪、地震等极端场景出现频率增加,极大威胁到微电网的稳定运行,在这些极端情况下微电网可能面临部分元件故障、电力供需失衡等问题,于是通过有效的重构与优化调度策略来保障其可靠运行以提升微电网在极端场景下的弹性,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与关键。

二、微电网重构与优化调度技术原理​

(一)微电网重构原理​

微电网重构主要涉及通过改变其内部联络开关及分段开关状态来调整网络拓扑结构这一原理,核心在于满足一系列既定约束条件前提下实现降低网络损耗、平衡负荷分布、提高供电系统可靠性之目的。例如在某个特定区域分布式电源发生故障或负荷突然增加情况时,可通过微电网重构迅速将其他区域电源重新接入受影响区域以保障电力供应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优化调度原理​

优化调度的原理侧重于对微电网内部包括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储能装置、传统发电机组等多种形式的不同类型电源进行出力的合理安排与调度,其通过运用优化算法并结合不同电源的发电特性、运行成本以及实时电力需求情况,旨在实现系统运行成本最小化、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以及供电可靠性最优化,比如在白天光照条件充足时会优先调度光伏发电,而在夜间或光照不足情况时则合理调配储能装置和其他电源的出力以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与经济性。

三、常见的微电网重构与优化调度方法​

(一)基于启发式算法的重构方法​

在微电网重构领域,被广泛采用的启发式算法如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等,以遗传算法为例,其通过模拟自然界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遗传、变异和选择机制对微电网的结构予以优化,具体是先对微电网的开关状态编码形成初始种群,再借由适应度函数评估每个个体(即一种开关状态组合)在降低网络损耗、提升供电可靠性等方面的表现,经多代的交叉、变异操作,让算法逐渐进化出最优的网络拓扑结构以达提高微电网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之目的。​

(二)模型预测控制的优化调度方法​

模型预测控制作为一种先进的优化调度方法,利用预测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电力需求、电源出力等关键参数加以预测,基于此预测结果可滚动地优化调度策略以适应电力系统动态变化,比如通过建立天气预测模型预估太阳能光伏和风力发电出力情况并结合实时负荷需求预测,调度系统便能提前调整各类电源出力计划,其特别适用于应对极端天气或其他不可预测场景下电力供需不确定性以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四、极端场景下的应用​

(一)飓风场景下的应用​

通过气象监测数据和模型预测于飓风来临前对可能受影响区域进行提前预估,微电网系统预先启动重构程序,将如海边风力发电机等易受飓风损坏的分布式电源隔离,同时调整网络拓扑以加强对如医院、应急指挥中心等重要负荷区域的供电保障;飓风过后出现部分线路故障和电源损坏时,优化调度策略发挥作用,优先恢复关键负荷供电,合理调配剩余可用电源出力以逐步恢复整个微电网正常运行。

(二)地震场景下的应用​

在地震发生致使大量电力设施受损的情况下,可凭借微电网重构迅速把未受损电源和线路予以重新组合形成临时供电网络来为应急救援设备、避难场所等提供电力,且通过借助优化调度依各区域应急需求合理分配有限电力资源以确保救援工作顺利开展,诸如优先保障医疗救援设备的电力供应同时控制非关键区域用电以维持微电网稳定运行。

五、面临的挑战​

(一)数据的准确性与实时性​

在极端场景下,对于重构与优化调度而言至关重要的是准确的气象数据、电力设备状态数据以及负荷需求数据,然而往往极端场景会致使数据采集设备受损,造成数据缺失、不准确或者传输延迟的情况,比如飓风有可能吹倒气象监测站,从而使得风速、风向等数据无法实时获取,进而影响对风力发电出力的预测以及优化调度的准确性。

(二)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微电网的重构与优化调度依赖可靠通信系统传输控制指令和数据,然极端场景下通信网络易遭破坏,像地震会致使通信基站倒塌、通信线路中断,通信一旦受阻,控制中心便无法及时获取微电网实时状态且无法下达有效重构与调度指令,对微电网弹性恢复能力造成严重影响。

(三)多目标优化的复杂性​

微电网重构与优化调度需同时考虑诸如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环境污染等多个目标,在极端场景下这些目标间权衡变得更为复杂,比如为快速恢复关键负荷供电可能需启动成本较高备用电源,此情形与降低运行成本目标产生冲突,于不同目标间寻得最优平衡点实属难题。

六、未来发展趋势​

(一)多源数据融合与智能感知技术​

未来更加注重的是多源数据包括气象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电力设备状态数据等的融合,借助智能感知技术达成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实时性之目的。就比如通过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大面积气象信息并结合地面传感器数据的方式,更精准地去预测极端场景对微电网的影响,从而为重构与优化调度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分布式协同控制技术​

随着微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复杂性日益增加的情况,分布式协同控制技术成为趋势,各分布式电源及负荷节点可凭借智能算法达成自主协调控制而无需依赖中央控制中心,在极端场景下,即便部分通信链路中断,各节点也能依据本地信息与预先设定的规则开展协同工作以提高微电网的自愈能力和弹性。

(三)考虑不确定性的鲁棒优化方法​

应对极端场景下不确定性之需,研究人员进一步开发的考虑不确定性的鲁棒优化方法,能够在参数不确定情况下,找到使微电网系统于各种可能场景下皆保持较好性能的重构与优化调度策略,以此增强微电网在极端条件下的抗干扰能力。

七、结论​

极端场景下以提升弹性为指向的微电网重构与优化调度策略,其之于保障微电网可靠运行意义重大。虽当前在数据获取、通信可靠性以及多目标优化等方面存有挑战,但伴随多源数据融合、分布式协同控制等技术的持续发展,微电网于极端场景下的弹性恢复能力呈逐步提升态势。往后,持续深入对相关技术展开研究并优化调度策略,这会为微电网在复杂多变的极端环境里稳定运行给予坚实保障,推动电力系统朝着更加可靠、智能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王治然,杨祺铭,黄玉雄,等.考虑动态互联微电网与网络重构的弹性配电网多源序贯协同供电恢复方法[J/OL].电力建设,1-16[2025-03-1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583.TM.20240926.1005.002.html.

[2]范浩宇.虚假数据注入攻击下微电网信息物理系统的安全控制[D].东北电力大学,2024.DOI:10.27008/d.cnki.gdbdc.2024.000405.

[3]孔惠文.基于能源交通融合系统弹性提升的功率控制与恢复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24.DOI:10.27140/d.cnki.ghbbu.2024.0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