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谭玲玲

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00

摘  要:表达性艺术治疗是借助多样化艺术手段,为咨询对象创造一种非言语的表达与交流的平台,借此将个体的内在情感与状态转化为外在形式。对于不擅长或难以通过言语来表述自己的人群而言,该方法更能激发其参与热情。大学生身处充满挑战和压力的环境中,容易面临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表达性艺术治疗作为一种新型心理辅导方法,能够以一种轻松、易于接受的方式触及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增强团队凝聚力,使得大学生健康成长。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涵盖范围进行简要叙述,分析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作用,并深层次探究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旨在拓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路径,提高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效。

关键词:表达性艺术治疗;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应用;高校

近些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方式、就业结构发生改变。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颠覆性变化,更加追求精神生活。然而,社会的快速变迁也带来诸多心理适应上的挑战,稍有懈怠便可能落于人后。因此,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且趋于多样化。而表达性艺术治疗能够借助艺术媒介实现非言语沟通,有效助力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在团队心理辅导中,表达性艺术治疗不仅能引导大学生更深入认识自我,理解自己的情绪与需求,还能强化人际交往技能,促进团队合作精神的提升。

一、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涵盖范围

表达性艺术治疗源自20世纪30至40年代的精神医学运动,其涵盖范围广泛,注重将沙盘、绘画、音乐、舞蹈和戏剧等多种艺术媒介融入治疗过程,成为一种独特的心理治疗方法[1]。该方法的核心在于表达,而非艺术创作本身,鼓励治疗者通过艺术形式自由抒发内心的情感与想法。从起源来看,表达性艺术治疗深受心理分析和心理动力学的影响。早期,人们就通过在洞穴壁画上作画、在自然景观中留下诗文等方式,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内心的情感。随着心理学的发展,艺术治疗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成为心理治疗的重要途径[2]。近年来,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心理疾病治疗领域的应用尤为广泛,其接受度也越来越高。不仅适用于个体治疗,也广泛应用于团体心理辅导,对睡眠障碍、慢性疼痛、身心压力和焦虑症等心理疾病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此外,在心理辅导和班级教育辅导等领域,表达性艺术治疗同样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化解情绪,实现心灵的成长与蜕变。

二、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团队成员轻松表达

在团体辅导的情境中,成员通常面临着一定的压力,需要集中精神参与各种讨论和活动。然而,长时间的专注和紧张容易导致参与者感到无聊和压力累积,兴趣逐渐消退。而表达性艺术治疗则可通过轻松愉悦的活动形式,迅速调动成员们的情感,活跃现场气氛。在绘画、音乐冥想等艺术环节中,成员能够暂时放下心中的重负,通过色彩、旋律等艺术语言自由表达内心的感受。此种表达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释放压力,还能在无形中增进学生彼此间的熟悉度和默契。与此同时,表达性艺术治疗能够为个体提供独立思考和自我表达的空间,不强求每个人必须参与特定的游戏或活动,而是鼓励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尊重个体差异的做法,可以让团队成员在轻松的氛围中逐渐放松下来,更加积极地融入团体,实现轻松表达[3]。

(二)激发团队成员潜意识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深刻揭示人的精神意识层次,潜意识作为其中最深层的部分,蕴含着个体最真实的情感和欲望。在常规的团体辅导中,学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难以完全敞开心扉,将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而表达性艺术治疗则通过艺术活动,为学生提供安全、轻松的环境,使大学生团体能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自由表达自我。在艺术治疗中,学生通过绘画、音乐、戏剧等形式,可以将积压在心底的情绪和欲望释放和呈现出来,降低心理警惕性。此种状态下的表达通常更为真实、直接,能够反映出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对于指导者来说,表达性艺术治疗属于更为有效的方式,可以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针对性开展辅导工作。因此,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可以通过激发团队成员潜意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和潜在的心理问题。

(三)具有更加良好的疗愈效果

现代大学生普遍面临着多重压力,若长期得不到有效释放,便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而许多学生在面对传统心理辅导时,会因为各种原因而隐瞒病情,难以接受深入的治疗[4]。相比之下,表达性艺术治疗能够突破学生的心理防线,让学生情感得到表达与释放。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创作,与学生的内心紧密相连,反映参与者的情感和经历,学生不仅能够放松身心,还能在过程中获得满足感。此种满足感源于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和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从而实现从内心深处散发出的疗愈效果。此外艺术做为一种非语言的沟通媒介,可以帮助学生打破沟通障碍,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互动,为其提供抒发情感、满足心理需求的平台,从而具有更加明显的疗愈效果。

