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艺术核心素养培育探究

作者

胡剑锋

江门市实验小学 广东江门 529000

一、情境音乐教学法的内涵与特点

情境音乐教学法有目的地创设与音乐作品相关联的情境,包括生活场景、故事情节、文化背景等,使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理解音乐的内涵,进而促进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提升艺术核心素养。创设富有情感的情境,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使其与音乐作品产生强烈共鸣。如在教唱《歌唱二小放牛郎》时,通过讲述二小英勇牺牲的故事,营造悲壮的情境氛围,让学生在情感触动下更深刻地体会歌曲的情感内涵,增强对音乐情感的感知与表达能力。

二、情境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唱课中对艺术核心素养的培育作用

(一)审美感知素养的培养

在情境创设中,引导学生敏锐感知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要素。以人音版《茉莉花》教唱课为例,教师创设江南水乡的情境,展示水乡美景图片,播放轻柔的流水声作为背景音乐,在这样的情境中让学生聆听歌曲。学生能够更清晰地感知《茉莉花》优美婉转的旋律、舒缓的节奏以及清新淡雅的音色,从而提升对音乐形式美的感知能力。深化音乐情感体验情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在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时,教师创设公园划船的情境,描述阳光明媚的湖面、欢快嬉戏的儿童等画面,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歌曲所传达的愉悦、轻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的细腻感知与审美体验。

(二)艺术表现素养的提升

生动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演唱兴趣与表现欲望。在人音版《幸福拍手歌》教唱课中,教师创设欢乐的派对情境,布置彩色气球、彩带等装饰,引导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演唱。学生受到情境感染,会更加热情洋溢地演唱,并且通过拍手、跺脚等身体动作增强演唱的表现力,使演唱更具感染力。在情境互动中,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演唱技巧。如在《小螺号》教唱课中,教师创设海边的情境,让学生模仿海浪声、海鸥叫声等,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气息的控制与声音的弹性,使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体验中学会运用正确的演唱技巧,提高演唱水平。

(三)创意实践素养的促进

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与灵感源泉。在人音版《闪烁的小星》教唱课中,教师创设星空探索的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在星空中遨游,看到不同形状、颜色的星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新的歌词或旋律片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作能力。学生在情境中能够尝试多种创新的表演形式。在《我是少年阿凡提》教唱课中,教师创设阿凡提故事的情境,学生除了演唱歌曲,还可以结合故事内容进行舞蹈创编、戏剧表演,将歌曲以音乐剧的形式呈现,拓展了表演的维度,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创意实践能力。

(四)文化理解素养的深化

通过创设本土文化情境,让学生深入了解本土音乐文化内涵。在人音版《编花篮》教唱课中,教师介绍河南地区的民间风俗、花卉文化等,让学生明白歌曲是河南民间文化的生动体现,从而增进对本土音乐文化的认同感与传承意识。情境音乐教学还能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领略多元音乐文化魅力。在教唱《雪绒花》时,教师创设奥地利的文化情境,介绍奥地利的音乐传统、阿尔卑斯山的美景以及当地的民俗风情,让学生在感受歌曲优美旋律的同时,理解西方音乐文化的独特韵味,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欣赏能力。

三、情境音乐教学法在人音版小学音乐教唱课中的实施策略

(一)基于教材作品创设故事情境

深入挖掘人音版教材中音乐作品的故事性元素,创编引人入胜的故事。

例如在《小红帽》教唱课中,教师详细讲述小红帽在森林中遇到大灰狼的完整故事,在故事发展过程中适时引入歌曲片段的教唱。从小红帽出发去外婆家的欢快情节对应歌曲的前奏与主歌部分,到遇到大灰狼的紧张情节对应音乐的节奏变化,让学生在故事的引导下逐步理解歌曲的结构与情感变化,最后通过完整的故事表演唱巩固歌曲学习成果。

(二)运用多媒体资源构建情境

充分利用多媒体丰富的资源优势,为人音版教材教唱课打造生动情境。在《动物狂欢节》教唱课中,教师收集各种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高清视频片段,如大象的沉稳步伐、猴子的活泼跳跃、天鹅的优雅姿态等,并配合相应的音乐段落播放。同时,展示作曲家圣 - 桑的创作背景资料与图片,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中感受音乐与动物形象的完美结合,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记忆。

(三)组织角色扮演体验情境

结合人音版教材中的音乐作品特点,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根据角色性格特点与情节发展演唱相应的歌曲片段,如白雪公主的温柔歌声、小矮人的欢快合唱、皇后的阴险独唱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深入角色内心世界,增强对音乐情感的表达与艺术表现能力,同时提升合作与沟通能力。

(四)联系生活实际营造情境

将音乐作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营造贴近生活的情境。在《洗手绢》教唱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家中洗手绢的场景,包括准备水盆、肥皂,搓洗手绢的动作与心情等。然后在课堂上模拟洗手绢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音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演唱的自然度与情感真挚度。

四、情境音乐教学法在人音版小学音乐教唱课中的实施要点

一是情境创设的适切性。情境创设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避免情境过于复杂或幼稚,确保情境能够有效辅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促进艺术核心素养的培育。

二是音乐主体地位的凸显。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聚焦于音乐本身,通过情境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旋律、节奏、歌词等要素,避免因过度追求情境效果而忽视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三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要提供足够的自主空间与引导支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与表现力,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实现艺术核心素养的提升。

总之,情境音乐教学法在人音版小学音乐教唱课中对新课标艺术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小学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情境音乐教学法的价值,深入研究人音版教材作品,灵活运用多种情境创设策略,注重教学实施要点,为学生打造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音乐教唱课堂,实现全面发展与艺术素养的升华,为其未来的艺术成长与文化传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张媛.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21.

[3]《声乐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研究论文 》瑞文网,2021.

注:本文系广东省中小学“ 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 专项科研项目2024年度课题《基于新课程标准艺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编号:BQW2024TXW00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