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墩文化视野下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幼儿动手能力与创造力发展探究
韩晶晶
奇台县第五幼儿园 新疆奇台县 831800
引言
本研究聚焦于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如何有效引导和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创造力。以唐朝墩文化为案例,探讨其独特艺术风格和文化特征如何成为富有成效的教学资源。研究显示,将本土文化融入教学不仅可以增强教学效果,也能显著提升孩子们的艺术技能和创新能力。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活动实施,本文证实了以唐朝墩文化为背景的美术教学策略,有效促进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1、文化背景和理论基础
1.1 唐朝墩文化概述
唐朝墩文化作为中国古代多元文化交融的典型代表,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艺术价值。其核心载体——唐朝墩古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始建于唐贞观十四年(640 年)前后,历经唐、高昌回鹘、西辽、蒙元等时期,至14 世纪逐渐废弃。遗址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6 万平方米,整体布局严谨,功能分区明确,包括带有围墙的唐代院落遗址、坐西朝东的佛寺遗址、罗马风格的公共浴场遗址及做东朝西的景教寺院遗址等重要遗迹。
在艺术风格上,唐朝墩文化展现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显著特征。佛寺遗址的建筑布局与装饰艺术,既保留了中原佛教寺院的传统形制,又融入了西域地域特色;罗马式浴场遗址的“ 挑空式地板” 供热系统与砖砌支撑柱结构,则体现了古罗马建筑技艺与本地自然环境的结合;景教寺院遗址中的壁画,人物形象丰腴饱满、笔触圆润柔和,既有唐代绘画的技法传承,又包含景教特有的宗教符号。这些遗迹出土的文物,如陶器(多见泥质陶和夹细砂陶,以灰陶为主,红陶次之,另有少量夹砂黄褐陶,灰陶表面多带有黑灰色陶衣,红陶表面多带有黄褐色陶衣;器身以素面为主,常见纹饰包括横断梳篦纹、水波纹、弦纹、连珠纹、斜向压印纹,个别带有墨书、刻划汉字和刻划符号,器形主要有盆、罐、瓮、盘、碗、器盖等)、瓷器、玻璃器及建筑构件(还包括铁器、铜器、骨器、石器等多种材质),进一步印证了唐朝墩文化在物质层面的多元性。
从文化特征来看,唐朝墩古城作为丝绸之路北道的重要节点,是中原王朝与西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其遗址中发现的陶器、钱币、察合台银币、建筑物件、壁画以及汉文、回鹘文和叙利亚文等多种文字遗存,以及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共存的历史事实,均表明唐朝墩文化在促进东西方文明互鉴、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文化背景为幼儿园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挖掘唐朝墩文化的艺术元素与精神内涵,可有效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创造力,培养其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1.2 幼儿动手能力与创造力理论探析
幼儿动手能力与创造力是幼儿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动手能力指幼儿通过活动实践所表现出的操作、运动和手工技能。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动手能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创作、绘画、剪贴和拼插等方面[3]。创造力是指幼儿在面对问题和任务时,通过独特而有创意的方式进行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参与具有文化内涵的美术活动,能够加深他们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以唐朝墩文化的陶罐为例,幼儿可以通过玩泥巴、泥巴拓印、认识陶泥及工具、亲手制作陶罐、进行拉胚成型以及线描画装饰等活动,深入了解和体验唐朝墩文化在陶器制作方面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这些活动不仅让幼儿有机会亲身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还能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唐朝墩文化独特艺术风格的认识。通过细致参与这些与唐朝墩文化紧密相关的美术活动,幼儿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2、唐朝墩文化与幼儿美术活动的应用
2.1 唐朝墩文化元素在幼儿美术活动的运用
唐朝墩文化作为多元文化交融的典型代表,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元素与精神内涵,为幼儿美术活动提供了独特且富有成效的教学资源。将唐朝墩文化元素融入幼儿美术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创造力,还能培养其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在色彩运用上,唐朝墩文化中的壁画、陶器等文物展现出了鲜明而丰富的色彩搭配。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这些文物中的色彩特点,如壁画中人物服饰的绚丽色彩、陶器上釉色的变化等,鼓励幼儿在绘画或手工制作中尝试运用这些色彩,创作出具有唐朝墩文化特色的作品。
在造型设计上,唐朝墩文化的壁画、陶器等文物同样提供了丰富的造型灵感。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唐朝墩文化的壁画和陶器特色,例如壁画中人物服饰的流线型设计、陶器的圆润造型等,引导幼儿观察并模仿这些造型进行创作。同时,鼓励幼儿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结合现代审美观念对唐朝墩文化的造型进行再创作,如设计融入唐朝墩元素的现代服饰图案或创新陶器造型等。
在图案装饰上,唐朝墩文化的文物中常见各种精美的图案,如莲花纹以及更为丰富的器身纹饰,包括横断梳篦纹、水波纹、弦纹、连珠纹和斜向压印纹等。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习这些图案的绘制方法,并鼓励他们在作品中运用这些图案进行装饰。此外,还可以引导幼儿根据唐朝墩文化的主题创作自己的图案,如设计具有唐朝墩特色的服饰图案、器物纹样等。
通过将唐朝墩文化元素融入幼儿美术活动,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还能让幼儿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本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力与文化素养,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影响评估
为了评估唐朝墩文化视角下幼儿园美术活动对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影响,选取了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设立以唐朝墩文化元素为主题的美术活动,对参与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发展进行了系统评估。在评估过程中,主要考察了幼儿在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方面的表现与发展情况。
对于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了他们在参与唐朝墩文化美术活动时的手部动作、手眼协调以及精细动作的表现。结果显示,通过与唐朝墩文化元素相关的玩泥巴、泥巴拓印、认识陶泥及工具、泥塑制作、拉胚成型以及线描画装饰等活动,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他们在进行线描画装饰时,能够更加灵活地使用画笔,展现出较强的绘画技巧和细腻的表现能力。在泥塑制作过程中,他们的手部协调能力明显增强,能够准确地控制陶泥和工具,完成精细的陶罐和陶器作品。这表明,唐朝墩文化美术活动对幼儿的手部动作和精细操作技能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于幼儿的创造力,通过观察和评估他们在美术活动中的创作过程和成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参与唐朝墩文化美术活动,幼儿的创造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发展。他们在玩泥巴、泥塑制作以及线描画装饰等创作中,展现出了独特的创意和丰富的想象力,成功地将唐朝墩文化元素融人自己的作品中。这表明,结合唐朝墩文化的美术活动对幼儿的创造力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结束语
本文通过将唐朝墩文化元素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深人探讨了其对幼儿动手能力与创造力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结合唐朝墩文化的美术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能促进他们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这一发现为幼儿园美术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强调了本土文化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未来,期待更多的幼儿园能够采纳这种富有文化内涵的教学策略,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创作空间和学习体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技能,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明.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策略[J].新纪实·学校体音美,2020,0(03):00115-00115.
[2] 翟 婧 . 探 究 幼 儿 园 美 术 活 动 中 幼 儿 创 造 力 的 有 效 培 养 [J]. 今天,2023,(04):0238-0239.
[3]钱文文.探究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儿童的创造力[J].智力,2021,(01):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