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PLC 技术的应用分析

作者

姚富强

身份证号:130303198507280939

1 PLC 技术的特点

(1)系统运行可靠性强。同其他技术相比,这类技术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有效防范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这就能够整体保障该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同时,该系统还具有较为灵活的发展适应性,能够有效应对不同的作业环境,继而保障作业安全与成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身就是复杂综合的系统,任何设备在运行中都容易受到内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在实践过程中,人们科学运用好PLC 技术,能够实现对系统高效统筹管理,能够实现对系统精细全面分析研判等,继而真正保障系统可持续化运行。(2)反应灵敏且速度较快。PLC 控制系统内部将传统的触电继电器,替换为辅助继电器,并且去除了内部导线的连接,极大缩短了各个节点的传输。可以说,在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PLV 技术的运用,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实现快速反应,能够灵活高效地应对各类突发情况及问题,确保整个系统高效且平稳化运行。

2PLC 技术的应用优势

PLC 是一种专门应用于工业领域的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的视域下,PLC 本质上是一种支持编程的存储器,可以存储顺序控制、运算、记数、定时等操作指令,并将这些指令输入机械设备,以控制机械设备的运作。PLC 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 4 个方面:(1)可靠性。应用 PLC 技术,电气设备的开关动作是基于微电子技术,由无触点的半导体电路控制的,这种电路结构本身对工业环境中的粉尘、震动,以及温湿度条件具有极强的耐受性能。从硬件上看,这种半导体电路的配套硬件也具有屏蔽、滤波等抗干扰性能。从软件上看,PLC 系统自带数据保护、故障诊断等模块,能够有效抵抗干扰。这使得在电气工程运行环境中应用PLC 技术更加可靠。(2)编程简单。PLC 支持使用梯形图语言进行编程,即使是计算机知识储备较少的人也能够顺利掌握编程方法。此外,PLC 编程的顺序功能图,也是直观、具象的结构块控制流程图,程序逻辑和控制流程更易理解。(3)布设简单。PLC 系统中的元件属于“ 软元件” ,而且直接用程序连接,无须硬接线。同时,PLC 的重量轻,体积也比较小,这使得布设更加简单,工程量少、施工周期短。

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PLC 技术的应用

3.1 在控制开关当中的应用

PLC 系统的模块化设计使得维护和管理变得更加容易和方便,还可以在需要时更换单个模块,而无需重新设置整个系统。此外,PLC 系统还具有自我诊断和故障检测功能,当系统出现问题时,PLC 系统可以自动检测并报告问题,从而让维护人员更快地采取措施。在电气工程控制开关中,PLC 可以实现对电气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测,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益。PLC 可以根据预设的逻辑和规则执行各种操作,例如打开或关闭开关、调节电气设备的温度和压力等。PLC 还可以与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进行通信,以获取关键的输入和输出信号。这些信号可以用于监测设备的状态,并在需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除了数字信号控制电气设备,PLC 系统的高安全性水平还得益于其模块化设计。PLC 系统的模块化设计使得维护和管理变得更加容易和方便,还可以在需要时更换单个模块,而无需重新设置整个系统。此外,PLC 系统还具有自我诊断和故障检测功能,当系统出现问题时,PLC 系统可以自动检测并报告问题,从而让维护人员更快地采取措施。这些特性使得PLC 系统具有更高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也使得其运行的安全性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另外,PLC 系统支持远程监控,可以通过网络远程访问PLC 系统。此外,PLC 系统还有一些高级功能,例如自动备份和自动更新,这些功能可以帮助系统管理员更好地维护PLC 系统并确保其总是处于最新状态。

3.2 顺序控制

首先,PLC 主机的电源独立且不相互干扰,这是确保其稳定运行的基础。通过这一设计,可以确保在电力波动或其他电源问题出现时,PLC 主机仍然能够保持正常工作状态,从而避免生产中断或数据丢失等问题。其次,输入和输出模块采用电光隔离的形式分开,这是为了降低电路干扰和电磁干扰的影响。电光隔离技术有效地隔离了输入和输出信号,防止它们相互干扰,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也有助于减少误操作和数据丢失的风险。监视电路的安装是为了确保PLC 主机的 CPU 能够稳定运行,通过监视电路,我们可以实时监测主机的运行状态和性能参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从而确保生产流程的顺畅进行。外部工作环境的密封、防尘和抗震设计是为了保护PLC 主机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这种设计不仅可以延长PLC 主机的寿命,还可以提高其可靠性。同时,具备强抗干扰性能的PLC 系统可以在嘈杂的工厂环境中正常运行,而不受电磁干扰的影响。强抗干扰性能进一步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确保PLC 主机能够稳定运行,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此外,PLC 系统还具备强大的故障诊断能力,能够及时发出警报以便事故处理。这意味着当系统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操作人员可以迅速采取行动,减少生产中断的时间,并降低损失。

3.3 在变频器自动化控制上的应用

在变频器自动化控制过程中,PLC 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为对变频器的模拟控制,通过准确地输出指令,运用模拟量控制变频器运行,使变频器、输出正确的频率控制信号,由此控制电气设备频率。如果采用硬接线的形式,将变频器与自动控制元件连接,则容易出现线路电压整体大幅下降的情况,影响控制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而PLC 技术的应用无须硬接线,只需连接相关的通信接口即可对变频器的运行进行监视和控制,规避上述问题,使变频器的自动化运行更加稳定,有助于提升电气设备自动化水平。构建变频器PLC 控制模块时,需要先确保电源供电正常,再开启PLC 模块,并为PLC 模块设定一个准备按钮,以免变频器接受供电驱动时,PLC 对变频器的变化识别错误,出现错误动作。此外,要根据控制原理图进行PLC 布设,以保证PLC 模块能够正常监测、控制变频器运作,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水平。一般来说,PLC 技术支持提前进行编程,但后续如果出现变动,要及时进行调整,确保编程的准确性,以免影响对变频器的控制效果。

4 结束语

有效运用PLC 技术,可以优化电气工程,提高其自动化控制运行水平、作业效率,增强作业效果。在电气工程的变频器自动化控制、能源系统自动化控制、开关自动化控制以及自动化控制通信方面应用PLC 技术,能够获得更好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效果,同时,通过针对 PLC 技术的具体应用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方法,可以促进PLC 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的有效应用,从而更好地发挥该技术的优势,推动电气工程自动化领域的持续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碧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 PLC 技术的应用研究 [J]. 低碳世界, 2024, 14 (01): 58-60.

[2]王彦博. PLC 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J]. 电气技术与经济, 2024, (01): 313-315.

[3]于建勇. PLC 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J]. 大众标准化,2023, (22): 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