三、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一)绘画

绘画作为一种通过图画、色彩和线条表达心理状态的艺术形式,不仅能够激发个体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绪,更能在团体心理辅导中搭建起理解与沟通的桥梁。在大学生群体中,绘画往往能够触及其更为细腻敏感的心灵角落,帮助大学生以非言语的方式,自由而真实地表达自我。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绘画活动被赋予多种角色与功能。随意涂鸦与主题绘画,如“房—树—人”、家庭图、名片图等,都是常用的绘画形式,不仅能够激发成员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更能在无形中促进成员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5]。

例如,在团队破冰活动中,心理督导教师可以设计主题为“相识你我他”的绘画活动,有效帮助成员放松身心,减轻初次见面的焦虑感,从而快速融入团体之中。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辅导教师可以通过绘画制作桌牌的方式,打破传统自我介绍的单调与乏味。活动设计如下:每位成员需准备一张A4纸作为桌牌,一面写上自己希望被称呼的名字以及代表自己的颜色,另一面则写上真实姓名,并用彩笔进行装饰。在此过程中,成员便可以展现自己的创意与个性,用鲜艳的色彩描绘出心中的梦想与追求,或者用细腻的线条勾勒出对自我形象的认知与期待。在分享环节,成员需要逐一解释自己为何希望被那样称呼、为何选择该颜色代表自己,以及对桌牌涂鸦创作的简要说明。如此,不仅可以加深成员间的相互了解,更可以在无形中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与归属感。并且,通过绘画进行自我介绍的方式,也可以减少成员的紧张与防御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员能够自由地表达自我,分享内心的感受与想法。而创作过程中的思考与情感投入,更可以让成员在分享时讲述自己的故事与经历。此种互动与思考,不仅能够加深彼此间的了解与信任,更为后续的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切实发挥绘画这一表达性艺术治疗方式的优势。

(二)心理剧

心理剧由维也纳精神病学家莫雷诺首创,巧妙借助演剧的形式,让来访者通过角色扮演、替身、角色交换和雕塑等技术,生动再现生活事件,以此作为治疗的媒介[6]。如此,不仅能够为大学生提供表达自我、宣泄情感的渠道,也可以通过团体成员的互动与协助,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心理剧应用于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可以帮助学生应对各种心理挑战。

例如,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心理剧可以融入“重要他人”的主题活动中。活动开始,导演(治疗师)引导主角(一位在人际关系中感到困惑的大学生)思考并确定其生命中的重要他人。随后,主角在团体中挑选配角,配角将代表主角生命中不同阶段的关键人物。在心理剧的演出中,主角与配角共同再现与重要他人的互动情境,包括冲突、和解、遗憾和感激等复杂的情感纠葛。随着剧情的推进,主角逐渐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体验并表达着被压抑已久的情绪。同时,团体中的其他成员作为观众,也能够产生共情、反思,或者给予支持,共同为主角构建安全、信任和接纳的治疗环境。具体来分析,心理剧演出中,主角可以选择重现自己与父母的冲突情境。通过角色扮演,生动再现与父母之间的争执、误解和失望。在配角的协助下,逐渐意识到自己在沟通中的不足,以及父母背后的关爱与期待。随着剧情的深入,主角的情绪逐渐得到释放,开始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立场和感受。最终,在团体成员的共同支持下,主角找到与父母和解的方式,并决定在未来的生活中通过沟通,努力改善与父母的关系。心理剧的演出,不仅可以让主角实现自我成长和突破,也可以让团体中的其他成员受益匪浅。通过观察和参与,学会更好地理解和支持他人,并在团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让大学生在团体中找到归属感,与他人建立更加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音乐冥想

音乐作为一种跨越语言与文化的艺术形式,能够深深触动人心,引起共鸣。不仅能够引起个体的生理反应,改变脑电波、心率和呼吸节奏,还能够调节生理机能,进而影响情绪活动。通过声音、节奏和旋律的引导,能够帮助个体体验不同的情感,实现情绪调节。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音乐治疗可以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形式。主动音乐治疗鼓励来访者积极参与,通过歌唱、演奏乐器或伴随音乐舞动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而被动音乐治疗则侧重于聆听音乐和冥想放松,通过音乐的抚慰和引导,帮助个体缓解压力,放松身心。

