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治疗及饮食研究

作者

李媛媛

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光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406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属于常见内分泌疾病,由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不足引发代谢率降低以及多系统功能紊乱 [1]。患者常常伴有血脂异常,例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2]。左甲状腺素钠片是治疗甲减的标准药物,不过部分患者血脂改善效果不理想。饮食干预作为辅助手段,对调节甲减患者代谢有潜在价值。本研究旨在探究饮食干预联合左甲状腺素钠片对甲减患者甲状腺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12 月在本院内分泌科就诊的 200 例甲减患者。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里甲减诊断标准(血清 TSH 升高,FT3、FT4 降低);年龄在 18 到 65 岁之间;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妊娠、哺乳期女性以及近 3 个月使用影响甲状腺功能药物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100 例。对照组中男性 38 例,女性 62 例,平均年龄(42.5± 8.3 )岁;观察组中男性 42 例,女性 58 例,平均年龄( 43.2±7.9 )岁,两组基线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左甲状腺素钠片,初始剂量为 25-50μg/d ,晨起空腹一次性服用。每 4 - 6 周复查甲状腺功能,依据 TSH、FT3、FT4 水平调整剂

量,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饮食干预(1)碘元素调控:指导患者依据居住地区调整碘摄入。若处于碘缺乏地区,适当增加碘盐以及海带、紫菜等海产品的摄入;若在高碘地区,则减少高碘食物摄入,防止过量摄取。(2)营养结构优化:注重饮食均衡,增加瘦肉、鱼类、豆类等优质蛋白的摄入;多食用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与膳食纤维;选择橄榄油、鱼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3)饮食行为规范:培养规律进餐习惯,定时定量进食,控制每餐食量,晚餐避免过饱,睡前禁止进食。

1.3 观察指标

表1 两组甲状腺功能情况比较

治疗 3 个月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 TSH、FT3、FT4 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TC、TG、LDL- C 水平。所有检测都严格按照试剂盒(罗氏诊断)及仪器(Hitachi 7600 -020)操作说明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 SPSS22.0 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 t 检验;计数χ ²检验。 ρ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 TSH 水平低于对照组,FT3、FT4 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TC、TG、LDL - C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

表2 两组血脂比较

广。后续研究可进一步探索不同饮食模式对甲减患者的长期影响,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更精准的方案。

3 讨论

甲减患者因为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造成肝脏对 LDL - C 受体表达减少,致使血脂代谢能力下降 [3]。左甲状腺素钠片通过补充外源性甲状腺激素,能够改善甲状腺功能,不过部分患者血脂异常改善不太明显 [4]。本研究显示,饮食干预联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后,观察组 TSH 水平进一步降低,FT3、FT4 水平显著升高,表明饮食干预可协同药物优化甲状腺功能。

饮食干预对血脂的调节作用显著。合理摄入碘元素能避免因碘失衡引发的甲状腺功能波动;优质蛋白与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脂质代谢,减少胆固醇合成;限制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可直接降低外源性脂质摄入 [5]。本研究中,观察组 TC、TG、LDL - C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证实饮食干预可有效改善甲减患者血脂异常,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总的来说,饮食干预联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甲减,在改善甲状腺功能与调节血脂方面具备协同优势,且方法简单、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

参考文献:

[1] 张道梅,王艳秋,陈丽娟,陈曦,王安玲.131I 治疗前忌碘饮食宣教单设计与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4,21(05):765-769.

[2] 李凌梅,章小宏.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妊娠期糖尿病伴亚临床甲减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24,22(06):59-63.

[3]王海涵.甲减患者接受针对性健康教育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2,37(09):119-121.

[4] 普云,王兴勇,王丹,刘燕.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01):19-21.

[5]张明玮.初发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与血清肌酐(Cr)、 胱抑素(Cys C)的关系研究[J].吉林医学,2021,42(07):1726-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