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英语与专业课融合教学的案例开发与实践
付秀娟
垫江职业教育中心 408300
引言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已成为中职教育的重要目标。英语作为基础文化课程,其传统教学模式与专业培养需求存在明显脱节,学生英语应用能力难以满足职业发展要求。推动英语教学与专业课的深度融合,是提升中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路径。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情境化、实践性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架起英语学习与专业应用的桥梁。本研究立足于中职教育实际,探索英语与专业课融合教学的案例开发与实践模式,旨在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新范式,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支持。
一、融合教学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分析
1.1 职业教育类型特征要求
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职业性特征,要求各门课程教学都应服务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英语作为交流工具和文化载体,其教学必须与专业需求紧密结合,才能体现职业教育价值。融合教学正是顺应这一类型特征的必然选择。
1.2 语言学习的情境化规律
二语习得研究表明,语言能力的发展离不开真实的使用情境。专业领域为英语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语境资源,通过专业情境中的语言实践,能够有效促进语言知识向应用能力的转化。这种情境化学习是语言掌握的内在要求。
1.3 学生认知的特点需求
中职学生普遍对抽象理论知识接受度较低,而对与未来职业相关的内容表现出更强的学习动机。融合教学通过将英语学习嵌入专业情境,符合中职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果。
1.4 复合型人才培养趋势
随着产业升级和国际化发展,单一技能型人才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具备专业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具竞争力。融合教学正是培养这种复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案例开发的基本框架与流程
2.1 需求调研与分析
系统开展行业企业调研,深入了解各专业领域的英语应用需求:通过岗位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中的英语使用场景;通过企业访谈收集实际案例素材;通过毕业生跟踪获取能力反馈。需求分析是案例开发的基础环节。
2.2 案例目标确定
基于调研结果,明确案例的教学目标:语言目标侧重专业词汇、常用表达和语篇特征的掌握;能力目标关注专业情境中的听说读写技能;素养目标培养职业意识和跨文化理解。多维目标的设定保障案例的教育价值。
2.3 内容设计与组织
遵循真实性、典型性、教育性原则设计案例内容:选取真实工作场景作为案例背景;设计完整的任务情境和问题链;提供必要的语言支持和专业知识补充;编排符合认知规律的教学流程。内容设计决定案例质量。
2.4 形式开发与呈现
采用多样化形式呈现案例:文字描述型案例适合阅读训练;视频情境型案例利于听说培养;模拟任务型案例侧重综合应用;混合多媒体案例增强学习体验。形式创新提升案例吸引力。
三、融合教学的实践策略与方法
3.1 职业情境创设策略
在英语课堂中再现专业工作场景:利用实物、图片、视频等创设物理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职业角色;设计真实或仿真的工作任务。情境的真实性直接影响融合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职业沉浸感,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环境中体验到未来职业的真实挑战和工作流程。
3.2 专业任务驱动策略
以专业领域的典型任务组织教学:如设备英文说明书阅读、工艺流程图解、涉外服务对话等。任务设计应体现完整的工作过程,融合专业操作与语言应用,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专业知识,同时也锻炼了英语应用能力,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的双重提升。
3.3 双语渗透教学策略
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机融入英语元素:标注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讲解国际通用的符号和标准;介绍相关领域的国际发展。自然渗透促进语言与专业的深度融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作业中使用英语,逐步习惯在专业学习中使用英语进行思考和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双语应用能力。
3.4 项目协同教学策略
开展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协作教学:共同设计教学项目;分工实施相关环节;联合评价学习成果。团队协作保障融合教学的顺利实施。通过跨学科的团队合作,教师们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教学体验。
四、教学实施与组织管理
4.1 课程体系重构
优化课程设置,促进英语与专业课的有机衔接:在英语课程中增设专业英语模块;在专业课程中设置英语应用环节;开发跨学科的融合型课程。系统设计保障融合的持续性。通过课程体系的重构,可以确保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不断提升英语水平,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4.2 教学资源建设
开发配套融合教学资源:编制专业情境英语案例集;制作双语教学视频;建设共享资源平台;开发互动实训软件。资源支持提升教学实施效果。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3 师资团队培养
提升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组织英语教师专业见习;开展专业课教师英语培训;建立定期教研机制;鼓励合作开发教学案例。师资水平决定融合深度。通过师资团队的培养,可以确保教师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以适应融合教学的需求。
4.4 教学环境创设
改善融合教学的物质条件:建设专业英语实训室;配备情境模拟设备;优化数字化学习环境;提供移动学习支持。环境建设保障教学创新。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真实和高效的学习体验。
结语
中职英语与专业课融合教学的案例开发与实践研究,通过系统构建职业导向的教学案例和实施策略,有效促进了语言学习与专业培养的有机统一。本研究提出的融合模型和实践路径,为破解英语教学与专业需求脱节的难题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对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推进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开发案例的深度,完善跨学科教学团队的建设,优化融合教学的评价体系,使英语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的职业发展。未来,随着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和教育技术的不断创新,融合教学将向更加深入、更加灵活的方向发展,为中职教育质量提升做出更大贡献。英语与专业课的深度融合,必将成为中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卞晓黎. 中职英语跨学科校本教材的探索与研究[J]. 知识文库,2025,41(05):80-83.
[2]吴小燕.工匠精神融入中职英语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5,(03):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