例如,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可以设计以“生命线”为主题的音乐冥想活动。活动开始前,参与者会在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中,闭上眼睛,聆听一段精心挑选的音乐,如萨提亚的《感恩》冥想词。此段冥想词涵盖个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感恩、改变和寻找资源的主题,与即将进行的生命线活动紧密相关。在音乐和冥想词的引导下,参与者会逐渐放松身心,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唤醒潜意识中的记忆和情感。在冥想过程中,参与者会在纸上绘制出代表自己生命历程的坐标图,在坐标图的左侧标记“0”代表出生,在右侧标记预计寿命[7]。然后,将印象深刻的正性事件标注在横坐标上方,负性事件标注在下方,事件的影响程度通过与横坐标的距离表示。随着音乐的持续播放,参与者会沉浸在自己的生命故事中,用线条和色彩勾勒出个人的生命线。通过组织音乐冥想活动,参与者不仅能够在音乐的引领下,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梳理生命中的经历与情感,还能在分享环节中,增进彼此间的理解与共鸣。在团体心理辅导的情境中,音乐冥想为成员提供安全、私密的空间,使其能够在不暴露个人隐私的前提下,通过音乐表达自我,分享内心的感受与体验,促进成员间的相互信任与支持,还能在无形中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与归属感。

(四)沙盘游戏

沙盘游戏源于荣格心理学原理,自20世纪末传入中国以来,沙盘游戏迅速受到欢迎,并在改善人际关系、缓解考试焦虑以及治疗神经质等方面展现出效果。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沙盘游戏的应用不仅能够促进个体成长,还能增强团队凝聚力,改善人际互动[8]。特别是限制性团体沙盘游戏,通过设定一系列规则,模拟社会生活中的限制,可以帮助成员在互动中体验、感悟和反省,从而促进个人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成长。

例如,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辅导教师就可以采用限制性团体箱庭疗法,以“十年后的我们”为主题进行箱庭制作。活动中,成员通过抽签决定摆放玩具的顺序,每个人都选择并放置自己心仪的玩具,以此表达自己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愿景。在摆放过程中,虽然成员间不能交流,但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选择和摆放方式,逐渐感受到彼此间的差异和共性。当一轮结束后,成员可以选择放弃摆放玩具,或是对已摆放的玩具进行调整。在最后一轮结束后,赋予最后操作的成员对作品进行调整的权利,但不得添加新玩具。如此,不仅可以让成员有机会展现个人成长,还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和相互理解。在最后一次活动中,则可以以“笑迎未来”为主题,旨在帮助成员接纳自我,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与成就。成员通过回顾整个沙盘游戏的过程,珍惜彼此间的情谊,并将友善和感恩的情感带入未来生活。通过沙盘游戏,成员不仅可以收获成长和感悟,还可以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进而提高心理辅导效果,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与学习态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化解情绪,还能在团队中增进彼此间的理解和信任,实现心灵的共同成长。为此,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相关教育工作者应探索和完善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应用,为更多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为其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晓伟.表达性艺术心理辅导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路径探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4,27(04):55-60.

[2]周卉.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及具体体现[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4,(03):61-65.

[3]郑秋强,陈薏悦,杨薇薇.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宽恕水平的干预研究[J].西部学刊,2023,(22):111-114.

[4]刘浩恬,郑秋强.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辅导对学生心理韧性的干预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3,(19):77-80.

[5]马千珉,周建萍.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大学生心理素养提升中的作用[J].煤炭高等教育,2023,41(05):106-110.

[6]陈佳宜,郝宏伟,石丹丹,等.表达性艺术治疗在中医药院校心理教育的本土化运用研究[J].心理月刊,2023,18(14):179-181.

[7]陈嘉婕,王卓凯,孟硕.表达性艺术治疗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探究[J].北京教育(德育),2022,(01):85-88.

[8]丰榆雅.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提升贫困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应用与实践[J].校园心理,2021,19(03):284-286.

基金项目:山东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研究 ;编号: 24YZ20017346

作者简介:谭玲玲(1980-09),女,汉族,江西九江人;副教授,全国首届艺术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艺术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