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化学教材插图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莫乃冻
怀集县第一中学 526400
摘要: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教材作为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其内容和形式的设计都至关重要。 高中化学教材中,插图作为一种直观、生动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认知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将高中化学教材插图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插图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等探究活动。本文旨在对高中化学教材插图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策略进行深入探究,并提出具体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建议。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材插图;探究式学习
引言:探究式学习则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性,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将高中化学教材插图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可以形成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养。将高中化学教材插图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设计能力,能够充分挖掘插图的潜在价值,设计合理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学习。
一、高中化学教材插图的作用
1、增强直观性,辅助理解
高中化学教材中的插图能够将抽象的化学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的图像,极大地增强了教材的直观性,如原子结构、分子组成等复杂概念,通过插图的形式可以清晰地展示出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插图还能将微观的化学现象可视化,如分子运动、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等,这些原本无法通过肉眼观察的现象,通过插图的呈现,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从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2、提高记忆效果
插图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化学知识。与纯文字相比,插图更生动有趣,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观察和记忆插图,学生可以更轻松地回忆起所学的化学概念和实验现象。动态的插图,如化学反应过程的动画演示,能够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反应过程中物质之间的转化和变化,进一步提高了记忆效果。
3、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化学教材中的插图通常比文字更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展示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插图,学生可以感受到化学的魅力,从而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结合插图进行的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等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互动体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二、基于高中化学教材插图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1、利用插图作为探究式学习的起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作为探究式学习的起点,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插图以其直观、生动的特点,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探究式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探究精神。
例如,在讲解化学反应速率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不同反应速率的实验现象插图,如不同浓度的硫酸与锌反应的速度对比图。这些插图能够清晰地展示反应速率的差异,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借此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浓度的硫酸与锌反应的速度会不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进入探究式学习状态,促使他们主动去寻找答案,从而培养探究意识和能力。
2、结合插图设计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插图设计探究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验证插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或物质结构,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利用插图来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展示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的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确保实验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例如,在讲解乙醇的分子结构时,教师可以展示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插图,并引导学生根据插图设计实验来验证乙醇的分子结构。学生可以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现代分析技术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验证乙醇的分子结构。通过插图与实验现象分析的结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实验现象的本质原因,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利用插图进行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作为课堂讨论的话题,引导学生就插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物质结构或化学原理进行深入讨论。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中的插图设计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
例如,在讲解酸碱中和反应时,教师可以展示酸碱中和反应的插图,并组织学生围绕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应用等方面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观点,拓宽思路,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教师还可以结合插图进行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分析插图所示的实验现象或物质结构,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利用插图进行课外延伸和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课外延伸和拓展学习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和视野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插图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进一步了解插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物质结构或化学原理。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中的插图设计课外实验任务,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探究实验。
例如,在讲解环境污染与治理时,教师可以展示环境污染的插图,并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等。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获取更多信息,拓宽知识面。通过课外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验证所学知识,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还可以结合科技前沿,利用插图展示化学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5、利用插图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插图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声音等多媒体效果来增强插图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教师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模拟教材中的插图所示的实验现象或物质结构。
例如,在讲解化学反应速率时,教师可以将不同反应速率的实验现象插图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并通过动画来模拟反应速率的变化过程。这样的多媒体课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化学世界的奥秘,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对物质结构的理解。
结束语:综上所述,通过插图与探究式学习的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这一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探索插图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在其他化学知识领域的应用。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等,来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郭震.高中化学教材栏目与插图分析——以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教材为例[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22,(Z3):9-15.
[2]罗思源,伍晓春.基于ACC图分析工具的新旧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教材插图比较[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3,44(03):13-21.
[3]张健.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实践与效果评估[J].天津教育,2024,(36):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