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高效性的探析
仝娇媛 石新艳
山西运城市平陆县平陆中学 044300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高中化学教师要优化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氛围,丰富教学内容。因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创新,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高中生的主体地位,激发高中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高效性策略
引言
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之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应从多方面出发,首先要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其次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更加关注学生的反馈,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最终才能够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达到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目的。真正将化学知识进行深化,让学生拥有化学学科的思维能力,并树立积极探索的实践精神。
1目前高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与生活相脱离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探究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培养,并增强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性,这一目标的实现任重而道远.进行实践教学时,还有一些教师将化学和学生生活割裂开来,不注重引导学生围绕生活问题展开深入思考,致使实验教学流于形式.实际上,高中化学课程中有非常多的知识是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
1.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及自信心
首先,高中阶段的化学课程内容晦涩难懂,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化学理论知识,缺乏对化学实验及应用的深入了解。其次,缺乏互动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很少有主动参与实践的机会,很难体验到科学实验的乐趣。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自信心,不愿意参与讨论和互动环节,也不敢提出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2高中化学课堂高效性的策略
2.1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作为教育教学中的对象主体,需要有强烈的参与感和学习意识才能使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在高中化学课堂上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兴奋”起来,有学习的热情,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案,让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发言,找到化学学习的乐趣。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讲课,对于物质的量浓度进行计算,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进行过程讲解,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责任,为了使自己的讲解更加完美,避免讲解出现错误,学生就会有把这个知识点弄懂学透的恒心和毅力,讲课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己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等相关概念的掌握和记忆,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其他学生也能从中进行反思学习,发现自己想法的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知识面,拓宽思维,能力不同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的层级逐步深入,简化计算过程,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立思考和思维发展能力。
2.2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小组合作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之内,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并在课堂参与中掌握学习的技巧和能力.同时,还可通过教学方法创新,借助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高考背景下,明确提出了团队学习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促使学生以团队作为载体,在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真正实现“1+1>2”的教学目标.同时,学生在团队探究的过程中,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知识探究的能力等,真正实现了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实施,也给传统的化学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真正唤醒了高中生化学学习积极性.最后,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下,由于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究、用脑体会,使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全面发展,真正提升了高中化学学习效果.
2.3信息技术教学,增加趣味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如,运用投影仪、电脑等设备,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讲解知识,利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与记忆更为深刻。同时,教师也可以制作几个具有互动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操作,有效改善学生的参与性及学习成效。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见解,锻炼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还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最后,教师可以借助实例来讲解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并指导学生自主对案例进行分析,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知识更加生动、具体,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加形象化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化学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化学思维。
2.4构建化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创始人皮亚杰明确指出:认知的过程是把已经存在的凌乱、无序的知识有规律地组建起来.对于化学知识而言,其通常较为抽象,虽然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相关化学知识,但在具体问题的解决时,就会觉得不知所措.对其原因实施分析,通常是因为学生自身的建模意识以及建模能力缺乏,基于此,教师需注重通过建模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形成问题的解决能力.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模型构建通常占据着重要地位,模型构建并非是无所依赖的,而需将物质作为基础,构建具体、具象的模型,以促使学生能够深入、准确解读相关化学知识.学生可通过其自身的学习经验以及经验积累,对新知识实施归纳总结,从而使学生对知识认知由低阶段的感性认识逐渐上升至高阶段的理性化理解.因此,学生可经过化学模型的构建,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决,以促使学生的化学知识应用能力以及科学思维得到有效提升.
结语
高中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从而在学习中提高能力,增强自信,提升素养。本文结合化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总结分析了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若干策略,希望教师能够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孙翠香.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有效性教学的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32):98-99.
[2]谭光强.简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构建[J].当代教研论丛,2020(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