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篮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应急处理策略研究

作者

胡新源

河源市源城区雅居乐中学 广东省河源市 517000

一、初中篮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类型与原因

(一)运动损伤的类型

在初中篮球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包括扭伤、擦伤、挫伤等。扭伤主要发生在踝关节、膝关节等部位,例如在篮球课上学生进行快速变向跑、急停跳投等动作时,踝关节承受较大的扭转力,如果关节周围的韧带强度不够或者热身不充分,很容易发生扭伤。擦伤多见于身体暴露部位,如手臂、腿部等,在篮球对抗、摔倒时与地面或其他物体摩擦就会产生擦伤。挫伤则常发生在肌肉较为丰富的部位,如大腿、臀部等,在篮球比赛或者训练中的身体碰撞可能导致局部肌肉挫伤。

(二)运动损伤的原因

1. 准备活动不充分

根据运动生理学原理,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以提高身体的温度,增加肌肉、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降低肌肉的黏滞性。然而在初中篮球教学中,部分学生往往轻视准备活动,或者教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得准备活动的时间过短、内容不全面。例如在人教版教材的篮球教学单元中,教师可能因为急于进行篮球技术教学,而缩短了准备活动中的关节活动操、慢跑等环节,导致学生在后续的篮球活动中容易受伤。

2. 技术动作不规范

正确的篮球技术动作是保证安全运动的关键。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对篮球技术的掌握能力有限。如果在教学中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学生很容易形成错误的技术动作。例如在投篮动作中,学生可能因为发力顺序不正确,用手臂强行发力而不是借助下肢和腰腹的力量传导,这样会增加手臂和肩部肌肉的负担,长期下来容易造成肌肉拉伤。在人教版教材的篮球投篮教学中,教师如果没有强调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只是让学生简单模仿,就会增加运动损伤的风险。

3. 运动负荷过大

初中学生的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有限。在篮球教学中,如果教师安排的运动量过大,如长时间高强度的篮球比赛或者连续多次的高强度训练,会使学生的身体疲劳,肌肉力量下降,反应能力变弱。例如在人教版教材的篮球教学比赛单元中,如果教师没有合理控制比赛的时间和强度,让学生在疲劳状态下继续比赛,学生受伤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二、初中篮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策略

(一)充分的准备活动

1. 合理安排准备活动内容

教师应根据篮球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身体状况设计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应包括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项性准备活动。一般性准备活动如慢跑、关节活动操等,使身体各部位得到预热。专项性准备活动则针对篮球运动,如篮球运球的原地高抬腿运球、投篮动作的无球模仿练习等。例如在人教版教材的篮球教学中,在进行篮球运球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先进行 2 - 3 分钟的慢跑,然后进行关节活动操,最后进行原地高抬腿运球练习作为专项准备活动,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身体的适应性,减少运动损伤。

2. 保证准备活动的时间

准备活动的时间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天气情况等因素进行调整。一般来说,准备活动的时间不应少于10 - 15 分钟。足够的时间可以确保身体各器官、系统充分被调动起来,肌肉、韧带等组织达到适宜的工作状态。在寒冷天气时,准备活动的时间应适当延长,因为低温会使肌肉的黏滞性增加,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预热。

(二)规范的技术教学

1. 分解技术动作教学

教师应将复杂的篮球技术动作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部分进行教学。例如在篮球传球教学中,可将双手胸前传球分解为持球姿势、发力顺序、传球方向等几个部分。先让学生分别掌握每个部分的动作要领,然后再进行整体动作的练习。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减少因技术动作不规范而导致的运动损伤。

2. 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技术动作,一旦发现错误动作应及时纠正。如在篮球运球教学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掌心触球、运球过高的错误动作,教师应及时指出并给予正确的示范,让学生重新练习。通过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可以避免学生因长期错误动作而积累的运动损伤风险。

(三)合理的运动负荷安排

1. 了解学生身体状况

教师在安排篮球教学内容和运动负荷之前,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包括身体素质、健康状况等。对于身体素质较差或者有特殊健康问题的学生,应给予适当的照顾,调整运动负荷。例如在人教版教材的篮球体能训练中,对于体质较弱的学生,

可以降低训练的强度和次数,如将连续10 次的折返跑改为5 次,同时增加休息时间。

2. 循序渐进增加负荷

在篮球教学中,运动负荷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适应情况逐步增加运动的强度、时间和难度。例如在篮球教学的初期,应以基础的篮球技术练习为主,运动强度较低,随着学生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身体机能的适应,再逐渐增加篮球比赛等高强度的教学内容。

三、初中篮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策略

(一)扭伤的应急处理

1. 休息

一旦发生扭伤,应立即停止运动,让受伤部位得到充分休息。这是因为继续活动会加重受伤部位的损伤程度。例如在篮球课上学生踝关节扭伤后,如果还继续走动或者参与篮球活动,会使踝关节周围的韧带进一步撕裂,加重肿胀和疼痛。

2. 冰敷

在扭伤后的24 - 48 小时内,应进行冰敷。冰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局部的出血和肿胀。可以使用冰袋或者冷毛巾敷在受伤部位,每次冰敷15 - 20 分钟,每隔2 - 3 小时冰敷一次。

3. 加压包扎

对扭伤部位进行加压包扎可以减少肿胀。可以使用弹性绷带从受伤部位的远端向近端进行包扎,但包扎的力度要适中,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4. 抬高患肢

将受伤的肢体抬高,高于心脏水平,这样有利于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例如在篮球课上学生膝关节扭伤后,让学生坐在椅子上,将腿部放在另一把椅子上,使膝关节高于心脏位置。

(二)擦伤的应急处理

1. 清洗伤口

对于擦伤,首先要清洗伤口。用生理盐水或者清水冲洗伤口,去除伤口表面的污垢和异物。如果伤口有泥沙等嵌入,应先用镊子等工具小心取出,然后再进行冲洗。

2. 消毒

清洗伤口后,用碘伏等消毒剂对伤口进行消毒。消毒时要注意从伤口中心向外周进行涂抹,避免将周围的细菌带入伤口内部。

3. 包扎

如果擦伤面积较小,可以使用创可贴进行包扎;如果擦伤面积较大,则需要用纱布进行包扎。包扎时要注意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

(三)挫伤的应急处理

1. 休息与冷敷

挫伤发生后,同样要让受伤部位休息,避免再次受伤。在受伤后的24 - 48 小时内进行冷敷,减轻疼痛和肿胀。冷敷的方法与扭伤的冷敷方法相同。

2. 热敷与按摩

在挫伤发生48 小时后,如果肿胀和疼痛有所减轻,可以进行热敷和按摩。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损伤的恢复。按摩时要注意手法轻柔,从受伤部位的周围向中心进行按摩。

在初中篮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应急处理至关重要。通过充分的准备活动、规范的技术教学、合理的运动负荷安排等预防策略,以及针对不同类型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保障初中学生在篮球教学中的健康与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国平. 初中篮球急停跳投过程中的易发损伤与对策[J]. 当代体育科技,2021,11(17):30-32.

[2]郭清泉.篮球教学中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避免方法[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12):83.

[3]陈伟.核心力量训练对初中篮球特长生专项体能的影响[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2 教育教学与管理重庆论坛论文集.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2:366-370.

[4]陈思月.结合体能训练的初中篮球防守教学模式探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5,6(07):154-156.

[5] 夏建军, 马健. 篮球战术意识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培养路径[J]. 新体育,2025,(04):80-82.